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电影《至暗时刻》看丘吉尔的领导艺术

2020-12-08黄帅康宁

艺术科技 2020年21期

黄帅 康宁

摘要:本文基于对马基雅维利《君主论》的思考,选取电影《至暗时刻》中相应的场景片段,从影片赏析的角度对丘吉尔的领导艺术进行简要分析,尝试以这一新的视角领略丘吉尔“不列颠雄狮”的伟人风采。

关键词:《至暗时刻》;《君主论》;领导艺术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21-00-02

电影《至暗时刻》于银幕中完美塑造了领导英国军民于二战中浴血奋战的“不列颠雄狮”——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的伟大形象。在不列颠的“至暗时刻”,面对法西斯强敌的侵略,丘吉尔以钢铁般的个人意志,运用其高超的领导艺术团结全国军民抵抗到底,绝不屈服。本文基于对马基雅维利《君主论》的思考,对影片中丘吉尔的领导艺术进行简要分析,希望能从一个新的切入视角再度认识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

1 《君主论》中的领导艺术

领导(leadship)在词义上指“率领并引导”,即在一定条件下,指引和影响个人或组织,实现某种目标的行动过程。其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互动过程[1]。一般来说,领导艺术(The art of leadership)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领导艺术是指领导者的人格魅力、智慧、学识、经验、胆略、品格、作风、方法以及能力在领导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它领导着在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理论修养、领导经验、思维能力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领导科学、原则和方法所表现出来的高超技巧[2]。而狭义上的领导艺术即领导者运用领导科学的一般原理、原则或领导方法的高超技巧[3]。

意大利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学家尼可罗·马基雅维利(Niccolò Machiavelli)的不朽名著《君主论》(The Prince),从1532年首次出版至今,在宗教界、政界、学术界等诸多领域引起强烈的反响,被西方国家舆论界列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名著之一。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以“治国之君”为核心,围绕“君主观、国家观、军事观、道德观”展开论述,君主应当同时扮演“狮子和狐狸”的角色,“目的总是证明手段正确的原则”,即聪明的君主应该运用高压和怀柔、刽子手和牧师相结合的软硬兼施的手法来维护自己的统治[4]。《君主论》中所阐释的领导艺术对后世领袖以及统帅们“治国统兵”大有裨益。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中所阐释的领导艺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领导者应当做狮子和狐狸的“结合体”。“君主既然必须懂得善于运用野兽的方法,他就应当同时效法狮子和狐狸。”[5]这是《君主论》阐释的领导艺术中最为人所称道的,它对于现代领导者的启发和借鉴意义不言而喻。狮子象征着权威、勇敢和威猛,现代领导者在应对重大危机时,应当像狮子一般“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即使在面对最棘手、最危险、最有挑战性的情势下,依然能够保持沉着冷静,以大战略家气逾霄汉的魄力牢牢地把控全局,从容不迫地应对各种危机。狐狸象征着智慧、机敏和魅力,现代领导者不仅要具有智商优势,而且还要具有情商优势,以便实现“1+1>2”的优势叠加。即使在面对倒悬之急的危机时,依然能够井然有序、有条不紊地加以应对,“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君主论》提出“由于狮子不能够防止自己落入陷阱,而狐狸则不能够抵御豺狼,因此君主必须是一头狐狸以便认识陷阱,同时又必须是一头狮子,以便使豺狼惊骇”[5]。现代领导者必须效法狮子和狐狸,做二者的“结合体”。领导者高超的领导艺术体现在:有勇有谋、剑胆琴心;游刃有余、恰如其分;有效应对各种危机与挑战。约翰·加德纳(John W. Gardner)认为领导者必须具有“智慧和实际判断力”,即包括有效解决问题、制定策略、确立优先权、直觉的和理性的判断能力[6]。这两项特质刚好与狮子和狐狸的特性相契合,领导者同时效法狮子和狐狸可以获得良好的领导績效[7]。

二是领导者应当恩威并举。《君主论》提出“君主既要被人爱戴亦要被人畏惧”“最好是两者兼备,如果一个人对两者必须有所取舍,那么被人畏惧比受人爱戴是安全得多的”[5]。这是《君主论》阐释的领导艺术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它对现代领导者的启发和借鉴意义显而易见。现代领导者必须恩威并举,灵活地运用领导艺术——使用柔性且温和的多种领导手段以便最大限度地增强自己的权威,获得下级发自内心的认同与爱戴。

恩威并举中的“恩”是指基于人本管理理论,对下级实施人性化的管理,“刚中有柔、躬身垂范”。领导者运用关爱、激励的领导手段,以柔性温和的姿态进行管理,这种张弛有度、劳逸适中的管理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树立权威,使下级心悦诚服。恩威并举中的“威”并非要刻意突出“被人畏惧”的效果,而是要善用“权威阀”理论[8],在划定权威红线范围、确定权威限度的基础上给予下级一定的自主“弹性空间”。倘若下级逾越红线,领导者必须运用权力予以坚决压制,以便维护自己的权威地位,做到号令如山、令行禁止。恩威并举要求领导者依据实际情况动态地调整“权威阀”的“度”,做到宽严相济、软硬兼施,在巩固维持权威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领导作用,获得良好的领导绩效。

2 从《君主论》看《至暗时刻》中丘吉尔的领导艺术

电影《至暗时刻》讲述了1940年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在国内绥靖主义盛行的关头,丘吉尔挺身而出,临危受命出任帝国首相,领导英国军民上下一心、同仇敌忾,同德国侵略者作坚决斗争,坚强地度过“孤立无援的窘境”“敦刻尔克大撤退”“伦敦空战”等“不列颠至暗时刻”的故事。

电影《至暗时刻》中的丘吉尔将领导艺术发挥到了极致,他“驭人有术、治国有道、统兵有方”,可以说,没有丘吉尔高超的领导艺术,英国就难以度过国家和民族的“至暗时刻”。

2.1 效法狮子和狐狸——丘吉尔的决策艺术

1940年,纳粹德国相继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丹麦等国,整个欧洲在纳粹军队的铁蹄下颤抖,英国本土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影片开头,伴随着国会嘈杂的争论声,反对党领袖艾德礼直斥首相张伯伦在面临纳粹威胁时“庸碌无为”,要求张伯伦立即下台……历史性转折到来,张伯伦被弹劾下台后,丘吉尔临危受命以海军大臣的身份接任帝国首相,此时的英国面临着重大的战略抉择,先前张伯伦政府实行的绥靖政策并未带来所谓“有尊严的和平”,一味地忍让求和使得纳粹德国的侵略野心愈发膨胀,在机械化部队横扫欧洲大陆之际,纳粹德国的军队剑指英伦三岛,意欲将战火燃烧至英国本土。

国家、民族已然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丘吉尔作为首相必须作出战略决断,他果断放弃先前的绥靖政策,下定决心与纳粹德国战斗到底。影片中,伴随着倒数声,红灯亮起,丘吉尔说道:“作为首相,我第一次向你们演讲。此时,正值我大英帝国,和我们的盟友,还有自由之存亡的严峻时刻……英国和法国人民正并肩前进,不仅要拯救欧洲,也要将全人类从史上最为污浊黑暗、毁灭灵魂的暴政下拯救出来。而今,一个纽带将我们全部相连——继续战斗,直到胜利;永不屈服于奴役和耻辱,即使代价再大,痛苦再深……我们必须取胜,也必定取胜!”[9]影片塑造了丘吉尔面对英国军民发表首次就职演说的场景片段,将他“不列颠雄狮”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面对纳粹德国咄咄逼人的军事攻势,丘吉尔似雄狮般“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他始终保持沉着冷静,以大战略家气逾霄汉的魄力牢牢地把控全局,从容不迫地应对国家危机与战争危局。

影片中,为了保证数十万英军主力部队能够顺利撤退,丘吉尔命令尼尔森指挥的4000名英军部队向东行进以吸引德军火力、与敌交锋。“他的部队要把敌军的坦克、大炮和轰炸机从敦刻尔克引开。对于这个岛来说这至关重要。吸引敌人的怒火,如果必要,战斗下去,直至殉国!”[9]面对英军困境,丘吉尔必须作出这一战略决策,这是他作为统帅的“艰难时刻”。

为了将被围困在敦刻尔克的数十万英军主力部队尽快撤出,丘吉尔作出了一个睿智英明的战略部署——他命令海军上将拉姆齐不仅要将帝国舰队的军舰尽数投入撤退任务中,而且要发动广大民众将能征集到的所有民用船只都投入救援行动中来。“凡是超过30英尺的游艇,能航行到法国就行。无论是朗利家的帆船,还是弗恩利家的豪华游艇,或是任何破烂但还能浮起来的渔船。”[9]影片塑造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场景片段将丘吉尔的决策艺术刻画得淋漓尽致,他不惜以牺牲一个旅的代价来掩护数十万主力部队撤退,“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为了解救陷入“敦刻尔克困境”的英军部队,丘吉尔急中生智,制定出“军民船只协同救援”的战略决策,拯救了数十万英军将士,为后续的战略反攻保存了精锐力量。在面对倒悬之急的危机时,丘吉尔依然能够井然有序、有条不紊地加以应对,他似“狐狸”般英明睿智的决策艺术使其能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2.2 恩威并施——丘吉尔的用人艺术

影片中,丘吉尔受命组建战时内阁的场景片段体现出丘吉尔高超的用人艺术。在思考选定内阁成员时,他将前首相张伯伦以及自己的政敌哈利法克斯选入内阁。张伯伦和哈利法克斯的“入阁”体现了丘吉尔恩威并施的用人艺术中“恩”的一面。虽然丘吉尔与张伯伦、哈利法克斯同属保守党,但按照英国的政治传统,张伯伦作为前首相是不会进入现任首相内阁的,哈利法克斯作为丘吉尔的政敌也绝不可能“入阁”,况且哈利法克斯历来与张伯伦一道倡导绥靖政策,主张与纳粹德国进行所谓的“和平谈判”,这与丘吉尔抵抗到底的战略决策有天壤之别。

丘吉尔选定张伯伦和哈利法克斯“入阁”的原因就是张伯伦不仅德高望重,而且在保守党内支持并举荐丘吉尔接任首相,既然张伯伦都能举荐与自己政治主张大相径庭的丘吉尔担任首相,那么丘吉尔“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张伯伦作为议会内举足轻重的人物必须加入战时内阁。哈利法克斯是现任外交大臣,拥有丰富的外交斡旋经验,作为“主和派”的领袖,他在议会内拥有较大的影响力,虽然他力推绥靖政策,但其出发点也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在这点上与丘吉尔并无二致。哈利法克斯“入阁”既可以彰显丘吉尔不计前嫌“聚英才而用之”的大度胸襟,而且一定程度上可以获得议会内“主和派”的支持,可谓“一石二鸟”。

影片中,丘吉尔在地下掩体作战室主持召开第一次战时内阁会议的场景片段反映出丘吉尔高超的用人艺术,体现了他恩威并施的用人艺术中“威”的一面。1940年5月,战争形势愈发严峻,纳粹军队突破英法联军防线,英国陆军的精锐部队被德军围困在法国东北部的敦刻尔克,数十万英军将士面临着被纳粹全歼的危险。

第一次战时内阁会议的议程便是要讨论、制定出解救陷入“敦刻尔克困境”的英军将士的计划方案。丘吉尔与以哈利法克斯、张伯伦为代表的“主和派”分歧巨大,爆发了激烈的争论。哈利法克斯和张伯伦的发言意在通过意大利大使巴斯蒂亚尼尼与纳粹德国进行所谓的“和平谈判”,在英军主力部队被围困之际向纳粹“求和”的做法完全是赤裸裸的绥靖主义行径,这将使英国丧失战略主动权,失去保卫本土的精锐陆军部队,承受巨大的屈辱,再无反击纳粹的实力。针对这般“投降主义”言论,丘吉尔予以严厉的驳斥:“唯一要做的就是让那个疯子(希特勒)知道他征服不了这个国家,而我们需要一支军队。将军,告诉尼克尔森准将,不能让德国人推进到海边!在我们的人海滩撤离前绝对不能!由我来负全责。”紧接着,哈利法克斯挑衅式地问道:“真的吗?”面对哈利法克斯的言语挑衅,丘吉尔重重地“推”了一把自己的椅子,发怒道:“真的!对!所以这把椅子才由我坐!”[9]影片将丘吉尔“刚中有柔”的用人艺术刻画得淋漓尽致,他善用“权威阀”理论,允许“主和派”的张伯伦和哈利法克斯表达自己的绥靖主义主张,但当涉及底线时,丘吉尔便运用首相权力予以坚决压制,他反对与纳粹媾和,反对任何带有“投降主义”色彩的行径,他坚决捍卫国家尊严,坚持与纳粹战斗到底。丘吉尔恩威并施的用人艺术最大限度地树立了自己的权威,充分发挥了作为首相的领导作用,于“至暗时刻”中领导英国走向胜利。

3 结语

21世纪初,温斯顿·丘吉尔被BBC评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电影《至暗时刻》完美塑造了丘吉尔“不列颠雄狮”的伟大形象。本文基于對马基雅维利《君主论》的思考,从电影赏析的角度对《至暗时刻》中丘吉尔的领导艺术进行了简要分析,以这一新的视角再度领略了丘吉尔“不列颠雄狮”的伟人风采。

参考文献:

[1] 刘永芳.管理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229-232.

[2]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5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399-416.

[3] 刘萍,王炜,李红星.行政管理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82-97.

[4] 赵海涵.《君主论》及其管理思想辐射(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J].云南社会科学,2003(S2):199-200+209.

[5][意]尼科洛·马基雅维利.君主论[M].潘汉典,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1-126.

[6] [美]约翰·加德纳.论领导力[M].李养龙,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57-63.

[7] 张强.《君主论》与领导十法则[J].理论探讨,2008(05):169-172.

[8] 刘峰.管理创新与领导艺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44-151.

[9] 安东尼·麦卡滕,罗德赛.至暗时刻[J].世界电影,2018(03):73-114+2.

作者简介:黄帅(1995—),男,贵州册亨人,政治学理论硕士在读,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国际政治。

康宁(1996—),男,内蒙古赤峰人,政治学理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国际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