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气喘病的防治对策分析
2020-12-09刘颖
刘 颖
(黑龙江省建设农场畜牧科,黑龙江 黑河 164035)
在猪疫病当中猪气喘病是最为常见,发病率较高,发病范围广,病原体难以消除,一旦感染上这种疾病,会对养殖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大多数养殖户对猪气喘病缺乏防治知识,而且卫生健康意识不到位,猪舍环境卫生处理不当,没有及时进行疫苗注射,导致猪气喘病的持续复发,给防治疾病带来更大的难题,严重影响到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所以为了降低猪气喘病所带来的损失,应该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1 猪气喘病的流行特点
猪气喘病症多半发生在冬春时节,因为这种时候的季节气候会逐渐变得阴冷潮湿、猪群因为拥挤、饲养管理以及卫生条件的问题就会促使猪气喘病症发病率增加。哺乳仔猪更容易感染发病。仔猪抵抗力较差,成年猪容易传染给仔猪。成年的猪多半会发生慢性猪气喘病症或隐性感染。妊娠后的母猪也容易发生该病,如果不及时治疗,猪群会产生继发感染,继发巴氏杆菌病,胸膜肺炎、沙门氏杆菌病等,这些病症在猪群出现后,就会大幅度增加猪群的死亡率。
2 猪气喘病的临床症状
猪气喘病症在猪群的潜伏期为11~16d,猪群在发病期间食欲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但是会出现短暂的咳嗽,随着咳嗽次数增多,在夜间、早晨以及剧烈运动期间这种症状极为明显,在日常中会进行连续咳嗽,在每分钟期间会发生咳嗽的次数为50~60次,甚至100次,有的猪群在发病期间会出现皮毛粗犷、食欲减退、猪群在严重期间会出现张口呼吸困难、黏膜发钳,甚至死亡。
3 猪气喘病的诊断
3.1 流行病学诊断
在流行病学中来讲,猪气喘病的症状在猪群的发生无关任何年龄、性别以及品种,但是以仔猪的发病率为最高,而且死亡率直线上升,体型健壮的猪偶尔会出现咳嗽声。猪气喘病主要以慢性发病过程为主,因为饲养人员对猪群的饮食管理、天气变化以及用药治疗方面都有许多问题,导致猪群产生猪气喘病症状会明显恶化。
3.2 一般诊断
临床诊断猪群主要是以咳嗽喘气为主要发病原因,应用病理剖检主要是以肺的心液、尖液、中间液出现的“肉变”或“胰变”这两种发病因素都可以在猪群发生咳嗽中诊断出来。
3.3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需要注意肺丝虫与蛔虫两者之间的区分,因为肺丝虫会导致猪群引发咳嗽,但是肺丝虫引发猪群产生咳嗽时,会在粪便以及大便中进行产卵,在对猪群进行剖检时可以在猪群的支气管中发现有幼虫存在,蛔虫会引起猪群产生咳嗽,数十天之后就会消失殆尽,再无咳嗽以及喘气症状。
4 猪气喘病的防治对策
4.1 做好阶段用药工作
对猪舍里面的猪仔要做好特殊断奶、换季节、这些阶段中做好防治病毒传染的发生,在这个阶段对猪仔们进行注射疫苗防治病毒感染。在母猪进行产仔的第三天,给猪饲料中伴药,加些西药支原泰妙持续一周下来效果会十分理想病情感染可以有效控制。过两周后再加些间隔两周一次喂药,持续上2-3次之后,病情就会得到控制。
4.2 注重疫苗工作落实
提高猪群猪气喘病的免疫能力,所以注射防止疫苗是防治猪气喘病的有效方法。对注射疫苗流程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定方案,对疫苗进行强化提高疫苗注射效果的程度。对4~7日出生的年幼猪仔进行注射气喘苗,2~3周岁的猪仔适当增加注射气喘苗。虽然注射疫苗后,无法完全保障猪气喘病是否能控制,但是疫苗注射过后能降低猪气喘病的感染和发病的几率暂时性得到控制。
4.3 转化饲养工作理念,完善饲养制度
猪气喘病发病原因多样化,需要对猪舍卫生进行控制管理,制定卫生管理制度对猪的营养进行均衡,做好日常通风、对猪舍猪群进行饲养密度、猪舍定期做好日常驱虫准备工作。对进入猪舍人群进行消毒措施,避免在不良环境下造成病毒感染,减少对猪舍猪群的感染情况发生。对注射疫苗需要做好规划,对注射疫苗进行规划后减少病原感染。对消毒做好日常管理对其制定规律计划方针,有程序化进行操作。猪饲料要保持营养均衡,给猪提供高营养、符合养猪季节生产规律的猪饲料,提高猪的免疫能力,避免经济上遭受到损失。在猪气喘病的高发期,在猪饲料中加入适量的药物合理搭配营养饲料,提高猪的免疫能力。
4.4 治疗原则
本病的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为原则,通常饲喂土霉素、四环素,泰乐菌素,肌注卡那霉素、喹诺酮类、壮观霉素,饮用强力霉素等,都能用于猪气喘病的治疗,但效果最好的是复方药物,例如金西林(有效成分金霉素、青霉素、磺胺二甲嘧啶)。有时候为了缓解咳喘可注射2.5%氨茶碱或者3%盐酸麻黄素等;也可根据临床的具体症状采用相应对症药物。
5 结语
对猪气喘病做防治病毒感染工作有效降低定都感染源再生,对猪舍要定期进行清理、保持猪舍通风减缓病毒发作、对猪进行定期注射疫苗降低病毒感染,对猪舍进行疫苗监测工作。对猪饲料时刻保持营养均衡提高猪的免疫能力,发现部分猪群发生病状要进行及时隔离,早隔离早治疗对那些治愈好的猪要进行病毒监测。发现监测结果不是很好的状况要做好淘汰,提前做好预防措施,保障猪群的健康对该病毒进行彻底根除。降低经济损失情况,对养猪产业做好持续发展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