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艺术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哲学思辨和功能探究

2020-12-08马进

艺术科技 2020年21期
关键词:文化艺术核心价值观

摘要:文化艺术本身属于社会主流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实现快速传播,體现完整的社会意识形态。我国文化艺术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创作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表达爱国主义精神,为人民群众带来良好的感官体验。在文化艺术的核心价值体系中,改革创新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占据重要地位,其能够传达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精神的本质以及内涵,向世界展现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因此,文化艺术的创作在党和人民经济发展生活中具有关键作用,创作者应当根据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对成品进行艺术效果的修正以及基于红色精神的改善。本文对文化艺术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展现出的哲学思辨内容以及相关功能进行深入探究,供文化艺术作品创作者进行参考。

关键词:文化艺术;核心价值观;哲学思辨

中图分类号:J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21-0-02

0 引言

在我国当前发展的过程中,人民群众需要根据党的最新指引标准,进行社会主义的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对文学艺术进行哲学思辨以及功能研究,能够大幅度提升社会整体的美学感受,让科学发展观对艺术创作产生基本影响。在创作的过程中,创作者需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陶冶人民群众情操的美学效果,通过对普通人理想的表达,营造我国社会美学体验的艺术氛围。美是促进人类进一步发展建设的重要动力,因此文化艺术的相关活动对于党和国家有着重要的意义,需要对其哲学思辨以及功能进行深入研究,提高整体创作质量。

1 文化艺术是核心价值观的多样化体现

在发展的历程中,大部分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都拥有自身独特的价值体系标准。由于文化本身需要人类依靠自身的感知与经验进行创造,因此其可以被称之为智慧创造的结晶,是创作者思想理念的浓缩。从广义角度进行分析,文化包括精神层面的文化以及物质层面的文化。精神层面的文化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较少以直观形式进行展现,如文化、科学、伦理等;物质文化则体现为绘画、电影、雕像、音乐等,具有直观性,能够被感官所认知。从社会研究的角度进行分析,文化包含一部分上层意识形态的主要特点,还具有固化性质,能够免受时间以及社会经济状态的影响,保持原有的基础特征。因此,文化本身不需要完全为社会经济服务,还可以建立在人员认知的基础上,实现长时间的流传。同时,艺术也属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够发挥自身的美学作用,在社会群众的心中留下相应的印记,整合为文化时间段的特征体现,具有良好的记忆效果。而道德伦理、宗教信仰、哲学思辨内容等文化,具有一定的社会性质,因此如果社会本身发生了剧烈的变动,这些文化内容也会随之变化,产生革新或倒退。这部分文化通常可以反映特定时间段的思想潮流以及基本价值取向,能够为历史研究提供有力的资料参考。在我国古代,文化艺术主要以道德标准为核心。例如,有名的儒家思想,其要求文化以及艺术创作都必须遵循基础道德思想,因此能够反映出封建时代的思想价值特征,包括忠君爱国、民生为本等。这一价值体系虽然已经流传到了现代,但是由于社会价值潮流以及现代思潮的影响,其已经不适用于文化艺术的创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其中,关于妇女的三从四德、子女的孝道要求具有明显的时代思想特征,能够体现当时社会的基本状态,具有历史研究价值。进入现代社会后,我国已经完成了妇女解放运动以及破除封建糟粕等活动,因此具有旧社会封建主义的儒家思想开始逐渐没落,被核心价值观社会所淘汰。文学作品中也反映出了摒弃封建思想的趋势,例如,《红楼梦》便以较为悲惨的结局,折射出了封建社会残酷的真相。在西方世界,文化艺术的变迁流程也较为明显,中世纪封建文化艺术作品通常以神学内容为主,充满了对上帝、恶魔、天使等元素的描绘。进入文艺复兴时期后,西方文化艺术开始体现出明显的人文主义价值观念,描绘的内容也从虚幻的神学转向了人物写实。例如,《神曲》摒弃了传统的神学描绘,通过对地狱内容的描写,折射出了人道主义的光芒。现代西方文化艺术作品主要对爱国主义以及自由价值观进行描绘,创作者希望通过作品中的价值倾向,影响全世界的整体流行思潮。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社会流行思潮以及价值观的革新,未来的发展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为发展方向,促进整体社会价值体系向正能量发展。人民群众需要建立起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文学艺术创作认知,提高整体社会流行思潮的变革速度。

在当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创作者需要将整体思维转向以人民群众为核心的基础,提高文化艺术创作的思想高度。社会主义的基本前提是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及压迫,维护我国人民的基本利益以及保证国家领土的安全。因此,文化艺术作品也应当整合改革时代精神,描绘国家的繁荣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入分析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能够明晰荣辱观带来的文化体验,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的基础道德原则。文化艺术作品创作应当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基本准绳,创设未来的发展情景,为人民群众增添建设的希望,提高社会的整体稳定度。通常情况下,作品创作需要创作者选取现实社会中的经历,将素材进行糅合以及转换,最终合成为基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的艺术作品。因此,文化艺术作品的创作离不开我国现实生活中的核心价值观。某位伟人曾经指出,事物本身具有多维度的特征,需要辩证看待,避免将事业局限化。在文化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创作者会经历现象深化本质的过程,在创作完成后,还需要将整体过程化为更加深刻的本质,进入持续不断的循环[2]。系统论表明,事物本身所发挥的特性以及根本功能由构成要素决定。这种论点暗示了事物本身价值需要根据人民群众的基础认同进行分析,因此文化艺术作品既有社会形态特征,又有美学效果,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基础审美要求。文化艺术中的真理虽然不完全等同于现实社会中的真理,但追根溯源,其始终基于社会中的主流价值观。因此,文化作品属于一种超乎现实的想象,需要建立在社会价值观以及道德标准的基础上。艺术文化中的善通常指恶的对立面,代表着对人民群众具有积极作用的事物,有助于精神文明建设,使整体艺术氛围变得浓厚。同时,文化艺术中的美学描写也基于现实生活中的美丽事物,创作者需要对其进行艺术加工,最终产出具有合理性的美丽事物。在描写过程中,美的阐述需要建立在基础善恶价值观念的框架之内,避免陷入虚幻描写的误区。人民群众对于美的审视通常包括思想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创作者需要将社会主义价值观作为核心,丰富美的艺术形式,提升人民群众的观感。社会对文化艺术作品进行批判时,通常以核心价值观作为基础标准,这能够充分反映出文化艺术是现实生活产物的特性。在群众的认知中,文化艺术作品不能够脱离基本价值观进行创作,如果脱离社会思潮进行创作,则会导致美学氛围发生反弹,不利于后续感受的深入理解。创作者作为艺术描绘的主体,需要将自身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受理念进行整合分析,并加入自身的创作灵感,达到生产良好美学作品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让社会主流思潮得到体现,还能够加强人们对于基础道德标准的认知,有利于社会的进一步建设。

2 文化艺术需要依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整体繁荣

由于文化艺术本身属于社会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创作者应当保持自身的基础社会意识形态,以马克思主义为作品创作核心,将社会主义整体理想内容与民族精神融入内容形式当中,为人民群众营造红色艺术氛围。同时,还可以借鉴爱国主义、革新方针、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经典理论,对文化艺术作品进行二次改造,使它们符合当前主流社会思潮的认知,提高表现适应程度。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不仅包括我国整体社会思潮的本质,还揭示了现代中国意识形态的基础特征。因此,文化创作人员需要加强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内涵分析,并根据核心价值观指明的创作方向进行艺术氛围的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国党中央以及国家建设的基础思想,是所有社会主义形态的灵魂旗帜。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框架的创作也应当坚持这种思想,提高马克思主义在整体创作过程中的指导地位,用全新的理论成果对文化艺术作品进行深度武装,让其能够发挥革命急先锋的作用,为社会中的其他文化艺术作品提供借鉴,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创作者应当深入分析当代艺术家的基本使命,秉持弘扬先进文化的精神,让作品达到唱响社会主旋律的影响效果。文化艺术作品本身需要进行辩证看待,因此在融合社会主旋律的同时,还应保持基础的多样化特征。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要对先进文化进行扩大创作,摒弃传统封建糟粕文化,为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一定的贡献。在这些变化过程中,文化艺术作品创作者应当保持始终如一的创作意识,尽可能地为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作出贡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文艺作品需要对全国的共同理想进行深入研究,将其凝聚为民族意识,融入作品[3]。因此,文化艺术行业应当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引,在创作过程中实现对人民群众的精神鼓励,促进社会稳定程度的提升。在社会主流作品中,可以发现内容形式普遍反映了人民的根本愿望,即希望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是整体文化艺术作品创作的中心主题,是创作活动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密码。在完善作品内容的过程中,创作者需要对共同理想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党中央采取的民生决策,实现作品现实意义高度的提升。文化艺术作品的生产需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在国家民族的高度进行思考、创作。文化艺术作品创作者需要将自身的作品,投入为人民共同理想奋斗的过程中,让群众能够受到艺术氛围的感召,进一步增强奋斗意识。在创作阶段,文化艺术作品创作者可以结合我国的社会重要事件,进行相关主体创作活动,提升整体渲染氛围的真实性,进一步坚定人民群众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3 提高文化艺术现实性,加强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现效果

在整体社会主义价值观中所描绘的体系通常包括主流价值荣辱观,这种荣辱观能够深入体现我国当前道德体系的主要倾向。因此,文化艺术作品创作者应当提升整体创作的现实程度,在增强作品艺术效果的同时,营造内部现实氛围。这种方式能够使群众的基础感受得到提升,鼓励他们进一步跟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降低出现理解问题的概率。文化艺术作品创作者需要承担起引领社会主要风潮的任务,配合党中央的基础宣传策略,创作出优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作品,达到弘扬先进文化、树立和谐社会理念、宣传道德正能量的目标,完成社会文化艺术氛围创设任务。在创作的过程中,应当以荣辱观为道德准绳,缩小作品中不符合现實因素的内容比例,为社会道德风气的改善作出自身的贡献。文化艺术作品创作者需要充分发挥美学内容的独特影响优势,激励我国社会群众保持主流建设信仰,将生活中的压力转变为建设过程的最佳动力,使遇到的困难挑战转变为跨越艰难困苦的决心,为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应有的贡献[4]。文学作品的有效创作,能够实现整体经济建设平稳发展的效果,还能够坚定人民群众继续生活的决心,解决遇到的棘手问题,降低出现社会不良事件的概率,使文化艺术作品成为基础道德尺度的清晰体现,增强人民群众的社会认知。有利于全社会共同参加经济建设辉煌篇章的谱写工作,推动人民与国家共同进步,体现民族团结的基本理念,增强群众的自信心、自豪感以及国家的凝聚力、向心力。

4 结语

文化艺术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其哲学思辨以及功能进行深入探究,能够发现其对于社会群体活动的关键意义。文化艺术作品创作者应当明晰自身的重要任务,为社会主义的发展作出自身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雷鸣.中国动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辨[J].大众文艺,2018(07):175.

[2] 王智慧.身体哲学视域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结构[J].经济研究导刊,2016(21):188-190.

[3] 龙波.浅析核心价值观在艺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功能[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09):73-74.

[4] 曹玥.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辨析式教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9.

作者简介:马进(1991—),男,江苏南通人,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文化艺术核心价值观
新形势下群众文化艺术的发展
谈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