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背景下磁州窑艺术的创新性研究
2020-12-08吴浩
吴浩
【摘 要】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期待着更多的多姿多彩、高质量、多样化、个性化、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磁州瓷枕型多样,形态各异,纹饰丰富。它的发展具有历史意义,它影响着当今市场营销的发展。强化研究与保护磁州文化艺术,融入文化市场,吸收好的方法和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磁州窑艺术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使磁州窑独特的艺术在国内外得到运用。
【关键词】磁州窑文化;产业;创新研究
远在宋元时期,磁州窑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众多的瓷窑中独具特色。用高岭土作为原料,创造了各种各样丰富的装饰技术和工艺。它的装饰性表现,将中国传统水墨艺术形式、艺术造型表现手法与瓷器工艺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形式,開辟了陶瓷艺术设计与创新的独特领域。磁州窑瓷枕题材新颖,色彩丰富,带给人们强烈的民俗风情和民族特色,在全国乃至世界陶瓷艺术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地位。
1.在文化产业背景下磁州窑的保护、传承与创新
在文化产业的大背景下,文化艺术生产已从传统的思维和创作情感中解放出来。它不仅起着审美和传承的作用,还存在于市场中,在市场环境中生存。文化艺术产品由于人们思维方式的改变,也表现出高产的特征。文化品作为一种精神生活消费产品,只有通过市场和消费,才能实现其价值、重要性和作用。当前,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因此,我们必须有足够的勇气将其投入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
磁州窑瓷枕具有形态各异、色彩丰富的装饰图案。民间造型艺术的发展对这一时期的商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如何把磁州窑瓷枕的造型有意义地应用于潮玩设计、产品设计以及其他相关的艺术设计中,让磁州窑的艺术魅力还能得到升华与提炼值得当代艺术工作者更深入的思考与研究。古都“邯郸”以仿照磁州窑瓷枕的技法而成。磁州窑瓷枕的造型语言是以民间文化寓意为背景的,色彩运用大胆考究。将邯郸的民间文化、陶瓷文化、邯郸语言典故文化融汇于一体,是邯郸地区的重要交流文化名片。
阐述艺术与文化、时间的融合,艺术支柱的延续也是意境的实用功能和审美需求的统一。传统文化是一种血肉之躯,即超越了时空的界限,又不断吸收新的文化因素,改变其原有的风格和特点。传统艺术文化处于一个相对稳定且不断变化的状态。大众应该从广阔的视野中寻找传统文化的精神。对于传统文化遗产,应采取切实的态度。从传统美学思想中汲取精华,掌握现代造型语言、设计手法、新型材料;在形式、造型、色彩、材料、质感等方面广泛运用艺术语言,并实现艺术创新;艺术表现形式上,寻找与虚拟现实、空间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关系,进入民族传统文化意识,创造充满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的现代艺术。
2.磁州窑与现代营销、高校人才培养相结合
磁州窑手工艺不仅要开拓市场,寻找工艺陶艺栖息地,也要充分吸收实用陶瓷造型,对实用陶瓷进行有意义的艺术加工,探索实用陶瓷的造型方式、装饰工艺、文化内涵、艺术属性,以促进陶瓷艺术的良性发展。
长期以来,磁州窑瓷枕存在着艺术性、商品化等问题。存在两个极端:一是片面的商业化。长久以来,磁州窑瓷枕的艺术造诣受到负面影响,导致竞争激烈、劳动力劣势、肆意追求商业利益。消磨了磁州窑的审美价值。并且,愚弄消费者,使得消费大众破坏了磁州窑瓷枕的消费生态环境。磁州窑瓷枕是集功能与审美功能于一体的独特产品。瓷枕造型的审美价值逐渐取代实用价值,成为引起人们审美共鸣的精神产品。这门艺术逐渐走向极端,滑出市场。使艺术品市场化的可能逐步变小。这就要求艺术与市场、科技、时代的演变紧密结合,以市场开发为导向,积极引领陶瓷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小批量、多造型、新造型、经典与当代艺术,为磁州窑瓷枕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代陶艺市场上,有很多产品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有突破与创新,如一些艺术衍生品设计、陶瓷实用器具的独特造型设计、四宝纹饰设计等。生肖卡通造型、当代潮玩设计等等,与市场的需求密不可分。美感和实用功能的完美结合,能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更好地被市场认可。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大学人才的培养和发展。磁州窑的艺术遗产主要是通过大师的“传帮带”来实现的。尽管他们是合格的专业人员,但是没有艺术成就。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要在一定程度上与现代设计、设计潮流相结合。所以,磁州窑的创新发展离不开一个高水平的设计队伍。高等院校陶艺人才培养的途径值得我们深入探讨。民间艺术已在高校艺术设计领域确立了自己的地位。把优秀的创意设计融入到优秀的艺术作品中,既提高了艺术的审美价值,又增加了学生参与创作这一类艺术的热情。可设立各类校外创意实践训练和实践基地,组织生产项目实习,并举办陶艺创作展、陶艺设计展、文化衍生品展等。以创新技能竞赛等方式发现人才,营造健康的陶艺创作环境。
3.结论
为此,为了加强磁州窑文化艺术的研究与保护,采用现代手段,充分利用磁州窑丰富的资源,将其融入文化与市场,吸收好的方法与经验,大力发展磁州窑艺术文化。不断的创新和发展,让磁州窑这一独特的艺术在国内外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晓霞.“互联网+”时代下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创新与策划[J].艺术大观,2019(11):0178-0179.
[2]刘嘉文.文化馆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创新方法研究[J].文化产业,2020(21):152-154.
[3]任鸿.浅谈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创新与传承[J].文化产业,2020(18):104-105.
[4]朱米娜,陈旺.文化自信视域下的新时代芜湖繁昌窑青白瓷艺术创新发展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0,28(2):77-79.
[5]宋皓东.在传承中推动耀州窑陶瓷艺术的创新与发展[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9(5):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