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变革策略探究
2020-12-08袁碧瑶袁文阁
袁碧瑶 袁文阁
摘要:教学改革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进行,课堂教学作为改革的重点,备受人们的关注,同时新课程改革改变了教师的工作方式,如何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新课程改革新的教学方式的应用对学生学习与成长的作用进行研究,进而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成长。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0-020-2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最重要场所,是学生成才的生命线,只有激发学生进行自我完善的生活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而如何使课堂教学深入学生的内心,慢慢地发挥新课程课堂对学生生活的巨大作用;如何利用课堂教学为学生的生活创造一个理想的自我完善条件,则是教师的课堂关注重点。中小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的教学对其学习与生活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一、用爱开启课堂智慧钥匙
如何在新课程课堂中让教师的爱心能够尽情的发挥?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成为教师监控下的“机器人”,在教师教学过程中,他们不举手不能回答问题,那些试图发表自己言论的积极学生,却被教师当作班上的捣乱分子,视为不安定者,常常会受到教师严厉的批评,一个个活泼好动,聪明可爱,精神饱满的青少年,却被训练成规规矩矩,顺从乖巧的“小绵羊”。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在缺乏人文关怀的课堂生活中一点一点被摧残。
而新课改课堂教学中强调人文性,要求教师要关爱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期待学生,挖掘学生潜能,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允许学生自主发表见解和表达自己的想法,要善于质疑,勇于创新。教师要以爱心召唤童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的赏识会使学生有成就感,充满信心。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微笑,都可能给学生带来巨大转变。教师应时时提醒自己,尊重学生的任何一点成功,是对他们的一种无形鞭策,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予以赞美、鼓励,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使其充满信心,追求下一个成功,对那些所谓的“差生”,要多给一些关爱、鼓励和赞美,只有对学生无条件地信任,才能换取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如在学习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时,让学生了解国际象棋发明者对国王提出的要求,是按每个棋子获得奖励,第一个获得小麦2粒,第二个获得小麦4粒,第三个获得小麦8粒,这样下去第64枚棋子小麦粒数为多少?得到小麦的数量相当于在给地球的厚度增厚12cm。
二、寻求趣味乐中求知发展
怎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何促进思维的发展、保持学习的持久性是每一位教师都应在教学中注重的问题,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在他人的肯定和赞赏中来证实自我。对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尽其所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教师要对自主学习阶段中的重点、难点以及个体学习中遇到问题进行管控,教师可以通过师生、生生合作交流,相互借鉴,相互讨论,思想碰撞,使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由于合作交流的对象是小组成员,教师要督促互帮互教、开展讨论、全员参与,防止组内优秀成员一言堂,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战略,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在合作中增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尽情地发挥出自己的优点。
“平面镶嵌”这节课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铺地贴墙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内容,当教师课堂上提出问题时,学生显得很兴奋,飞快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素材,画图的,拼图的,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参与率达到百分之百,人人露出了燦烂的笑容。学生的参与能够提高学习兴趣,而且参与度高说明教师教学指导是成功的,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关注终身发展奠基人生
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如何在课堂中认识自我,挑战自我,要为学生终身学习发展奠定基础,要注重学生思维发展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是为了以后的发展,而不是短时的成绩。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进而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教育思想和升学取向这种过于狭隘的课程定位,要关注学生全面发展,重视发生在课堂的每一件事。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不应只是“考试关”的通过,更应该关注“考前”。不能搞节假日补课、搞题海战术,唯分数论。而新课程改革的意义就是要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新课程的改革就是要教师做到关注学生的发展,学生长期短期的发展都需要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需要教师充分的了解每一位学生需求,做到解决问题时有的放失矢。要把学生适应教育改变为教育适应学生。新课程的意义就是要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教师要做的不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教育的重心从最基本的知识基础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四、要意识到新课程改革的意义理解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提倡的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是让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够一生受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将教师的主体地位转换成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带头、引领的作用,剩下的都要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只是课堂的参与者和组织者,不再过多干涉学生在课上的表现。教师的任务是负责培养学生的正确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方法,给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课堂氛围的建立需要做到和谐、友好、宽容,要尽可能的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条件、以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大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学习上变得主动、乐观、积极;教师作为学习的参与者和引导者要和学生一起探讨学习的乐趣,了解和掌握学生对学习的想法,并要谦虚接受学生对自己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正自身的缺点和错误。
五、结语
为了提高国民素质,只有改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才能培养高素质人才。新课改的进行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教师要做好自己本职的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更要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更大的便利和自由,针对学生的不同性格差异进行培养,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黄健仪.从“听”到“研”,变“教”为“导”——“学生创作微课”翻转课堂模式探究[J].高中数理化,2017(12).
[2]顾水英,董晓宁,刘新文,王彦博,李小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师化学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天水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的化学专业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6).
[3]马晓路.甘肃省高中教师新课程改革的态度与行为研究——以天水市5所高中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2(7).
[4]王嘉毅,赵志纯.西北农村地区新课程适应性的纵向研究——基于2003年与2011年调查的实证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2(1).
作者简介:袁碧瑶(1989.02.18-),女,汉族,大学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教育理论及教材教法;袁文阁(1966.06.10-),男,汉族,大学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教材教法及理论。
(作者单位:1.甘肃省西峰区北街实验学校,甘肃 庆阳 745000;2.甘肃省庆阳第三中学,甘肃 庆阳 74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