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传统制鞋工艺及其现代传承

2020-12-08杜昀轩蒋晖

艺术科技 2020年21期
关键词:现代设计

杜昀轩 蒋晖

摘要:中国古代制鞋文化源远流长,工艺精美细腻。古往今来的鞋匠默默以精湛专业的制鞋技艺、卓越的造物追求,在中国鞋子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至今仍令人赞叹。本文通过浅谈中国古代鞋履中的造鞋手艺、装饰手法、造型演变3个方面,体现中国古代的鞋匠精神,并结合现代造鞋理念、鞋匠精神进行分析。

关键词:制鞋工艺;造鞋理念;现代设计

中图分类号:TS9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21-00-02

1 鞋的历史影响及鞋匠的社会地位

古代苛刻的阶级观念,使形制和礼制体现在服饰和行为的每个细节中,在鞋上主要反映为确立了中国古代制鞋的整体造型设计图案和式样、颜色、装饰器物的图案纹样等,来准确区分各阶层身份的贫贱富贵。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子可以在鞋履上探寻一二[1],不仅是鞋型鞋式的映照,还体现在穿鞋者本身对鞋履与哲学观关系的理解上。

古代鞋匠是在中国古代艺术史中默默无闻的工作者,虽然可能连他们自身都不明白他们所做器物的艺术成就,但他们还是孜孜不倦、精益求精。专攻中国古代器物的匠人,在不重视工匠的社会中,无法获得大多数人的尊重和敬仰。在古代中国封建社会中,造鞋的工艺并不具有像中国现代一样的高度包揽性。大多数贫寒人家特别是妇女,都具备制鞋的技能,但是其制鞋的主要目的仅是维持其生计,制出的古代鞋也是以经济实用为主。在市面上出售鞋的大多都是有样学样,并非真正在打磨工艺、追求艺术与使用的平衡和统一。兼具独具匠心的造物理念,结合奢美吉祥的工艺造型,才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可以借鉴的古代鞋匠的精神。中国古代鞋匠的影响力和社会地位虽低,但是从古至今中国古代鞋文化和艺术的成就却斐然。

2 中国古代鞋的造物理念

2.1 制鞋的技艺

中国古代鞋的设计和制作中,其工艺和技法主要是以中国古代传统家庭手工女红的传统制作工艺方式为基础代代相承,其制作过程虽然精细烦琐,但在古代的社会中具有普遍性[2]。要获得一双漂亮的鞋,需要经过手工做好裱布壳、打磨好鞋帮、剪裁好花样、绣花样做造型装饰、纳鞋底以及最后绣上绱鞋等几十个烦琐的工序,才能基本制作完成。最后把一只鞋帮与鞋底比对,确定其鞋帮的大小与布料是否匹配,直接缝制一只绱鞋。

2.2 鞋子的装饰手法

吉祥图案是古代鞋子饰面类型的重要组成部分[3]。从审美意识看,吉祥的图案纹样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饱含丰富而有意义的审美情感。由于中国人自古对各种象征吉祥的装饰图案及纹饰的向往,吉祥图案被广泛使用在鞋子上,其文化内涵达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状态,内容主要包括动植物、人物神话、民间传说等。吉祥图案是研究中国古代各种鞋履装饰设计和艺术的一种重要美学。对一件吉祥的事物进行精简设计,制作成一个吉祥图案,再把图案抽象化、程序化、理想化,并在图案中依次加上各种色彩的点缀和搭配,形成一种美观大方的吉祥纹饰,最后再以精湛的雕刻和绣工,在鞋上雕刻、绣出栩栩如生的吉祥图案。常见的吉祥纹样主要有四大类,分别是龙凤纹、缠枝纹、长寿纹、莲花纹[4]。中国古人对鞋饰的发展是全面和具体的,从鞋面到鞋底,在鞋的每一个方寸空间之内,鞋匠都极尽能事,将内心对天地自然万物的理解和美好寓意外化为鞋饰。

古代鞋匠对鞋面的设计以及吉祥饰面的研究还不仅如此,经研究,传世中国古代吉祥纹饰制作和工艺的重点主要是将鞋帮的纹饰在前后的位置,甚至充分利用白银和黄金比例的分割设计原理,将缠足弓鞋帮的吉祥纹饰按照其颜色面积大小进行分割,形成一个相对简约舒适的符合整体设计美学的状态,侧面重点是鞋帮的纹饰在前后的位置上也充分进行了一些相应的处理,极大地增加其审美趣味。古代鞋匠对鞋的装饰效果的研究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古代鞋面装饰不仅限于鞋帮的装饰,还有对鞋底的装饰。虽然鞋底的装饰能被看到的很少,但是也不失精美。(如图1)

2.3 鞋型的创造与演变

秦漢时期,人们对鞋子很有讲究,认为鞋子是身份的象征。当时,男女鞋在式样上区别不大,主要存在材质上的差别,男性以革为主,女性以丝为面,皮革为底,并在鞋面绣以纹样点缀。

受佛、道、儒的影响,魏晋时代世风潇洒,名流志士大多放浪形骸,不受礼制约束,以诗酒风流为美,封建等级制度较为宽松。魏晋时期人们的思想境界决定了他们的穿戴,木屐成了上至天子下至庶民百姓都会穿的一种鞋履,几乎达到了“全民木屐”的情况[5]。除屐与靴外,魏晋时期仍有皮、丝、麻、锦履等。鞋式有风头履、鸠头履、聚云履、五朵履、重台履、分梢履、立风履、笏头履、五色云霞履、玉华飞头履等多种式样。

由于唐代经济繁荣、思想较为开放,在沿袭前制的基础上,唐代的鞋添加了富丽华美的装饰,鞋的造型是帮低底薄的方便式样。具体鞋型分为高头履和平头履。唐代的富家贵妇多数都喜欢穿高头履,因为履头的尺寸大小以及形状各异,所以被人们称为云头履、笏头履、雀头履、凤头履等,华丽新颖,受到了当代富贵妇人的推崇和广泛喜爱。翘头鞋的设计不仅减少了与地面摩擦产生的损坏,也避免了裙摆太长影响走路的尴尬境地,增强了功能性和使用性。

到了宋代,随着对传统封建礼制的重视和兴起,出现“削足适履”“三寸金莲”等思想,为约束人的行为,不惜扭曲人的脚部骨骼,一度以小脚为美的标准。到了元朝,为了促进民族融合,蒙古族也被迫效仿缠足,但由于蒙古族自身游牧民族的习性难以一时间改掉,所以元朝仍以穿靴为主[6]。明代女子的鞋则延续隋唐制式,鞋头上翘,呈云头、凤头、平头、圆头等造型,施以图案彩绣,精致唯美,展现了传统工艺特点和审美特点。

在清朝,推行“十从十不从”方针策略,一部分明代鞋履文化得以保留。当时,皇上需穿方头朝靴。满族妇女创造了独有的花盆底鞋,一改往日旧俗。到了乾隆年间,女性缠足的情况愈演愈烈,不仅汉族女子坚持缠足,满族女子也被同化[7]。民间流行的有鹅头鞋、柳叶鞋、鱼条鞋等30多种类型。但不管何种缠足鞋,其基本特征不外乎3个方面,即小、尖、弓。小是指鞋小为贵,尖是指缠足鞋的鞋头尖锐度,弓是指“鞋底内凹,其状似弓”。

3 中国传统制鞋技艺对当代鞋履设计的影响

中国古代鞋的演变过程深受中国古代封建礼制的约束,发展缓慢而艰难。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古代的鞋匠却能够充分发挥才能和精神,一步步对鞋进行制作工艺上的打磨和研究,对设计进行变革和创新。中国古代鞋匠精神核心理念就是以精湛的工艺为人们提供既精致又舒适的鞋子,而现代设计师就传承了中国古代重要的鞋匠精神。

著名华裔鞋匠周仰杰身为戴安娜王妃的御用鞋匠,曾为王妃设计近百款鞋子,他从小便在父亲身边学习设计鞋子的技艺,曾言要做鞋子做到一百岁。直到今日,周仰杰对鞋的热爱也丝毫不减。早已功成名就的他对自己的工艺认真打磨、反复研究,专门为客人量脚定制,只为带来更舒适美观又独特的鞋子。因此他才可以一直自信地对大家说,周仰杰的鞋子又舒服又好穿。图2是周仰杰为电影《灰姑娘》重新设计的灰姑娘标志性舞鞋。周仰杰为水晶鞋装饰了上千个晶莹闪耀的施华洛世奇水晶,将舞鞋变成了充满童话色彩的“魔法之鞋”。严谨精细的工艺、奢华创新的装饰、量身定制的鞋款,使得“每个女孩又想拥有一双Jimmy Choo(周仰杰的鞋子品牌)”。

将现代科技运用到鞋产品的功能处理上成为了一大方向。功能鞋是现代科技与传统鞋业碰撞的产物。可以有效辅助人脚运动的鞋有工矿靴、绝缘鞋、防油鞋、冷库鞋、消防靴、跑鞋、篮球鞋、宇航靴[8],这些功能鞋材往往在一般力学性能的基础上(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吸湿、透气、防滑、减震),额外附加或特别突出强调了材料在某一方面的特性。这发挥了鞋子的潜在效能,便于人们从事相关专业的生产活动。

现代鞋子的生存和发展不受传统固化思想的限制。现代鞋的制作工艺也由原本的纯天然手工自制的传统手工艺,逐渐被可以随时量产的机械化生产方式替代,其制作工艺和材料也发生变化,现代制鞋会采用一些化工产品作为材料,极大地提升了产品产量和质量。此外,消费心理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9],贝尔克认为,对青少年而言,鞋是他们身份的一个重要标志,逐渐成为青少年展现身份、个性以及生活方式的工具。制鞋重心也发生了转变,由原来专注精巧手艺到现在注重[10]鞋产品生命周期,重点包括设计、生产、销售到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众多因素发生转变,但一切还是以品质为上。

4 结语

中国传统鞋具有重要的历史影响。在封建时期,鞋子的款式样貌体现了个人的身份和地位。而鞋匠一直默默无闻地打造着贯穿古今的鞋,值得敬佩和赞扬。对于当代鞋履,有了新科技后,在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前提下,仍应注重品质。

参考文献:

[1] 庄佳.艺术专业双语课程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大众文艺,2019(14):204-205.

[2] 施雯瑜,吴冬蕾.城市公共厕所的革命——谈中国城市公共厕所空间的设计发展[J].大众文艺,2019(15):122-123.

[3] 孟美雪,梁晶.南京民俗文化在民宿設计中的表达研究[J].大众文艺,2019(15):126-127.

[4] 朱瑞雪.论现代都市中的公共艺术——南京地铁一号线三山街站壁画表现形式[J].大众文艺,2019(18):121-122.

[5] 管雪松,马盼盼,单文文.面向创新创业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刍议[J].大众文艺,2019(18):248-249.

[6] 马媛,蒋晖.论明朝江南地区城市发展下的妆奁研究[J].大众文艺,2019(19):68-69.

[7] 王奕,孙卫东,陈周翔.一种生态砖的创意设计在景观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9(20):75-76.

[8] 秦韬玉,厉群,吴燕飞.餐饮场所设计——杨柳古村茶室设计[J].大众文艺,2019(20):120-121.

[9] 宋佳莉,黄秀英,包婷.走进生活——论荣昌夏布的现代创新设计[J].大众文艺,2019(21):70-71.

[10] 吴哲楷,耿涛.画出童心——让儿童水墨画充满生命色彩[J].大众文艺,2019(21):93-94.

作者简介:杜昀轩(2000—),女,江苏徐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室内设计。

蒋晖(1985—),女,江苏南京人,博士后,讲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室内设计。

猜你喜欢

现代设计
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云肩造型分析及其在现代婚礼服设计中的应用
论民间美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