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情视角 重构教学内容

2020-12-08倪少华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紫藤萝瀑布学情教学内容

倪少华

[摘   要]课标指出,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念。文章以《紫藤萝瀑布》的教学为例,指出教师应根据课标,立足学情,对教学内容进行审视与重构,做到立足文本,灵活备课;把握生成,突破难点;整合资源,拓展延伸,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增强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紫藤萝瀑布》;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学情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36-0016-02

课标指出,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言:“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是语文教学的依据和工具,教材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内容、方向、思路和方法。教师要根据课标,立足学情,有效处理教材,把教材灵活运用起来,选择构建出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增强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一、立足文本,灵活备课

目标得当、内容充实、方法多样是上好一节课的必备要素。从客观视角上看,无论是教材还是教参,它们所能提供的教学资源是有限的。正如“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教师对同一文本的理解和处理是不同的。当前“同课异构”的兴起,也正说明了不同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法、内容、策略、拓展资源等是不相同的。教师要明确,立足教材,探寻更多有价值有意义的文本教学资源,对上好一节语文课的影响深远。

《紫藤萝瀑布》是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章。作者通过对紫藤萝花细致入微的描写,点明了生命的意蕴和奥妙,从而激励人们热爱生活,走向乐观。这篇文章与学生学习过的散文有所不同,全文对紫藤萝的描写占据了较大的篇幅,而对于具体的事件却没有任何交代,因此对七年级的学生而言,学习理解的难度相对较大。基于此,教师立足文本,在备课时进行了如下设计:

教学目标的确立:

1.了解创作背景,介绍清楚宗璞的经历。

2.结合具体的语境,体会作者是如何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对紫藤萝花进行描写的。

3.学习文章的描写手法,感受作者的心路历程。

4.联系文本内容,体会关键句子的作用。

教学流程设计:

首先,小组合作,探讨交流作者经历和创作背景。然后,教师总结归纳,详细介绍创作背景。接着,学生研究讨论,感悟文中描写的具体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与用意。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展示交流,并联系文本内容,探究句子的深刻意蕴。

教师在备课时应始终立足于文本,思考如何才能引导学生体会描写与情感抒发之间的关系。比如,思考如何通过分析字词句,引导学生掌握方法、感悟思想、理解意蕴。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學情,教师立足文本,将背景介绍作为切入点,将分析描写、理解语境贯穿教学始终,切实做到了为学生“量身备课”。

二、把握生成,突破难点

教学是师生互动、交往、发展的过程。教学既要按照教师设计的路线进行,又要特别关注在师生智慧的碰撞下新生成的问题。一节优秀的语文课应该具有生动性、主动性和生成性。叶澜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教师要重视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并启发引导学生去解决,以挖掘文本、启迪思维、展现智慧。

如教学《紫藤萝瀑布》时,教师首先以投影的方式展现紫藤萝花盛开的壮美景象,并设计了两个阅读问题:

1.作者重点写了紫藤萝花的哪些方面?

2.在描写紫藤萝花的过程中, 作者注入了怎样的情感?

教师出示了阅读问题后,学生也提出了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1.作者开篇写“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了结尾又写“不觉加快了脚步”,而且她描述眼前的花是“尽情”地开放,而过去的花是“谨慎”地开放。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呢?

2.作者从紫藤萝花中感悟出了生命的真谛,这其中的“紫”是不是暗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紫气东来”的美好寓意呢?

认真分析学生提出的问题后,教师发现了学生不能理解的内容。教师根据新的问题生成,及时转变了教学策略,将问题调整为:

1.结合文中具体的语境(联系上下文),分析一下作者“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的原因(此处可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紫藤罗花),及其是在什么情况之下“不觉加快了脚步”的(此处可以引导学生通读全文,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对比的方式描写不同时期的紫藤萝花的盛开样态的),再思考一下“尽情”与“谨慎” 开放的紫藤萝花分别出现在作者哪一人生节点中(此处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写作背景分析文章意蕴)。

2.紫藤萝花的繁盛,在文中作者是如何展现出来的?(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进行描写的,同时联系写作背景体会紫藤萝花暗含的生命含义,以及作者思想感情的转变历程)

教师重新调整后的问题,都立足于本文的教学重点,主要引导学生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方式,感悟蕴含在文中的深刻道理。学生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找出具体语境—品读描写—通读全文—联系背景—体会情感—对话作者”的思考线索来解决生成性问题。教师以高超的教学智慧,巧妙地处理了学生的问题,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实现了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整合资源,拓展延伸

语文教学目标的完成依托资源的有效整合。教师可补充与教学相关的资源,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开阔学生的语文视野,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资源的爆炸式增长为语文教学打开了方便之门。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常常将写作背景、作家作品信息等资源的查找,交由学生于课前完成。但如何在繁多的资源中寻找到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

要想理解《紫藤萝瀑布》的思想感情,就必须要了解作者宗璞的人生经历和创作背景。教学此篇课文时,拓展与作者经历等相关的资料是必要的环节。在查阅资料之前,笔者联系文本内容,提出了以下问题:

1.作者在“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中提到的关于生死、关于疾病的事情到底是什么?(創作《紫藤萝瀑布》时宗璞的弟弟正患重病,宗璞与弟弟的感情非常亲近,弟弟的重疾使宗璞遭受到了巨大的打击,请参看《哭小弟》)

2.“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中的“生活腐化”指的是什么?作者一家在“那时”经历了什么?(“文化大革命”期间,宗璞一家遭受到了严重的迫害,这段经历让宗璞深受打击。)

3.完成上述两个问题的资料查阅后,请探寻作者创作《紫藤萝瀑布》的时间,以及相关事件发生的时间。

上述问题在文章中找不到直接的答案,需要联系作者创作的背景和经历才能探寻到答案。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围绕重点查阅相关资料,既节约了学习的时间,又提升了甄别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更有效地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后,学生就会比较清楚地了解到为什么作者看到紫藤萝花后会产生这样的感悟。需要指出的是,在《紫藤萝瀑布》一文的教学中,与作者经历和创作背景相关的拓展资料对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不仅要在课前指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建立初步感知,还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适宜的资料补充、知识拓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方向决定方法,思想决定方式。培养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依据之一。教师应立足教材,依据学生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系统全面备好课;应根据课堂生成,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应拓展教学资源,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基于新课改理念,教师要以动态发展的目光,审视每一个教学环节;要把学情分析贯穿语文教学始终,智慧地把握教学的“变”与“不变”;要认真审读教材,有效重构教学内容,让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并引导学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   参   考   文   献   ]

[1]  肖培东.《紫藤萝瀑布》教学思考[J].语文建设,2019(21):30-34.

[2]  郭跃辉.《紫藤萝瀑布》群文阅读教学设计[J].学语文,2019(5):33-36.

[3]  李春丽.《紫藤萝瀑布》教学实录[J].语文教学通讯,2019(Z2):56-59.

[4]  钱艺林.摭谈如何实现散文教学的“神不散”:以《紫藤萝瀑布》教学为例[J].语文月刊,2019(6):37-39.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紫藤萝瀑布学情教学内容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从审美教育视阈下探讨初中现代文教学
探索《紫藤萝瀑布》的语言美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