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应用创新与再设计

2020-12-08黄天灵

艺术科技 2020年21期
关键词:再设计应用创新传统元素

摘要:随着现代城市发展和设计创新思潮的影响,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迎来了机遇与挑战,如何对南通蓝印花布进行创意设计与应用变得越发重要。要充分发掘南通蓝印花布的精髓,运用新工艺、新材料,加以创新设计,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公共艺术完美结合,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交融,给予蓝印花布自我展示与再设计的发展空间与途径,打造多样的表现形式,为南通蓝印花布的传承与发展开创新思路。

关键词:蓝印花布;传统元素;应用创新;再设计

中图分类号:TS1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21-00-02

1 南通蓝印花布的艺术价值与发展现状

南通地处江海交汇处,素有“江尾海端,风水宝地”之称,经过长时间的杂糅优选和历史积淀,逐步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江海文化大观,孕育了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以南通蓝印花布制作技艺最为出色。清代《吴邑志》记载:“药斑布,其法以皮纸积褙如板,以布幅阔狭为度,錾镞花样于其上,每印时以板覆布,用豆面等药如糊刷之,候干方可入蓝缸浸染成色。出缸再曝,才干拂去原药,而斑斓布碧花白,有如描画。”[1]此中就记载了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蓝印花布凭借人工手纺、手织、手刻、手染而成,制作工艺极其复杂。印制精美的图案全凭手工进行镂刻,每幅刻好的纸版都具有淳朴粗犷、简洁明快的装饰风格,其艺术形象往往是对传统元素与当地民俗风情的高度概括和夸张,既有传统的龙凤呈祥、年年有余等吉祥图案,也有反映当地民间生活、民间艺术的元素,体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真实而充分地反映了南通人美好的生活状态以及江海文化的艺术底蕴,也感性地表达了南通这座城市的文化价值。

2 南通蓝印花布的创新应用价值体现

随着南通经济的高速发展,长三角经济圈形成,加上现代城市发展和年轻一代的文化思想转变给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如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创意设计与应用变得越发重要。

2.1 开拓非遗传承与创新新思路

南通蓝印花布蕴含着千百年以来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政府与非遗传承人的努力下,蓝印花布制作技艺得以有序传承并得到了社会大众的认可。这种朴素、美好的蓝印之美至今仍受大众的喜爱与欢迎。大量的蓝印花布制品如服饰、衣帽、家居用品、装饰小件都深入百姓生活。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各种新观念和新的生活方式影响着社会大众的审美,要想使非遗得到有序传承与发展就必须进行创新。对于创新有着不同层次的理解与解读,它可以是新物象的创造与发明,也可以是对传统事物的重组与改良。在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只有新颖的设计才能在众多艺术门类中崭露头角。我们要运用智慧的头脑,充分发掘南通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精髓,给予蓝印花布自我展示与再设计的发展空间与途径,充分吸收非遗的特色元素,并加以创新设计,打造多样的表现形式,为南通蓝印花布的传承与发展开创新思路。

2.2 凝练设计创新与文化内涵

设计的核心是一种创新行为,其主要体现就是具有创新性思维,要求设计师在实践中不断求新、求异、求变,否则设计将不能称之为设计。在江浙地区,蓝印花布的产地众多,相似的蓝印花布与装饰工艺品并不少见,雷同的产品过多会产生消极影响,影响终端销售。在设计的创新应用中,应将南通蓝印花布特有的图形语言与装饰符号加以创新设计并融合应用,赋予传统文化以全新的表现形式,充分展示出南通深厚的江风海韵文化内涵,进而促进传统民族文化的继承、融合和发展。

2.3 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

传统蓝印花布制作与现代艺术设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现代艺术设计的创新并不意味着对传统工艺美术的否定,而传统工艺美术的博大精深也不会因为现代艺术设计的兴起而逐渐走向消亡,两者趋于融合,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寻找现代设计和传统元素的契合点就要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注重情境相随、动静相宜,通过组合排列形成非封闭的图形,灵活自由、虚实相生[2],表达出蓝印花布的神韵特质。南通蓝印花布创新设计与再应用就是要与现代艺术设计结合,运用现代设计的形式美法对其形式要素、空间构成进行创意设计与优化整合,按照不同的主题表达与形式构成进行创作,显现出艺术创作的形式感和科学性。再辅以现代设计中点、线、面,结合画面疏密对比,使之更具多变性与灵活性,使作品形态生动、形式丰富多变,使构成元素简洁概括,按轻重缓急排列有序,表现出秩序、节奏、韵律感和动感的美。

3 南通蓝印花布的应用创新与再设计

3.1 制作工艺的应用创新与再设计

传统的南通蓝印花布通过图案设计、刻版、刮浆、染色、刮白等多道手工工序制作,只在自织棉布上进行印染制作,载体相对单一。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创新与设计理念的相互融合,各设计类别间的交叉应用也变得越来越普遍。更多的设计领域需要传统工艺的融入,可以在保留蓝印花布传统美感与工艺特点的前提下,取其形、变其质,将传统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进行技术升级与创新,并将新技术应用在新材料上,以崭新的艺术形象呈现于大众面前。

例如,在南通高铁西站的装饰设计制作中,就很好地诠释了工艺创新的必要性。进站大厅顶面以南通蓝印花布为设计元素,通过形变意延的形式,结合具体的空间形态,以“海安花鼓”“鱼跃江海”“双凤呈祥”(图1)3个主题呈现南通深厚的江海风情与人文内涵;材料上按照施工工艺要求,以现代新型烤漆铝板代替传统棉布,使作品有更好的耐久性与光泽度;工艺上以铝板激光透雕工艺代替传统刻板,精准雕刻细节,节约制作时间。整个高铁大厅的装饰设计,充分运用了新工艺、新材料,将传統工艺与现代公共艺术完美结合,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交融,在充分展现其审美价值的同时,更好地、创造性地传承与展现了南通蓝印花布这一传统非遗艺术,获得社会大众的一致好评。

3.2 图案构成的应用创新与再设计

由于南通蓝印花布刻版工艺的特殊性,其图案纹样一般多以点、线段来表现。点、线、面是蓝印花布造型的基本元素,不同的图案均是由点构成不同的线、面,通过“舍其形、求其神”的造型手段,构成了内容丰富、形态万千的南通蓝印花布的纹样图案[3],呈现的图形具有较强的装饰性。随着现代社会的审美要求的转变,更加简洁的现代装饰与构成风格更得大众青睐。在蓝印花布图形创新中,加入设计构成要素,在传统中式纹样的基础上进行现代的编排设计。在提煉的基础上适时地进行图案变形与图形设计,将理性与感性结合,通过艺术构成的处理手法,将其应用在当代装饰设计、空间设计等领域,从而在传承传统民间艺术的基础上使设计与应用具有时尚感。

例如在南通高铁西站出站通道装饰设计中,因侧面画面由墙壁延伸至顶面,形成一个折角,在画面构成设计中,采用现代平面设计的审美理念,将传统图形进行创意编排与设计。7幅装饰条幅(图2)以蓝印文化为主题,整体构图打破了蓝印花布中对称和重复的基本特征,采取不对称虚实结合的方案。画面中下部以人物、建筑场景为主,尽现南通公园、纺织、交通、教育、实业、三塔、钟楼之美,寓意“祈古通今,近代第一城”;上部辅以蝴蝶、仙鹤、小鸟、板鹞与云水纹为装饰,寓意生活幸福吉祥。整个装饰设计与南通地方特色文化有机交融,巧用蓝白艺术织造出了别样的江海风情,生动地展现了南通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精神风貌,整体呈现出通江达海的雄浑大气。

3.3 图形元素的文创应用与再设计

南通蓝印花布图形元素匠心独具,虽然图案种类繁多,形式各异,但都是根据自然界中物体间不同的特征“以形寓意”,通过设计者巧妙地将物象进行简化、概括、夸张、变形等形象语言表现。它所表现的主题是趋同的,都表达了人们对于质朴生活的向往,蕴含了平安幸福、吉祥如意之意。至今,这种朴素、美好的蓝印之美仍受百姓大众的喜爱与欢迎,这与文创设计体现文化,艺术对生活的介入与美学的融合,以生活化、情境化、体验式、互动式完整传达生活的美学主张不谋而合[3]。

南通蓝印花布的文创设计不是将蓝印花布通过简单地裁切、剪刻、拼缝做成产品,也不是仅仅将图形元素简单地拼凑与仿制。文创的创新是要运用创新设计理念,借助先进的数字技术及各种设计软件,通过对南通蓝印花布图形元素的分析研究,提取精炼的图形元素,并对其进行再设计。要突破原有程式化的构图,加入现代时尚设计元素,融合设计构成中对比与协调、节奏与韵律等形式,运用重合、打散、交错、遮叠等手法,将不同图形素材融会贯通,设计出更具时代气息与设计品位的文创产品。如在文创布包的设计中,可以将蓝印花布中的花卉纹样结合文字主题进行创作,在满足装饰要求的情况下,宣传生态环保理念;在手机外观文创设计中,可以以单独的蝴蝶图案进行设计,并结合手机UI设计,使得手机的外观与屏幕应用主题融为一体,整体呈现蓝印花布风格。蓝印花布的图形元素可以应用到文具用品、生活家居等众多日常生活用品中,这种更为时尚简洁的排版形式,带来具有强烈形式感和艺术表现力,使得文创产品风格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4 结语

这是个信息化的时代,也是一个创新的时代。经历了千百年的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迎来了挑战与机遇。我们要充分发挥南通蓝印花布的艺术表现力,提炼蓝印花布图形设计的精髓,以现代创新性思维方式将其重新设计,并将其合理应用到当代设计的各个方面。融合南通蓝印花布的工艺美术资源与江海文化,让非遗资源与新思维、新科技、新工艺、新材料结合,配套对民间文化、传统文化设计理论的传承与应用,开创示范性的、开放性的、交互的创新模式,提升对蓝印花布的应用创新与再设计水平,将南通蓝印花布这一文化符号进行传承与创新,引其走向更加繁荣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吴灵姝,倪沈键,吴元新.南通蓝印花布[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7:3-4.

[2] 徐英.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造型艺术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6:7-9.

[3] 陆岚.中国传统民间蓝印花布的艺术特征[J].湘南学院学报,2006(3):74-76.

作者简介:黄天灵(1978—),男,江苏启东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与工艺美术。

猜你喜欢

再设计应用创新传统元素
老字号,新活力
苏州昆曲文创产品的再设计研究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依托大众文化对传统的现实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