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探析*
2020-12-09茹瑶
茹 瑶
(苏州科技大学 体育部,江苏 苏州 215009)
随着互联网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4G网络全面覆盖,5G技术锋芒显露,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不断升级改造,信息传播的方式也发生巨变。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方式和更大的交流空间,每个人都可以是新闻发布者,普通大众成为消息传播的主导者,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成为信息传播的最佳渠道,这种点对点的传递方式无疑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自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不局限于文字,各种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丰富了信息传递方式,视频播放更加真实、直观、便捷,更能有效地传递信息。与此同时,短视频平台成为时下流行的、老少皆宜的娱乐平台,丰富了大众业余生活。高校学生作为新鲜事物的接受者,是自媒体最为活跃的用户群体,也是推动自媒体潮流的主力军。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娱乐方式。在此背景下,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健康教育,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其中,重点强调“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要“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构建相关学科教学与教育活动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经常性宣传教育与集中式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1]。《纲要》对校园体育建设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加强对校园体育的重视程度、提升体育课程质量等方面。随着《纲要》的实施,高校校园场馆、体育设施逐渐完备,高校体育赛事开展活跃,体育考试成绩的占比日益增加。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增加高校体育“硬实力”的同时,根植于学生群体意识层面的“软实力”并没有得到同步提升。高校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体育思想、体育精神等方面重视不够,没有营造良好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氛围。[2]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德育、智育、美育共同构建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圈,这是自媒体时代对高校体育教学提出的要求与使命。基于此,对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在自媒体时代的建设问题进行探析,将有助于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一、自媒体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1.自媒体的内涵
2002年,“自媒体”(We Media)一词由美国互联网作家丹·吉尔默(Dan Gillmor)首次提出。2003年7月,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出版的谢因·波曼(Shayne Bowman)与克里斯·威理斯(Chris Willis)两人联合提出的研究报告对“自媒体”下了个定义:“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3]2004年,吉尔默在《我们即媒体:由民众、为民众的草根新闻业》一书中对“自媒体”进行系统深入的阐释。在他看来,自媒体是媒体发展历程中的第三阶段,前两个阶段分别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4]自媒体通过自由发言、自我参与以及互动演绎,使无数人的只言片语相互叠加、相互补充,在新闻平台上呈现海量的信息,对事件进行多方位的报道。
2009年,董泽芳在《教育社会学》一书中对时下自媒体的传播做了与时俱进的解读。他认为,自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更加迅速,渗透能力更加强大,这是大众传播、群体传播相互作用的结果。[5]自媒体是当下最流行的传媒媒介,也是当下传播的主流方式。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数量达到9.04亿,全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4.5%,其中手机网民数量8.97亿,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99.3%。[6]
自媒体的交互性、自主性、开放性特征和当下大学生的特质相符合,规范、健康、积极的自媒体传播内容与方式对大学生的社会认知、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7]同时,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自媒体信息传播具有技术门槛低、信息良莠不齐、不可控因素复杂等缺陷。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自媒体信息传播的正确引导,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互联网氛围,而加强自媒体建设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也有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2.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从宏观角度来看,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泛指师生群体在体育教学、体育竞赛、团体体育等活动中展示出的所有与体育相关的内容,包括物质和意识两个层面;从微观角度来看,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更偏重于意识层面,包括体育所依托的体育物质文化、所表现出的体育精神文化,以及对其起约束作用的体育制度文化。
有学者指出,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高校校园进行体育活动时营造出特有的体育氛围,从而产生高校校园体育文化。[8]也有学者认为,在校大学生及教师的社会需要,在高校校园进行体育运动的同时产生的人文精神,即被视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9]还有学者认为,校园体育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学生和教师为主体,以课内、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通过竞技、健身、消遣、娱乐、审美和传播文化等多种方式和途径,营造校园内的文化生活和环境氛围,提升师生体育素质和精神品质的文化活动”[10]。基于此,笔者认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主体毫无疑问是师生群体,其重要内容是围绕师生展开的诸多体育活动,它是在校方相关职能部门的引导下,在体育活动中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积极向上的、能促进高校体育发展的良好氛围。可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那就是无论其产生和发展阶段,还是其终结完善,都是在高校校园完成的。
二、自媒体时代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积极影响
1.自媒体时代有利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一方面,自媒体时代,高校体育运动的种类和方式更加丰富、更加多元,高校除了开展传统的体育项目,还为更多新颖的体育运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自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灵活性和便捷性,其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11]自媒体时代,多元化的运动形式活跃在高校校园,如将综艺节目中的“撕名牌”引入校园,以游戏的方式开展体育运动,或者将互联网中的游戏、竞赛、娱乐等方式融入高校的体育锻炼活动。随着体育综艺、竞技游戏等运动融入校园,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多元。校园体育文化体现的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更高、更快、更强,还增加了更多的趣味性、体验感以及社交功能。
另一方面,自媒体时代促使大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联系与互动更加紧密、更加多元化。大学生可以通过自媒体发布体育运动视频,征集共同爱好者一起参与体育运动,形成模块化运动群体;也可以在已建立的各个体育运动项目小组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形成小的运动团队,共同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12]由此,大学生通过一起开展体育运动,相互监督、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在良好的运动氛围与环境影响下养成有规律的锻炼习惯。自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师生之间不仅仅是传统的施教与受教关系,还可以互相交流与学习,在固定的平台分享自己的成果与经验。如此,大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高效、关系更加融洽,从而有利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健康发展。
2.自媒体时代有利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广泛传播
自媒体时代,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传播及宣传方式发生很大的转变。以往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依托体育课程、社团活动、校园赛事等形式进行传播,这种方式虽然目标导向准确,能够较好地吸引该体育运动的爱好者参与其中,但对于发展新的体育活动爱好者收效甚微。自媒体时代,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传播增加了线上宣传的方式,通过受众广泛的短视频平台能够吸引更多的爱好者;同时,区别于以往通过树立榜样、利用明星效应等方式吸引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宣传模式,新媒体的广泛运用催生了很多“素人”的出现。新的传播方式激发了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能动性,使他们主动放下电脑、手机,走出寝室,积极投身于体育运动中。[13]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特有的氛围中,大学生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从中接受挑战,磨练不惧困难的勇气和不轻易放弃的毅力。
自媒体时代,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能够在受众广泛的网络平台展示,使大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接触到体育运动,也使更多人能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例如,某自媒体平台播放的体育综艺篮球真人秀节目邀请了大学生篮球爱好者与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美国职业篮球联赛的球员切磋球技,该节目受到广大大学生篮球爱好者的喜欢,并成功吸引了众多大学生爱上篮球这项体育运动,从而促进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广泛传播。
3.自媒体时代有利于提升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引导功能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中最为活泼的一项,对引导其他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14]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给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带来巨大的转变,使其发展迎来新的方向和机遇。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对开展国家提倡的全民健身计划具有重要的影响,因而值得引起各界的重视。
自媒体时代,虽然信息的获取变得简单,信息的传播变得迅捷,但一些不良信息、虚假信息也会乘虚而入。在校大学生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阅历,容易被别有用心的组织和团体利用。[15]因此,大学生的心智健康不仅是高校也是社会最应关注的问题。自媒体时代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一个新导向是,通过多元化的体育活动形式促进大学生心智的全面提升,打造最强心理与大脑。因为体育运动不仅可以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还可以释放多巴胺,激活大脑神经。学生进行体育运动时,大脑神经中枢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根据神经的负诱导规律,思维中枢将得到良好的休息,有助于提高下一阶段的学习效率。也有研究表明,当人的心理处于紧张、焦虑、疲劳等状态时,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以使人释放心理压力,使不良情绪得到缓解与改善。[16]自媒体时代,高校应鼓励大学生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参加体育运动,同时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加强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使学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养成自主锻炼的良好习惯。体育锻炼中形成的体育精神、体育道德、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以及行为习惯等,有助于培养与健全大学生人格,这也充分体现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引导性。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通过自媒体平台的广泛宣传,使大学生群体对体育运动的态度发生明显的转变,使他们认识到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处于同等重要地位。高校借助自媒体平台树立运动员典型,向大学生宣传体育精神,引导学生培养坚持不懈的品质。未来,高校体育在我国整个体育事业发展中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更多优秀的体育人才将在高校校园被发掘,高校将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体育技能出众、体育理论知识过硬的全方位运动人才。自媒体时代,随着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事业的多元化发展,更多大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使体育运动基数日益增加,今后选择体育作为专业和从事竞技体育、体育教学、体育产业的大学生将源源不断,这将有利于推动我国体育人才的培养。同时,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借助自媒体平台的广泛传播,带动高校体育设施、场馆的更新换代,从而激发更多的产业需求。虽然现阶段我国体育产业主要服务于专业体育团体,但自媒体时代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将带动和催生更多、更新的需求,甚至会带动全民体育进一步发展,由此我国体育产业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和转型机会。
三、自媒体时代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策略
自媒体时代的高校体育文化更加强调开放性和兼容性,更加重视过程和大学生的体验感受。而传统教育理念重视量化的结果,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指标和要求,体育课程以实心球、1000米跑步等应试项目为主,学生体会不到体育的乐趣,这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事业的开放性发展。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模式还是以传统意义上的学科教育为核心,很难满足自媒体时代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需求。[17]另一方面,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缺少专业的、一以贯之的制度保障,多数高校依据经验主义甚至是领导喜好来开展体育文化建设。事实上,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制度的确立需要通过严谨的调研和论证,依据本校学生的特点,结合高校所处的区域优势,合理整合校区优质资源,需要进行全方位的制订。自媒体时代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任重道远,需要从多个维度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设策略。
1.转变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观念
自媒体时代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趋于多元化,更新换代迅速,大学生对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内容方面的要求变得更高。因此,高校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观念上要进行大刀阔斧式的改革,做到推陈出新,充分展现学校特色,与时俱进,以吸引更多大学生参与其中。首先,高校领导要重视校园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将体育文化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主要内容来开展日常教学活动,充分利用自媒体平台等传播工具宣传校园体育文化。其次,作为高校体育文化的直接传播者和执行者,体育教师应提升自身的体育意识,以专业性感染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体育教师除了完成日常的课堂教学,还需要有意识地利用自媒体平台开展体育课堂的延伸和扩展活动。最后,创新校园体育活动形式,让时下流行的“跑酷活动”“迷你马拉松”“户外拓展”等活动形式走进高校校园,以独特的形式吸引大学生,以充实快乐的内容培养大学生体育运动的习惯[18]。这些使大学生耳目一新的体育文化形式能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其中。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服务的主体是大学生,因此,高校的首要任务是让大学生实实在在地投入各种体育活动,力求做到务实、求新。
2.完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管理制度
“文化与制度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和一致性。在文化分析中几乎不可能完全脱离制度问题。……文化作为一个复杂的整体系统包括了制度,制度是文化有机整体或者是复杂整体的一个部分。……制度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既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工具。”[19]制度和体育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管理制度是规范大学生校园体育行为的保障。优秀的校园体育文化管理制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体现着学校的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在校大学生的体育意识,有利于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体育人格。
当前,有些高校出于自身发展的考虑,将更多的资金和人力集中发展科教文化而忽视体育文化建设。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制度的制订与完善将促进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制度的颁布与执行将有效保障体育物质文化的资金投入。体育设施是开展体育运动的基础,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基石。自媒体时代,高校应当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完善体育设施,科学合理配置健身房、田径场、球类运动场等;不断完善体育课程的管理机制,规范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健康有序发展;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实现以人为本的体育文化管理;利用自媒体平台对高校体育运动、赛事的组织管理、运营监督、市场宣传等多个层面进行有效的监管。
3.加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渗透力度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对校园体育文化日益增长的需求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落后的宣传方式之间的矛盾不断凸显。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统筹部署、全面规划的宣传机制,需要学校多个部门联合主导、分工明确、协同配合。惟有如此,才能营造良好的运营环境。
自媒体时代的多平台信息传播方式,有利于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有效地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当下抖音、微博、微信等网络化的社交方式大大提升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传播和推广速度。作为年轻人聚集地的高校,更应保持开放的姿态,建立校园体育文化传播的微信公众号、抖音官方账号、高校校园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充分利用网络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向大学生和社会各界传播。[20]
体育社团是与大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组织,因此,高校应完善体育社团的管理机制和运营系统,并给予相应的技术指导和活动经费支持,引导体育社团利用自媒体传播体育文化,通过建立业余联赛模式、开创趣味体育活动等形式,降低竞赛体育的门槛,扩大赛事影响力,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21]
4.创新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途径
自媒体时代,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进入发展快车道,信息总量巨大,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机会与风险并存,这就要求高校与时俱进,转变思路,勇于创新。在宏观调控上,高校统筹规划校园体育文化健康发展目标、任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高校各部门要协调配合,为创建自媒体时代新型校园体育文化营造良好的氛围。[22]以大学生为主体的体育课程对于营造良好体育文化氛围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体育课程可以根据大学生的不同需求涵盖世界性、民族性的体育形式;可以开发具有实际意义、贴近生活的体育运动;可以打破年级界限、专业界限以及时间界限,充分利用自媒体的自由性与便捷性开展体育课程教学。除了体育课程的日常教学,体育教师还可以利用自媒体平台开展第二课堂教学,开设关于运动损伤护理、运动心理、急救等课程,如运动中如何防止受伤、运动结束后如何进行肌肉放松、运动受伤时如何进行急救等等。
自媒体的普及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也应顺应潮流、革故创新。[23]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可以与自媒体时代的网络平台有机融合,向社会有效传播校园体育文化,从而提升高校的知名度;也可以进一步加强与知名赛事联盟、体育企业的合作,为在校学生的就业提供广阔的空间。
综上所述,自媒体时代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的现代体育观念影响深远。另一方面,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受到来自传统教育观念、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制约。因此,自媒体时代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根源入手,立足学校特点优势,贴近大学生生活,建立长期有效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机制,从而培养大学生现代化的体育观念,使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