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0-12-09沈仙萍
沈仙萍
(贵州省六盘水市农业农村局,贵州 六盘水 553001)
为了更好的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以及农产品竞争力的提升,结合不同地区实际情况落实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成为必然路径,这也是提高农村劳动者素养的重要手段。就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各个地区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落实相关培训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针对性解决。
1 工作成果简述
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中,六盘水市紧紧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3155”特色农业产业、沼气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村一品等主要项目,开展了以种养殖为主的精品水果、动物防疫、养蜂、养牛、农村电商、家庭农场主经营管理、农村服务员等专业的培训活动。2015年至2018年期间,按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施方案的要求,抓好培训工作,认真组织开展培训,累计培训农民14640人(2015年培训3860人;2016年培训4086人;2017年培训2266人;2018年任务1714人;2019年,完成培训2714人)。
2 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主要问题分析
2.1 学员积极性有待提升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除了午餐补助外没有其他额外补助,导致许多农民觉得培训就是浪费时间,耽误生产生活也影响经济收入。相对应的,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偏低,常出现学了几天就走人的问题[1]。例如,水城县米箩镇为建设发展“百里猕猴桃产业带”核心区组织了技术培训,而多数农民在首先关注的是补贴问题若是没有补贴或补贴较少,则会导师农民不愿来、不愿学。
2.2 市场化运作效果较差
在六盘水市的实践中发现,受到监管与管理经验的限制,存在着相关培训机构以利益为重的现象,导致培训效果不理想,形成“培新效果差-学习信心降低-农民不愿参加”的恶性循环。例如,有些职业培训学校为了牟取利益而盲目扩大招生范围,追求数量、不顾质量。培训结束后对学员进行测试时发现,许多学员一问三不知。
2.3 培训内容需要更新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旨在提升农民的创业与增收能力,使其掌握更多技能,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2]。因此,该培训对内容与技术方法的先进性有着更高的要求。但是,就当前的情况来看,依旧存在着培训内容与方法落后的问题,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受到时间与空间因素的限制较大,阻碍着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效果。
3 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问题的应对策略探究
3.1 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误工补贴
以人社部门统筹整合部门资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以农业职业院校和农广校为培训主体,形成人财物综合优势,统一口径、统一师资、统一误工补贴,有序开展教育培训。
笔者认为,为了进一步消除学员对培训积极性不足的问题,需要在发放误工补贴的基础上,加到对培训工作的宣传力度。六盘水市在宣传中,主要使用了电视、报纸、网络、农业信息、工作简报等多种形式,对农业生产关键时期、创新经验、技术示范典型等的进行宣传报道,努力扩大社会知晓面,争取全社会的关注、关心、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开展,为相应培训持续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氛围。
3.2 建设培训师资库
为了解决招生范围扩大而导致的培训效果不理想问题,除了要加强对相关培训机构的监管外,还应当整合师资,为培训工作的更好开展提供支持。六盘水市在实践中,统筹整合社会师资力量,吸纳农业企业、协会、合作社、劳务派遣公司等实力雄厚、信誉较好的民间组织及其专业技术人员,加入培训服务领域,由县农业主管部门建立涉农培训师资库。
3.3 优化培训内容与方式
3.3.1 分类培训。按照乡村干部、农村党团员、科技致富能手、带头人、优秀农民代表、普通村民的梯次结构顺序,逐级进行分类培训,一级不漏,环环相扣。把参训学员按年龄、学历分成不同的培训班,并结合实际有针对性的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内容,选择不同的培训时间、培训形式、培训教师,开展灵活多样的培训。按照不同的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科技资源现状,结合“互联网+”、大数据,开展专题培训。特别是要把地方主导产业、龙头企业与教育培训实训基地建设结合起来,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培训。
3.3.2 远程培训。乡村开展农业教育培训时,以“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为依托,把具有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方便快捷、生动直观易懂的数字化多媒体培训,应用到农民培训中。把云上智农APP引入职业农民培训日常生活中,让农民无论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利用手机APP进行互动式的技术培训和信息交流。
4 总结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针对性解决。在明确主要问题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发放误工补贴、构建涉农培训师资库、落实分类培训与远程培训,提升了培训的效率与效果,实现了农业增收,推动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工作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