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下线上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

2020-12-09苏蔚平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超星教学资源软件

苏蔚平

(南京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与人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4)

线上教学并非2020年才出现的“新品种”,慕课一词最早于2008年由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的戴夫•科米尔和国家人文教育技术应用研究院的布赖恩•亚历山大提出[1]。中国慕课建设的相关项目于2013年启动,截至2019 年初,全国已有12 000 余门慕课上线[1],可以说中国的在线教育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除了慕课,网络直播也是线上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2],然而,线上教学很少会作为高校课程的主要教学模式,更多的是运用到大学生网络选修课等课程的教学中。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由辅助教学手段转为主要教学手段,在尽显互联网为线上教学带来的便利之余,也暴露了不少问题,网络上“吐槽”的声音不在少数,线上教学的恶搞视频也层出不穷,甚至“学习通崩了”这个话题曾被置顶于微博热搜。

1 线上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分析

1.1 直播与慕课自由选择,答疑巩固并行

目前,线上教学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利用慕课平台,如中国大学MOOC、超星学习通、慕课网、爱课程等,教师可以在平台内搜索教学资源或者直接发布相关的教学视频供学生观看学习,同时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二是利用可提供直播的软件,如超星直播、QQ群课堂等进行直播教学。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所授课程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教学模式: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可以选择慕课平台,以提供视频等教学资源的方式供学生学习;对于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可以将两者结合,即录播视频传授新知识,直播模式进行答疑。

1.2 考核方式个性化,有效督促学生学习

目前,线上教学平台的课程考核功能已较为完善,这里以超星学习通平台为例作介绍。首先,超星学习通平台提供三种教学内容设定模式:一是教师设置视频时可以使用“插入对象”以及“答错强制回看几分钟”功能,并在教学视频中插入题目,学生学习相应知识点时需答题且回答正确才能继续观看视频,反之则会根据教师的设定时间将视频倒退几分钟重新学习;二是编辑教学内容时勾选防拖动功能,即学生无法随意拖动进度条;三是发布视频与测试题时勾选任务点功能,即学生必须看完视频或者做完题目才算完成任务。其次,超星学习通平台提供多样化的签到模式,以便监督学生学习。课前签到功能包含普通签到、手势签到、位置签到、二维码签到四种模式。其中普通签到还包含“要求参与人拍照”这一选项,所有签到模式都可以设置签到活动的具体时长,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再次,超星学习通平台提供多种互动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投票、选人、抢答等环节来与学生互动。其中选人环节分为“摇一摇”随机选人以及教师指定选人,选人以及抢答都可以模拟线下教学中教师提问和回答的环节。当教师开放课程并将学生添加进班级时,平台会自动组建班级群,该群不仅可供师生进行群内交流,还同步更新教师在平台上发布的教学活动等内容。最后,超星学习通平台提供多元活动设定,丰富学习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主题讨论、测验、问卷、作业发布等环节。其中主题讨论类似于论坛发帖与回帖,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以相互点赞与讨论。在课程“统计”系统中,教师还可以进行成绩管理,设置成绩权重、教学预警等功能,根据课程情况设定考核规则。

1.3 学生的紧张感下降,更善于表达自己

互联网时代,学生对网络环境十分熟悉,慢慢地形成了新的思维、表达以及信息接收方式,线上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符合他们个性的学习环境,学生更勇于表现自己[3]。线下教学中部分学生在与教师互动时可能会产生怯场、害羞、紧张等情绪。线上教学中因为隔着屏幕,学生在答题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面对教师,由此减轻了学生的紧张情绪。线上学习环境大多是在家中卧室而非教室,这也减轻了学生的紧张感。同时线上学习中学生在答题时有更多的思考时间,可能会答出让教师更满意的答案。

2 线上教学过程中的缺点分析

2.1 线上教学资源不平衡,教师建立线上课程难度加大

除直播外,目前在慕课平台建立线上课程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直接同步使用已有的线上教学资源;二是根据实际情况,在目前已有的线上教学资源基础上建立线上课程,如添加互动活动、修改成绩权重等;三是完全独立建立线上课程,从课程视频到问答、互动等环节完全由教师独立操作。就高校课程而言,前两种方法需要依托丰富的教学资源,然而教学资源丰富并不等于教学资源平衡,对于一些以实践、操作为主的课程来说,教师可能无法搜索到符合教学目标的教学资源,而教师如果自行引用其他视频网站的视频资源,又将涉及版权问题,所以这些教学资源的不平衡加大了教师建立线上课程的难度。

2.2 “录制+剪辑”,教师独立建立线上课程难度大

线上教学中,教师建立线上课程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依托专业的线上课程制作团队,教师配合完成教学视频录制、章节设置、题目设置等工作,这种情况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是相对容易的;二是教师独立完成课程视频的录制、剪辑,这个过程对于尚未接触过剪辑软件的教师来说是比较难的。教师在建立线上课程的过程中需要先研究如何使用剪辑软件,这进一步挤压了课程内容建设的时间。因此,从整体来看,对于没有线上教学资源的教师,想要不依托专业团队,完全独立建立课程的难度较大,花费的时间较长。

2.3 实践操作类课程教学效果无法保证,沟通成本大于线下教学

目前,部分需要教师参与、指导的课程无法通过线上教学实现最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实验类课程而言,网络授课目前只能做到告诉学生如何做实验、注意事项有哪些等,真正的实验操作是无法完成的,主要是因为教师不在身旁指导无法保证安全,有些实验学生无法自备实验器材。对于实践类课程,如视频制作、软件操作等,这类课程虽然不一定要教师在身边指导才能完成学习,但线下教学可以保证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与互动机会,同时可以降低沟通成本,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提问机会。

2.4 直播网络不稳定,师生互动效果低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直播授课都可能面临网络不稳定的问题,如教师在上课中途因为网络问题而被迫中断直播,或学生与教师之间交流存在延迟,有可能教师说完一句话间隔几秒,甚至更长时间才被学生听到。直播授课的特点是师生之间可以实时互动,但如果遇到网络不稳定时,线上教学的互动效果就会降低。

3 提升线上教学质量的建议

随着5G时代的到来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日渐成熟,线上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将成为高校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4]。然而,就线上教学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来看,其距离成为高校主要的教学模式还有一定差距。因此,高校、教师、软件开发者都应该思考如何改进、提高线上教学质量。

3.1 开发“录、剪、播、建”一体化的便捷软件

面对线上教学成为高校重要教学方法之一的趋势,软件开发者应该开发出更加完善的一体化便捷软件。所谓一体化便捷软件,即至少融合录制、剪辑、播放、建课四种功能的软件。目前,一些慕课平台APP已经可以实现线上课程建立和直播的功能,但如果软件开发者能够开发出更加便捷的剪辑功能,使未接触过剪辑软件的教师能够比较快速地学会如何制作自己的独立线上课程,如此一来,他们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课程内容的建设上,而不是研究如何操作软件。

3.2 定期开展教师线上教学培训,将线上教学技能培训常态化

截至2019年初,全国已有12 000余门慕课上线,但真正意义上投入到主要教学工作中的并不多。教师缺少线上教学实践经验,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采用线上教学模式进行授课的次数较少。正如教师从“板书时代”到“多媒体课件时代”需要一个不断尝试、练习、适应的过程。因此,高校应定期开展教师线上教学培训,让教师熟悉线上教学的操作流程,增加教师线上教学的实践经验,提升教师线上教学技能。

3.3 推广“直播+慕课”模式,增强线上教学效果

目前,线上教学还无法等同于线下教学,为了提升线上教学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直播与慕课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单一的直播或慕课都存在一些问题,而两者结合可以互相弥补,取得较好的效果。如直播可以增强线上教学的互动性,而慕课可以弥补因网络原因而导致的直播暂停、延迟等问题,再配合相关慕课平台设置讨论、测验、抢答等环节,提升线上教学效果。同时线上教学也可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腾讯会议”可以将学生设置为联席主持人,或者直接将主持人身份移交给学生,这样学生可以采用屏幕共享的方式进行演讲、汇报。

3.4 平衡线上教学资源,着力打造“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面对线上教学资源不平衡的问题,各大高校可以组织教师团队建设更多的精品课程。同时在未来教学过程中,即使线下课程也可以适当与线上课程结合,如在安排一门课程时,可以将适合自学的内容列入线上教学计划,使线下教学有一段“空余”时间,教师合理利用这一段时间与学生进行更深入的讨论,这样可以扩展一门课程的教学空间,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4 结语

随着互联网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线上教学已经成为各大高校的重要教学方法,然而开展线上教学活动虽然展现出了诸多优点,但也暴露了不少关键性的问题,如教学资源不平衡、网络不稳定等。因此,为了提升未来线上教学的质量,高校应组织教师团队打造更多不同类别的精品课程,并且定期开展线上教学培训;教师应适当调整教学进度,根据线上教学特点设置特色课程;软件开发者应尝试开发“录、剪、播、建”一体化的便捷软件,使得线上教学能够作为一种主要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中。

猜你喜欢

超星教学资源软件
禅宗软件
新媒体环境下江苏省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
工业软件 自主创新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全文手机阅读体验
《汽车电器》数字版出版合作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全文手机阅读体验
超星二号维修基地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