智能监控系统在骨科输液管理中的应用与研究
2020-12-09赵芬杨新梅
赵芬,杨新梅
(1.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O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82;2.肃宁县肃宁镇卫生院,河北 沧州 062300)
0 引言
静脉输液是治疗各种疾病的重要途径,是临床护理中最基本的操作技能[1],也是护理工作中最重要、最常用的一项操作,患者建立静脉液路后,护理人员需要依靠经验或通过频繁巡视病房来掌握患者的输液情况,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如若巡视不及时,会产生液体滴速改变未能及时察觉影响治疗效果、液体输毕未及时更换导致堵针、未及时拔针导致的静脉回血等相关的输液问题。同时对于住院患者静脉输液需求的相关调查研究表明[2-3]:液体被动更换率高是患者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护士人力不足,缺乏主动巡视意识是液体更换不及时的主要因素。目前,护理人员紧张、高强度的工作量,使护士的工作重心放在了执行医嘱和完成治疗,从而导致对静脉输液患者巡视不到位、液体更换不及时、过度依赖患者或家属,容易出现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从而导致患者及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的满意度下降。我科于 2018 年1 月开展智能输液监控系统试点工作,选择由广州智享天成医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的智能输液监控系统(型号Model:TC-08),实现了输液的集中监控和量化管理,减少了护士的输液巡视,减轻了患者及家属的监控负担,降低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输液环节的质量,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了现代化医院信息化管理水平,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的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科使用传统输液方法的897例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使用智能输液监控管理系统输液的895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中男497例(55.4%),女400例(44.6%);平均年龄(56.1±14.3)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540例,大专及以上357例。观察组患者中男486例(54.3%),女409例(45.7%);平均年龄(55.6±14.8)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578 例,大专及以上31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科室的护士共13名,均参与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工作。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人工监控输液,主要由护士巡视、陪护人员或患者进行人工输液监控,以按铃呼叫等方式进行输液过程管理。
1.2.2 观察组:使用智能输液管理系统。
(1)智能监控系统的组成:该系统由监控仪、数据节点、中继路由器和屏幕显示组成。第一部分为输液监控仪、节点及路由器。仪器将采集到输液的容量,滴速,剩余时间等信息通过三者传递发送到护理站电脑终端显示。第二部分为网络接收/发送节点组成智能输液监控物联网。所有这些输液参数通过物联网传送到护士中心大显示屏。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
(2)智能监控系统的功能:该系统能够准确测算患者的输液剂量、输液速度和剩余时间,并将这些数据传输到护理站的电脑终端上,护士可随时对输液速度、剩余时间等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准确的观察患者的输液进程。在输液过程中一旦滴速过快或过慢,监控仪会发出“嘀嘀”声,提醒看护人员,同时护理站显示屏有图标闪烁和文字提醒,还有语音提醒。当液体即将或输入完毕时,仪器也会发出“嘀-嘀”声,电脑显示终端在提醒区域会有不同颜色图标显示,同时也有语音提示,提醒护士及时处理。
图1 智能输液监控系统终端
1.3 评价指标。①比较智能监控系统应用前后护士的工作效率,主要观察无目的巡视次数和巡视时间。②对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评价智能监控系统应用前后护士的满意度。③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评价智能监控系统应用前后患者的满意度。④对患者输液过程中出现更换液体不及时、堵针、滴速过快、滴速过慢等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记录。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
2 结果
2.1 智能监控系统应用前后护士工作效率比较。观察组巡视次数及巡视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士工作效率比较( )
表1 两组护士工作效率比较( )
注:-表示无此项。
组别 n 巡视次数(次) 无目的巡视时间(分钟)对照组 897 12.4±2.3 11.4±2.2观察组 895 3.6±0.6 5.4±0.8 t - 3.9 4.22 P - <0.05 <0.05
2.2 智能监控系统应用前后患者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2.3 智能监控系统应用前后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有文献报道,静脉输液是临床医学重要的治疗手段,我国的住院患者中约有 95% 需要输液治疗,且护士工作约有70%与输液有关[4-5]。而传统的输液主要是依靠患者或陪护人员进行人工监测,或者依靠护士巡视病房,护士难于准确掌握配药时间,护士劳动强度大,护理效率低,输液管理的水平比较低,且容易引起不良事件的发生[6]。
智能输液监控系统对患者输液过程实施全程监控,可以精准的控制输液速度和动态滴量,提高了输液的医疗质量保证。特别是针对特殊患者和一些特殊药品对于输液速度严格要求的监测。该系统利用重力传感技术来测算病人的输液量、输液速度和时间,并将这些数据传输到护理站的电脑终端上,护士可以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准确的观察患者输液进程、液体滴速等情况,当液体剩余三分钟以内时,电脑显示终端及监护仪同时发出报警信号,提醒护士及患者、家属,输液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也会随时报警,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输液的安全性、精准性,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减轻了陪护人员对输液的监护负担,为患者提供了主动关怀,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智能监控系统应用前护士的满意度为61.54%,应用后满意度增加至100%。
综上所述,智能输液监控系统提高了输液的安全性、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提升了患者和护士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本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目前智能输液监控系统只是在骨科试点,下一步需要在全院开展该系统,以进一步验证该系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