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金融行为调查与金融素养培养机制研究
2020-12-08张文娟
摘要:金融素养水平能够最直接地折射出一个人对金融环境的敏感程度和对金融变化的应变能力。当代大学生作为消费群体中的新生力量以后更会成为一个国家金融市场的主力军,是否具有良好的金融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未来金融发展的宽度与深度。大学生群体所拥有的金融观、理财观会影响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大学生金融素养培育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本研究以在校大学生为调研对象, 从在校大学生的金融态度、行为、知识和技能等多角度综合定性分析金融素养情况,在掌握大学生金融素养基本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金融行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培育大学生金融素养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金融素养;财商;培育机制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20.11.025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20)11—0108—05
一、大学生金融素养现状调查
(一)金融素养的内涵
金融素养是个体所具备的金融知识、行为和技能的综合,衡量了个体拥有的金融知识储备和运用金融知识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能力。金融素养的高低不仅决定了个人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的高低,更影响着一个国家金融市场的安全与稳定。
当代大学生是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必须重视大学生消费水平、消费结构、金融消费与金融认知的情况,关注其新变化,多方面地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性消费观和财商意识,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的金融观,使其掌握正确的理财方式,并增强其个人信用认知度意识。
(二)调查情况介绍
1.调查对象
此次调研的对象是在校大学生,调研数据来源主要通过问卷星发送的调研问卷获取。共发放1200份调查问卷,累计收到有效问卷1006份,受访学生来自吉林省以下高校: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吉林工商学院、吉林农业大学等。
本次调研的1006位受访者,性别构成合理,其中男性为521人,占51.79%,女性为485人,占48.21%。受访者均为在校大学生,年级分布均匀合理,大一212人,占21.07%,大二274人,占27.24%,大三319人,占31.71%,大四201人,占19.98%。
2.调查内容
本次调研致力于通过大量数据对在校大学生金融行为与金融素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从消费者态度、行为、金融知识、技能等多个角度综合分析当前中国当代大学生的金融素养情况。设计问卷的内容包括受访学生的基本情况、支出情况、网络借贷(包含消费金融)情况、金融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和理财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大学生金融素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3.调查目标
在对调查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探索培育大学生正确金融观念、培养理财技能的有效方法和路径,进而为如何培育大学生金融素养提出建议,并改善当代大学生金融素养普遍偏低且不均衡的现状,帮助他们更好地做出金融决策。同时,有利于探究校园网贷不良事件频发的原因,为监管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调查结果也有利于家庭财商教育的开展。我国的经济活动多是以家庭为单位开展的,本次调研以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反映的也是中国家庭财商教育的缺失问题,因此本次调研也为家庭如何开展财商教育提供参考。
二、大学生金融行为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调查问卷结果可以发现,与各种形式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和产品在大学生中广泛使用的程度相比,我国的金融知识普及和财商教育显得缺位严重,多数受访学生的理财意识薄弱;与套路不断、花样翻新的各种校园贷款相比,大学生的金融素养显得极为匮乏,因此培养大学生正确的金融素养成为当前重要任务。根据此次调研,受访大学生的金融行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超前消费势头明显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會上错综复杂的因素不断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理念,部分在校大学生出现了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入不敷出等情况。调查发现,在校大学生每月生活费剩余为0元及以下的占22.86%,有两成以上的大学生成为了“月光族”,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受网络推广和身边同学购买潮的双重影响,缺乏按时制定计划安排并遵守的自制力和约束力,其中也有过度消费、攀比消费的情况存在。有研究提出过,当代大学生已经把商品消费看作是自我表达的一种社交方式,将其消费习惯、消费行为当作自我认同的依据和支撑。有些学生不考虑实际需求情况和家庭经济能力,通过大量买名牌、疯狂追时尚等方式获得存在感,这类学生往往会由于攀比心理、盲目消费,形成不良的消费观和价值观。
(二)消费结构不均衡
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结构正在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在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已经逐步取代投资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费升级也成为现如今消费界的显著特征。在此背景下,在校大学生消费作为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组分,也为国家GDP贡献了巨大力量,他们的消费习惯、消费观念、消费心理、消费行为等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根据调查结果来看,在校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也呈现不均衡状态,其中最主要的支出是饮食,第二为购物,第三为学习,其次是投资理财等。在1006位受访者中,776人有生活费的剩余,但投资作为所有支出中最后选择,一方面原因是生活费剩余额度偏少限制了学生投资选择,另一方面原因是学生投资理财的意识还不强。
此外,根据调查统计结果来看,目前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支出比例不高,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一方面,互联网的发展使许多同学通过手机、kindle等电子设备进行无纸化读书、新闻阅读、远程视频学习,过去的报纸、实体书籍等资料在不断减少。由于线上资源的激烈竞争,许多资源可以低价购买甚至免费获取,并且具有方便分享的特征,因此在校大学生学习方面的支出比例较低;另一方面,很多学生在步入大学校园后就认为进入了大学这个象牙塔便可安枕无忧,在学习方面放松自己,学习动力不足现象值得关注。
(三)网络借贷现象普遍存在,不良校园网贷问题仍值得关注
大学生由于风险甄别能力不足,在消费不足时真正愿意通过正规外部金融渠道满足自己消费需求的人仍占少数,金融素养欠缺导致的问题频出。根据调查结果,有一半以上的大学生曾每月使用一次网络借贷平台进行消费,从网络借贷金额来看,借贷金额与生活费额度、生活费剩余相关,他们会考虑未来一个月或几个月生活费能否覆盖借款额度,大多数受访大学生网络借贷金额尚属比较理性,大额网络借贷数量和比例均比较低,但不良校园网贷问题仍然存在,这个问题值得引起关注。
2017年9月6日,教育部发布明确取缔校园贷款业务,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公安机关也加大了对非法校园贷的打击力度,从学校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也都加大了对校园贷危害的宣传力度,但高校校园网贷近期又有披上“马甲”再次进入校园的趋势。很多不法分子瞄准了消费意愿强烈、防范意识较差的大学生群体,通过变相高息、诈骗、威胁等手段违规发放校园网贷,使大学生陷入校园套路贷等校园贷陷阱。
(四)投资观念积极与投资理财能力不足的情况并存
1.从投资观念及行为来看,受访者对投资持积极态度。受访学生中,支持投资行为的为766人,占76.14%,对投资持消极态度的为240人,占24.86%。两成在校大学生对投资持消极态度,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独立自主的收入且持有的财产比较少,所以风险承受能力较低。
受访学生中有过投资行为的学生数为492人,而在514位没有投资行为的受访者中,对投资不了解、把控不好风险、缺少资金,成为最主要的三个原因,分别有182人、135人、122人,占35.41%、26.26%、23.74%(见图4)。
2.從投资理财知识来看,多数学生认为自己不太懂投资。在对自己投资了解程度打分中(5分满分),841人给自己打分在3分及以下,占83.6%。对投资了解程度与个人资产规模、收入情况、风险偏好、专业、兴趣爱好等因素紧密关联,整体来看在校大学生投资理财知识和能力整体不高。投资与理财能力与相对积极的投资态度不相匹配,容易引起投资失败,因此投资与理财相关专业知识的教育是个重要课题。
3.从对金融知识的获取意愿来看,表示没兴趣和兴趣不大的同学占35.47%,原因是投资理财的专业性较强,通过讲座很难在短期之内使参加者获得投资理财能力,另外在校大学生手中资产较少,处于一种“无财可理”的状态。
(五)投资理财渠道单一
根据调查,支持投资理财行为的大学生占76.14%,大部分大学生都支持理性理财投资行为,认为该做法不仅能够培养理财意识,还可以实现财富增值。目前,金融市场上可供投资的产品数不胜数,常见的有基金、债券、股票、外汇、权证等,从调查数据可看出,受访者实际的投资方式与投资认知基本一致,基金是选择人数最多的一种投资方式,占83.13%,股票的选择人数排在第二位,占25%。债券、外汇、权证、房地产、贵金属、期货等投资方式因专业性较强、投资门槛高、风险较大、了解较少等原因,选择人数较少。
三、大学生金融素养培养机制研究
(一)树立正确的金融观,构建健康校园金融生态
1.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大学阶段是学生成长为一名成人的关键时期,也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大学期间建立正确健康的消费观和金钱观,不但对保障学生自身经济安全至关重要,也是大学生平稳展开未来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基础。大学生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量入为出,理性支出,不盲目“超前消费”,不过度消费、攀比消费,避免陷入包括不良网贷在内的各种校园“金融陷阱”。[1]
2.树立财商意识,正确定位理财目标
“财商”本义是“金融智商”(Financial Quotient,英文缩写为FQ),最早提出财商意识的人是美国投资人罗伯特·T·清崎。虽然在校大学生可支配的收入较少,但大学生财商素养的培育却意义重大。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大学生应该培养成本意识和记账习惯,有计划地消费并学会合理投资理财。
3.家庭、学校与社会联合,构建健康校园金融生态
构建健康校园金融生态,应该多管齐下,家庭、学校与社会联合共建,其中学校的培育至关重要。学校开设专门课程,将健康的消费与理财观渗透在日常教育体系中,经济类高校更应发挥专业优势,把财商教育融入如新生入学教育、辅导员教育以及各种专业的理财知识讲座和实战模拟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金融观。此外,针对大学生群体金融知识教育普及面临的痛点,对学生展开时间管理、社会心理、健康审美等相关课程,营造节约型的校园风气,增强对不良消费的防御能力,并形成大学生乐于接受的金融知识普及材料,未来学校对学生金融培训教育不单单需要解决有无问题,更重要的是数量的增加、形式的多样化、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并对行之有效的模式和方法进行总结和推广。[2]
(二)增强个人信用意识,建立并维护信用纪录
早在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发改委、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四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诚信文化教育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将信用知识有机融入学校教育,在高等院校开设征信相关课程的要求,也反映了对征信知识和征信文化走进大学校园的需求。大学生树立信用意识,不仅对在校期间的经济产生积极影响,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毕业后踏入社会、开展职业生涯的个人财务管理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1.增强个人信用意识,正确认识信用的作用
2019年9月5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和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P2P网贷领域征信体系建设的通知》,P2P网贷领域不再是征信“盲区”。此举将加大对P2P网贷领域中借款人失信的惩戒力度,促进行业合规发展。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良好的信用将成为个人工作生活的“通行证”,“信誉财富”也将成为一个人最大的财富。在终身信用社会中,将始终贯穿诚信和契约精神。大学生必须树立信用意识,重视个人征信纪录的维护,避免由于不良的个人信用纪录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不良影响。珍视个人信用的积累,不仅有利于个人享受公平的信贷机会,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少的时间获得信贷,更有利于推动讲诚信的社会氛围,推动信用价值观体系建设。
2.珍视个人信用,主动维护和提高个人信用
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大学生应当理性消费,消除懵懂的借贷心理,对于确实存在的正当信贷需求,在了解自身经济实力之后,在正规机构进行贷款并及时缴纳费用和归还贷款,既能有效避免“网贷陷阱”,又能通过诚信的金融行为建立并维护自身的信用纪录,未来则可以以更优惠的条件获得金融服务,形成良性循环。[3]
(三)提高金融素养,掌握正确的理财技能
1.学习金融知识,提高金融素养
学生只有掌握了基本的金融知识,才能理性处理资金需求,甄别风险,合法维护自身权益。以贷款业务为例,网络平台贷款与传统银行给大学生的贷款相比,传统银行贷款的手续费和利息其实更低,信息也更透明,但由于金融知识的缺乏,才使不良网贷有了可乘之机。普惠金融时代背景下,金融和理财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而大学生作为受高等教育的群体,更应该主动学习足够的金融知识,提高金融素养,为在生活中采取科学的金融行为打下基础。
2.主动尝试正规的金融产品,掌握理财技能
在掌握了基本投资理财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投资、股票等模拟盘大赛,提高自己的投资理财技能。金融的本质是提高消费者的福祉,大学生可以适当接触正规金融业务,比如基金类、股票类等投资方式和理财产品。在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背景下,各家银行纷纷推出灵活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在理性、适度的前提下,大学生接触正规的金融产品,进行初步的理财,不仅有利于增加对专业知识的了解,還可以通过实践积累理财知识,培养理财技能。
(四)金融机构进行理财产品的创新
当前,大学生投资理财的方式较为单一,这与理财产品本身的设计有直接联系。金融机构包括互联网金融提供者,所设计的产品都有其目标客户群。大多数金融产品门槛较高,针对大学生的专门产品金融较少,而其中比较优质的产品,如建设银行的“校园快贷”、中银消费金融推出的“信用启航”等正规的校园金融产品对学生的宣传力度又较小,学生对这类产品了解度很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更多地选择了非正规的网贷产品。因此,建议金融机构应当从以下方面入手,开发大学生投资理财市场:
1.金融机构应当重视有针对性的大学生投资理财产品
金融机构应当认识到大学生当前虽然资金少,但如果从大学时代就培养其投资意识,那么大学生将成为其长久的客户,对企业在未来10到20年的发展具有品牌宣传的作用。通过学生时期建立起来的信任,开发和培育大学生这一潜在优质客户群体是金融机构的正确行径。
2.设计针对大学生的金融理财产品
大学生群体具备一个明显的优点,那就是收入来源较为稳定,并且普遍具有较高的信誉度,因此金融机构在进行理财产品的设计时,应当考虑大学生的实际需求,针对大学生资金少、信用高的特点开发新的产品,提高大学生的投资手段。同时,还要加强营销,针对大学生群体展开投资理财产品的宣传,提高金融产品的可获得性,使更多的大学生获取投资理财相关信息,形成金融机构与大学生双赢的局面。
四、结语
当前,在校大学生人数位居世界第一,当代大学生将来会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这个特殊群体所拥有的金融观、理财观,会影响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提高大学生的金融素养不仅对大学生自身的财务状况有所帮助,也有助于促进社会稳定。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都应当积极发挥自身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金融观,培育大学生的金融素养,为大学生在校金融安全和走上工作岗位开展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为我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健康发展培养素质过硬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吕鹰飞等.吉林省农村地区互联网金融发展情况调研报告[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01).
[2]陶若菲.大学生投资理财现状及其问题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4).
[3]季薪玉,陈钦萍.大学生消费理财现状、困境及建议——以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为例[J].管理纵横,2019(05).
[责任编辑:刘爱华]
Research on Financial Behavior Investigation and Financial Literacy Training Cultivation Mechanism of College Students
ZHANG Wenjuan1,2
(1.Changchun Finance College,School of Finance,Changchun Jilin 130028,China; 2.Jilin Province Inclusive Financial Research Center,Changchun Jilin 130028 China)
Abstract:The level of financial literacy can directly reflect a person's sensitivity to the financial environment and his ability to cope with financial changes. As a new force in the consumer group,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will become the main force in the 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 in the future. Whether they have good financial literacy will affect the width and depth of the future financial development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concept of Finance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possessed by college students will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economy and society. Therefore, the issue of college students financial literacy cultivation has attracted widespread attention from the society. This study takes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omprehensively and qualitatively analyzes the financial literacy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financial attitude, behavior, knowledge and skills, analyzes the existence of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financial behavior on the basis of mastering the basic status of College Students' financial behavior,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for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financial literacy.
Key words:financial literacy; financial intelligence; cultivation mechanism
收稿日期:2020—07—11
基金項目:基金项目:吉林省金融启蒙中心项目:大学生金融素养培养路径研究(项目编号:JZXJPT2020001);长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CSKT2020ZX-011);吉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体系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0ZCZ023)。
作者简介:张文娟(1980—),女,辽宁葫芦岛人,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金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