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最佳证据规范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的湿化方式选择
2020-12-09党志红吕宝娇杨梅琰任守艳王华君
党志红*,吕宝娇,杨梅琰,任守艳,王华君,杨 婷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青岛 266000)
喉癌是一种常见的耳鼻喉外科恶性肿瘤,中晚期可导致呼吸困难,并有向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若不及时救治,则极易威胁患者生命。目前有关该病的治疗过程中常采用气管切开术,但切管后不作处理,外界病原菌会直接入侵气管,造成感染,因此需在进行上述手术的同时,配以有效的气管、气道护理才可保证手术的效果[1]。因此本院开展了一项对比研究,将持续湿化护理与间断滴注护理作为研究变量,观察不同护理方式干预后患者身体改善状况,研究成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28例于2018年4月~2020年1月在本院接受气管切开术的喉癌患者。应用数字随机排序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64例,男49例,女15例,年龄34~72岁,平均49.5±7.3岁)与研究组(6 4 例,男4 2 例,女22 例,年龄3 5 ~7 4 岁,平均50.2±7.6岁),以上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患者均为原发性喉癌,本次临床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且所有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完全一致的气管切开术,对照组患者在治疗中采用间断滴注护理,具体操作如下:将25 mL灭菌注射水与等量质量分数为0.9%的NS混合成湿化液,并应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湿化液,并沿气管管壁注入患者体内,每次注射量按照3-5mL间断性注入,并保证在2h内注入完成。
研究组患者则采用持续湿化护理,该护理操作如下:按照与对照组相同的方式调至湿化液,并将头皮针剪去针头后直接连接至输液延长管上,将50 mL湿化液吸入针管中,将针管用胶布固定在气管套管内,延伸3~5 cm出来。与微剂量输液器连接并使其达到控制流速的目的,视患者情况调整推注速度,一般患者推注时间控制在4~8 mL/h,若患者痰液较多,则可增至20 mL/h。
1.3 疗效标准
护理完成后对比两组患者痰液浓稠度与酸碱度。患者痰液粘稠度分为Ⅰ度(稀痰,米汤色或白色泡沫状,易咳出)、Ⅱ度(中度粘痰,白色或黄白色粘痰,不易咳出)、Ⅲ度(重度粘痰,黄色伴血丝痰、血痰,极难咳出)共3个等级;正常人体酸碱度以7.35~7.45偏弱碱性为正常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上述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研究组(n=64)中有43例患者痰液浓稠度为Ⅰ度,17例为Ⅱ度,4例为Ⅲ度;对照组(n=64)中有30例患者痰液浓稠度为Ⅰ度,25例为Ⅱ度,9例为Ⅲ度,两组患者痰液浓稠度为Ⅰ度的患者数差异明显(x2=5.387,P=0.020);酸碱度方面,研究组患者护理后体质酸碱值为(7.03±0.29),对照组为(6.72±0.36),以上数据差异明显(t=5.364,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综上所述,在喉癌患者完成气管切开术后,采用持续性湿化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其痰液状态与体质酸碱性,进而提升气道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