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研室标准化管理的研究与实践
2020-12-09李美君马玉捷黄兴东
陈 琼,李美君,马玉捷,黄兴东
(1.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技系,湖南长沙410127;2.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畜牧水产局,湖南永州425100)
标准化(standardization)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1]。标准化教研室就是在教研室组织教学和教研科研管理与质量评价等方面制定统一的标准,明确教研室的本性和工作任务、工作职责,使教研室工作趋于标准化,有利于提高教学教改、科研、社会服务的水平和工作效率,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而推动学校的全面发展。
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宗旨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走产学研的发展之路,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的专业教研室的功能更具特色,任务和职责也更加明确、更加具体。在职业教育中实现组织教学、教研教改、专业科研、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等基本功能,成为职业院校开发课程资源、完善实训基地建设、落实教学计划、培养师资队伍、实现教研教改、践行人才培养、进行专业科研和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作为高职院校教学、科研、服务工作的支点,教研室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及学风、教风建设,也直接影响学校整体办学水平[2],它是“十三五”期间,高职院校质量诊断与改进、创新行动计划、提升管理水平实施和承担的最核心单位,在高职院校教学运行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积极有效的促进专业教研室标准化的建设和管理,对于保障学校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目标的完成是至关重要的[3]。
1 教研室的职能
在高职院校的专业教研室的标准化管理和建设中,关键是要准确定位教研室的作用,明确教研室职能。
1.1 主抓人才培养功能
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教研室的核心职能。高职院校所培养的毕业生主要面向生产一线,所以,对一所高职院校而言,工作的重心就是人才培养,评价一所高职院校办得好不好,重点看培养的毕业生质量如何。同样,评价一个教师是否是社会满意的教师,也应当首先看培养的学生优秀不优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一直都是高职院校面对的基本问题,也是高职院校专业教研室面对的首要问题,只有坚持将学生的培养摆在教研室工作的首要位置,教研室的运行才能健康、有序,才能卓有成效。因此,要将学生视为是教研室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教研室工作的最终目的体现在培养学生上,教师也应当把培养学生作为本职工作去做,离开培养学生这一根本点,教师的工作就会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4]。
教研室在主抓人才培养功能时的具体工作有四个方面:(1)每年定期做好在校生在校学习情况、两年以上毕业生的工作情况、用人单位的人才使用情况等方面的调研;(2)依据每年的调研情况制定和修订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3)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组织教学,做好日常教学管理工作;(4)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专业、课程、实训基地等方面的建设。
1.2 狠抓教师专业发展功能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高职院校教研室的关键职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毕业生。培养的毕业生质量的高低与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呈正相关的关系,因此,应当将教师的专业发展确定为高职院校教研室的关键职责。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专业发展不能是脱离学生的“自娱自乐”,不能陷入“培养自己来劲,培养学生没劲”的怪圈,而应当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只有立足于培养学生基础上的专业发展,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4]。
教研室在狠抓教师专业发展功能的具体工作有两个方面:第一,在教学教改方面,教研室要共同研讨,有针对性地制定每位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组织教师通过教学观摩、教学经验分享、老带新、培训学习等方式提高教学水平,让高职院校的教学从个体走向合作,从单打独斗走向共同进步;第二,在科研方面,明确教研也是科研,通过资源共享,实现教师教学研究和专业科学研究的共同提高,并实现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科教结合支撑专业人才培养。
1.3 力抓社会服务功能
社会服务功能是高职院校教研室的拓展职能。高职教育与地方产业的发展紧密相连,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工作是面向区域经济开展技术研发与服务,社会服务已经成现代高职院校的基本职能之一。这种服务功能的实现必定要落实到基层组织,教研室作为高职院校教学、科研、技术研发与服务等的最基层组织,在服务社会方面有着天时地利的优势。教研室作为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基本载体,应当不断创新服务社会的途径和职能。
鉴于高职院校的人才高地效应,高职教研室的社会服务应当体现以技术服务为主的特色,具体的工作有三个方面。第一,积极促成技术研发和技术成果转化。高职教师在应用研究尤其是横向科技服务上有自己的优势,参与社会服务的最直接方式就是通过教研或科研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并努力将创新的技术转化为可应用的成果。第二,提供技术技能咨询指导工作。高职院校作为区域智库,是人才的聚集地,高职的专业教研室作为人才的聚焦场所,理应发挥人才聚集的效应,整合专业优势,利用专业知识,积极向社会提供专业技术技能的咨询与指导。第三,提供专业技术技能培训服务。高职的专业教研室既可以发挥其在不同学科专业领域的优势提供相关专业技术技能的培训,也可以鼓励教师依法依规以适度兼职兼薪的方式参加校外各种组织形式的专业技术技能培训。
2 教研室主任职责
教研室主任是教研室的领头羊,是教研室职能顺利实施的主要组织者和推动者。所以,在高职院校的专业教研室的标准化管理和建设中,还要明确教研室主任的具体职责。
2.1 组织、安排、督导好教学,保证教学工作按质按量完成
高职院校教研室的核心职能是培养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只有通过教学来实现。因此,教学工作是教研室最基本、最核心的工作,组织安排好教学也是作为教研室的“一家之主”的教研室主任的基本职责,教研室主任应定期组织教师有针对性开展调研,制定和修订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安排、督导好日常教学,持续有序落实教学进程,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2.2 组织、引导、支持教师开展教学教改和科学研究,推动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作为以教学为主导的高职院校,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是一项能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在教研室层面,教研室主任首先应全面了解国家和地方有关高职教育的方针政策,掌握高职教育的改革发展趋势,熟悉学校的办学定位与目标,再根据本教研室所属学科、授课专业、讲授课程、采用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情状况、师资队伍状况等,和教研室老师一起研讨确定本教研室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的主题内容,并带领、指导本教研室教师展开研究。既有教研室主任主持的教研室建设层面的宏观教改课题,也有围绕教师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由教研室教师主持的教改子课题,在教学实践、教学研究与改革过程中,形成教学研究成果,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5]。
科学研究也是高职院校的基本任务之一。当今形势下,高职院校面临争创、建设一流专业群的任务,专业建设离不开专业的科学研究,专业科研也是提高教师专业教学水平的主要途径。教学与科研是相得益彰的关系,教学可以激发教师科研的灵感,科研成果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因此,科学研究是教研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研室主任应根据教研室所属学科,和教研室老师一起研讨确定本教研室的科研方向;根据教研室教师的专业兴趣、特长等引导教师提出科研选题,支持教师从事科研。同时,每个学期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在教研室举办学术交流活动,营造浓郁的科研氛围,达到教研相长的目的[6]。
2.3 组织、带领、鼓励教师开展社会服务,创新技术技能服务途径
从事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更能体现教师的综合实力。具备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能力的高职教师,一方面可以直接带动提升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其自身稳固和强大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时轻车熟路。教研室主任应组织带领本教研室全体老师,通过教学培训、工艺改造、新产品研发、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培训等各种方式创新社会服务途径。同时,要鼓励从事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的教师,在为行业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将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方法、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创新点等内容转变为教学案例,写入教材、带入课堂,向社会推广。高职院校教研室应大力推广通过以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方式促进教学,积累培育学术带头人,提升教师知名度和创新影响力等,真正让教师在创新服务中成长,让队伍在创新服务中发展提升[7]。
3 教研室标准化建设
依据教研室创建历史,教研室的标准化建设应该有“达标”和“示范”两个阶段的标准化建设。对于新建学校、新办专业和新手教师而言,首要目标是“达标”建设;而对于大多数创建历史比较久的学校、专业和任教时间比较长的教师而言,其主要目标是“示范”建设,只有通过“示范”建设才能真正实现增效提质,才能真正落实内涵建设。
3.1 教研室“达标”的标准建设
达到基本要求,教研室成为合格的基层教学组织,教师成为合格的老师。高职院校的专业教研室有4 个基本职能:教学管理、教研教改、专业科研和社会服务,依据4 个基本职能设置了高职院校的专业教研室“达标”的标准(表1)的一级指标4 个,分别为组织管理、职能发挥、条件保障和特色优势,并延伸了包括组织设置、组织运行、教学管理、教研教改、社会服务、经费投入、办公场地和特色优势等9项二级指标。高职院校的专业教研室“达标”的标准化建设标准见表1。
表1 高职院校的专业教研室“达标”的标准
高职院校专业教研室基本教学活动“达标”的标准化建设标准(表2)涉及4 个一级指标和13 个二级指标,全面阐述了“达标”标准对教师个体的具体要求,即成为一个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称职教师必须做到的教学基本规范。
表2 高职院校专业教研室基本教学活动“达标”的标准
3.2 教研室“示范”的标准建设
教研室“示范”的建设标准应该是教研室建设的最终标准,也是最高标准,要求教研室力争成为优
秀教学组织,教师个人力争成为优秀教师(优秀比例不低于三分之一)。“示范”建设的终极目标是规范教育教学管理,强化教师业务素质,构建高水平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专业教研室的示范标准(表3) 从师资队伍建设、日常教学、质量工作建设、教研教改、专业科研、社会服务等6 个维度对“示范”建设提出了细致的要求,涉及思想观念、师德修养、素质提升、教学任务、教研活动、实践教学、教学效果、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研活动、教研成果、科学研究、技术研发、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等16 个方面,对示范教研室的标准进行了全面的解释说明。
表3 高职院校专业教研室“示范”的标准
高职院校专业教研室的基本教学活动示范创建标准(表4)从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研教改3 个维度,涵盖因材施教、学生能力培养、创新教学方法、信息化教学、多元化结合、教研教改活动和教研活动总结7 个方面对示范教学活动的具体标准进行了准确、细致的描述。
表4 高职院校专业教研室基本教学活动“示范”的标准
特别应该提出的是,两个“示范”标准对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从表3 可以看出,教研室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教研室1/3以上的教师能够指导创新创业项目。表4 强调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批判性思维,提升学生洞察力、组织协调能力、决策力与领导力等各项创新创业能力[4]。
高职院校的专业教研室是教学管理体系中最小的单位,是教学工作的具体承担者和执行者,是学科课程的载体,在教学运行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9]。高职院校的教研室工作务求在标准化模式的良性发展趋势下,促进教研室工作在循环往复中螺旋上升[10],不断完善教研室的各项工作,不断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职院校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