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边境地区公职人员新媒介和信息素养构成及提升

2020-12-09

文化与传播 2020年6期
关键词:边境地区公职人员边境

在“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背景下,中越边境地区人员交流日益增多。两国媒体交叉交融,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媒介场域。广西边境地区属少数民族聚居区,边境地区公职人员媒介素养水平的高低,关乎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文化安全与地区形象传播。然而,边境地区公职人员媒介素养研究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仅有的对广西中越边境地区边民的媒介素养研究较零散,尤其是公职人员新媒介素养水平的评估和新媒介素养提升的研究还较缺乏。本课题组对广西边境县公职人员的新媒介素养现状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为其水平提升提出思考。

一、 边境地区公职人员媒介和信息素养亟需重视

在新媒体介质加速流动的“多屏时代”,边境地区公职人员掌握新媒介技能,成为做好边境地区相关安全议题的传播,营造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环境,讲好边境故事形塑边境形象之必需。

(一)维护边境安全之需

边境地区社会秩序的稳定、边防的安全始终是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我国运用媒介向边境地区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也有许多境外势力试图利用媒介占领我国意识形态的高地。一些“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暴力恐怖势力”等反华势力试图借助媒介制造民族矛盾、炒作各种反华议题引起舆情危机,对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造成威胁。因此,边境地区公职人员应比一般边民对现代媒介有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认知,以便当好抵御不良信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把关人”,确保边疆民族地区的意识形态安全、促进民族团结,保证我国边境地区的长治久安。

(二)信息扶贫、兴边富民之需

当今的信息化社会,信息在某种程度上是比物质更为重要的资源,信息化的差距已成为拉开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的原因之一。大力发挥信息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提升边民生活水平,对增强我国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边境地区公职人员作为媒介的使用者以及媒介的管理者,在信息扶贫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在整个边境乡村传播网络系统中起到勾连人际传播与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和新媒介传播的桥梁作用[1]。边境地区贸易信息云集、民族特色鲜明,如何将自身优势转化为经济收益,需要公职人员具备信息资源获取及转化的能力,利用媒体资源助力脱贫攻坚,做好兴边富民。

(三)塑造和提升边境形象之需

边境地区处于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发挥边境地区周边传播功能显得愈发重要。讲好 “边境故事”在传播过程中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传播隔阂”和“文化折扣”。例如中越边境地区民间交流频繁,京族哈节、中越足球友谊赛、歌曲演唱大赛常年举办,产生的“故事素材”丰富。作为政府对外传播工作的主体,边境地区公职人员需加强传播能力,充分吸纳和转化民间素材,熟练掌握各种媒体专业技能以采用边民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好“边境故事”构建良好的边境形象。

(四)边民媒介素养提升之需

长期以来,边境地区群体的媒介素养并不高。学者们指出,中越边境地区边民群众存在着运用新媒体进行文化传播的能力不足、[2]边疆群众对网络信息的真伪度分辨能力弱、[3]对新媒体缺乏充分和全面的认识、不能充分利用新媒体、[4]信息获取渠道有限,在媒介使用、参与过程中有观望、效仿熟人等特点。边境地区公职人员作为当地的“意见领袖”,是边民学习和效仿的对象,提升边境地区公职人员自身的媒介素养,有利于顺利推进边民媒介素养教育工作。

二、边境地区公职人员媒介与信息素养主要内涵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编写的《全球媒介与信息评估框架》中,媒介素养被划分为近用/检索媒介与信息、理解/评估媒介与信息、传播/使用媒介与信息三个维度。结合前述边境地区特性,本文认为边境地区公职人员需重点加强的媒介和信息素养内涵包括:

第一,媒介形态多样化,公职人员需具备新媒体使用能力。以互联网、移动终端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打破了传统传播格局,给政府的公共信息获取和治理带来新机遇,也构成了新的挑战。边境地区公职人员把握新媒体个性化、社交化、视频化趋势,应用文字、音频、图片、短视频、H5 等多种方式创新新媒体传播,利于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讲好中国故事。同时,充分掌握新媒体技能,利于他们及时获取经济、社会信息和他方先进经验。另一方面,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政治传播的失效和失序容易引发民众与政府的信任赤字,甚至成为引起边疆群体性矛盾和事件的重要因素。[5]边境地区公职人员需有效运用新媒体,以主流意见引导非理性的声音,应对舆情危机。

第二,边境舆论多元化,公职人员需具备批判解读媒介内容的能力。在数字化媒体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边境舆论主体的民族性与多元化、舆情议题的敏感度与复杂性都使得边境地区公职人员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新媒体技术变革着舆论的特殊传播机制,普通民众的话语权进一步释放,网络舆论呈现更为多元。边境地区公职人员面对复杂多元的信息源,需加强批判性解读媒介内容的能力,在良莠不齐的信息中去伪存真,做好边境地区相关敏感议题的正向传播和舆论平衡,营造边境地区良好舆论环境。

第三,信息传播环境复杂化,边境公职人员需掌握对外传播能力。边境地区历史、地理环境都较为特殊,是我们对外传播的桥头堡。新的传播条件和传播格局加速了信息的流动与畅通,这对于我国的对外传播工作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讲好边境故事需注重“讲什么”及 “如何讲”。边境地区公职人员作为边境地区政府对外传播工作的主体,熟练掌握新媒体技能、善于运用新手段,才能加强对外传播能力,更好地构建边境地区形象。

三、广西边境地区公职人员媒介和信息素养缺失表征

本研究以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东兴市、凭祥市、靖西县四个边境县(区、市)的公职人员为调查对象,共发放纸质问卷175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139份,考察中越边境地区公职人员媒介素养情况。调查对象职位分布上,处级干部占1.4%,正科级占5%,副科级占23.7%,科员占18%,“其他”为51.8%。“其他”一类主要指乡镇干部,如村里宣传委员、计生委员等。职务分布中,宣传人员与非宣传人员的比例约为3:2,专职负责宣传工作的人员占28.1%,兼任/曾任宣传工作的占33.1%,从未任职宣传工作的为38.8%。

(一)新媒体技能有待加强、深度信息接触不足

边境地区各部门公职人员人才资源有限,精通新媒体的相关人员更有限。尽管边境地区公职人员基本能够掌握新媒体图文推送的简单技能,但对于插入音视频、添加链接到微博、上传短视频等略复杂的新媒体技能掌握不足。在我们的调查中,只有60.4% 的边境地区公职人员懂得“微信公众号图文推送”、55.4% 的公职人员能“制作短视频”、边境公职人员中,懂得“上传短视频到微博”、“在微信公众号文章插入音视频”的公职人员不到三成,只有不到一成懂制作H5。同时,提升边民的生活水平,需大力发挥经济信息、农业信息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但从我们的调查发现,获取网络信息类型上,边境地区公职人员对科技信息(43.2%)、经济信息(41.7%)、农业信息(36.0%)关注的相对较少,女性公职人员群体和年轻公职人员群体对相关信息的关注度更低。

(二)批判性解读、评估组织信息能力尚需提高

受访者中,对于新媒体所传达的信息大多持“半信半疑(45.3%)和 “基本相信”(41%)。认为新媒体的信息采信与否,主要取决于信息源是官方的媒体还是普通的自媒体。当对所在地域的网上言论或新闻报道怀疑时,60.4%的受访者会“进行信息甄别,上报上级或媒体、积极纠错”,24.5%的受访者则“大致浏览一遍,不会进行真假思考”。相比之下,专职宣传人员对于信息的质疑能力相对于其他岗位的人员更强。对待舆情危机,公职人员的处理方式较为慎重,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近九成的公职人员(90.6%)会立即“上报领导”,近半数的公职人员会采用“随时关注媒体报道,特别是网络媒体的后续影响”(51.8%)、“及时利用媒体澄清真相,化解谣言”(48.2%)和“加强新闻宣传策划,消除负面影响”(47.5%)等处理方式进行处理。接近半数的公职人员(43.9%)对待新媒体舆论较为负面,认为“新媒体会使舆论变得不受控制,给政府工作带来麻烦”。在应对舆情危机来临时仍有少部分公职人员会“掩盖真相、无可奉告”、“不予以重视”。

(三)对外传播意识需提升

调查显示,边境地区的公职人员大多能够根据“越南民众的文化背景与接受习惯”“用以小见大的叙事方式”“避免使用生硬直白、意识形态色彩浓厚的宣传话语”“因地制宜传播当地特色风土人情”等技巧筛选及运用信息对越传播。但在走访中也发现,与越南接壤的村镇中部分基层干部利用媒介进行对越传播的意识相对薄弱。D县、L县的侬垌节、J市的风流节都是中越双方共同参与的特色民俗文化活动。乡镇干部作为中方活动参与者和协办者,并没有认识到这是对越宣传的良好机会。他们对中越合作活动进行的宣传报道,主要是为了完成上级的供稿要求。同时,在对外传播工作中,乡镇干部作为中越特色民俗文化活动参与者和协办者,与越方交往密切,但运用新媒体向外讲好中越民俗文化活动故事的意识还不足。

四、提升广西边境地区公职人员媒介和信息素养的建议

提升边境地区公职人员的媒介和信息素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加强媒介素养的学习和培训是提升媒介素养的重要途径。本调查发现目前边境地区公职人员媒介素养教育、培训的情况并不乐观:有近半数公职人员(43.2%)未接受任何媒介素养相关教育。接受过媒介素养教育或培训的公职人员仅占56.8%,在学习和工作期间皆接受过教育和培训的公职人员占18.7%,仅在上学期间接受过培训或教育的公职人员占6.5%、仅在工作期间接受过培训或教育的公职人员占31.7%。在媒介素养学习方式上,90.6%的公职人员认为由政府统一培训效果最好;其次是与同行、朋友交流(74.1%),利用书籍、视频等媒体进行学习(66.9%),参加培训机构的培训班(43.2%)。有鉴于此,我们提出从以下方面加强边境地区公职人员的新媒体素养教育和培训。

(一)增强自觉学习意识

从观念上树立边境地区公职人员提升媒介素养尤其是新媒体素养的自觉认识。边境地区为公职人员开设的培训,首先要让边境地区公职人员意识到,在新媒体时代,需要充分认识和利用新媒体,方能更好履行肩负的兴边富民、维护边境稳定及塑造良好边境形象的重责。促使公职人员明确自身责任、增强主动拓展接触和使用新媒体的广度和深度的意识。在我们的调研中,广西边境地区公职人员中还存在四分之一的人员没有大专以上学历,且四十岁以上的公职人员占三分之一。这部分人的新媒体使用技能还停留在诸如使用微信的浅层次,对新媒体其它应用存在畏难思想。对边境地区公职人员的培训,可激发他们的学习自信,着重帮助他们克服新媒体使用的畏难情绪,引导他们关注政务新媒体账号和当地扶贫助农的抖音、快手号、直播号等,尽可能了解和接触多种新媒体形态。同时,在培训中,特别注意需要对边境地区公职人员尤其乡镇一级公职人员强调其日常工作所具有的对外传播性质,增强乡镇级的基层公职人员对外传播的自觉意识。

(二)完善相关培训保障机制

建立和完善媒介素养的培训和考核机制,以培训制度保证常态化学习。新媒体时代的执政有新要求,将新媒体建设纳入到政府加强执政能力工作范畴中,实现政府新媒体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6]近年边境地区公职人员的培训项目可谓不少,但并没有专门涉及媒介素养的内容。有限的关于媒体认识或应用相关的内容一般会夹杂在冠以其它主题的培训中。然而2至3小时的培训课程,通常只能是梳理新媒体应用的常识,远不能满足公职人员对新媒体素养提升的诉求。新媒体各种应用形态层出不穷,历时历新,而新媒体技术的掌握要练习要实操要有教员对作业成品的反馈。建议在每年的培训课程设置上,可以考虑每年具体讲授一种新媒体的应用,并分配一定的课程实训课时。此外,有条件的地方,可考虑把新媒体的应用及实效纳入公职人员奖励和考核机制。将信息公开、倾听民意、应对舆情危机及边境对外传播中新媒体应用情况纳入公职人员考核体系, 作为干部评价和考核的附加部分。

(三)拓展新媒体技能培训形式

广西中越边境地区公职人员众多,尤其是乡镇干部作为与越方密切交往的公职人员,其对外传播意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目前的培训,主要以政府组织的短平快的讲座形式进行,讲师台上理论讲授学员台下聆听,时长多为一整个上午或下午。这样的方式互动不足,实操和反馈更没有保证。采取多样灵活的培训方式或能更能达到实效。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七成公职人员表示愿意通过同行交流的方式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因此,在安排培训时可考虑部门内部成立相关学习小组,加强同行间的交流协作,解决新媒介和信息素养学习及提升中存在的问题。在日常的舆情研判与应对的学习中,可采用纠错式学习法,诊断目前舆情工作存在的不足,进行现实案例分析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对于部分不熟悉新媒体技能的公职人员,可定期安排时间组织到当地融媒中心学习半个月,在经验丰富的媒体从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微信、微博、短视频平台、直播平台等新媒体的信息制作与发布相关操作,以期在参与具体的新媒体工作中提升新媒体应用技能。此外,还可充分利用地方专业高校、科研院所和智库机构所具有的学术优势和人才优势,有针对性地编写、录制具有实用性的相关文字影像资料供边境地区公职人员学习,帮助边境地区公职人员提升对外传播意识,熟悉“三微一端”体系的各项操作,创新开展传播工作。

总之,边境地区公职人员新媒介与信息素养的提升可有助于其倾听民意的“听觉”、觉察负面舆情的“嗅觉”、熟练使用新媒体的“触觉”以及放眼中越关系长远发展的“视觉”的养成。在重视周边形象塑造和传播的今天,重视边境地区公职人员新媒介与信息素养的提升已不容忽视。

猜你喜欢

边境地区公职人员边境
边境小城马斯特里赫特
守卫边境的“帕米尔雄鹰”
公职人员进修政策应该向基层倾斜吗?
严阵以待
张怀芝减薪有高招
尊崇法治,从国家公职人员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