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油腻”,回归清新
2020-12-08王茜
王茜
说起近两年的热词,首推“油腻”这个词,大概是源于生活观的异化而生成的对某一类人群的嘲讽。其特征大抵为世故圆滑、安于现状、按部就班,过度修饰外在。然而对于语文教学工作者而言,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我们在嘲笑“油腻”的同时,大可反思一下“油腻”是否出现在我们的教学之中。换言之,我是否成为了一个“油腻”的语文老师,我是否上了一节“油腻”的语文课?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育是提高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要让学生在掌握语言文字的运用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创造表现的能力。”在新课程的改革中,众多的教育先行者致力于研究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课程标准。核心素养不仅仅关注听说读写的知识与技能,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价值及社会价值。
作為一位语文老师,笔者一直认为“油腻”和语文无关。语文自身蕴含着古典的气质,从传统中涉水而来,款款而行。
可是,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当下的中学语文课堂出现了以下几种值得所有语文工作者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或显或隐、或多或少地存在于我们的教学之中,让语文课堂呈现出“油腻”的状态,这样的语文课堂是无法践行新课标要求的。
一、“油腻”课堂的表现
1.经验主义的腔调
笔者在参加一次培训的时候,听到一位老教师说:“我已经多年没有带教材进课堂了。”随着教学年龄的增长,教学经验也随之积累和积淀。也许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教师对知识的掌握有足够的自信,但不可忽视的是,教师是否已经形成了按部就班的课堂套路,或者因为多年的教学经验而让自己的课堂有一种圆滑世故的腔调。有一个热词,叫做“舒适圈”,无论多么新鲜的生命,在某一个“舒适圈”里呆久了,就会生出疲倦、生出迟钝、生出灰色。
若是语文课堂时时充斥着经验主义的腔调,那么这课堂便褪去了鲜活,变得思想迟钝,老气横秋。
2.似是而非的“裸教”
“裸教”即是没有思考的、随意的,按部就班、不做深究,靠资料、靠百度、靠答案。在语文教学中,这种“裸教”带来的危害是不可小觑的。《孟子》有云:“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自己都没有先弄清楚文本,这种似是而非的课堂怎么可能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呢?
曾听到有的语文老师说:“语文老师最离不开的就是答案。”这样的观点大概是源于对自己文本解读能力的不自信,是对自我能力的否定。
特级教师于漪指出:“备课要深入钻研,独立思考。精读、细读文本。”若是一位语文教师对自己的文本解读能力都没有信心,那么这样的课堂大概是不会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审美价值,更不必提有新的突破和生成了。
3.浓妆艳抹的修饰
世人爱美,胭脂饰之、首饰妆之,浓妆艳抹终究不如“纯粹清新”让人心生亲近。随着信息技术多元化发展,教学观念不断更新,课堂教学的手段与形式也是更新换代,这给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水满则溢,过犹不及,若是一节课充斥着各种视频图片、师生互动形式变幻莫测,最后产生的只能是疲惫。美人在骨不在皮,语文是具有正道直行根骨的学科,良好的语文课堂应该根植于学识素养、文化底蕴。
李白有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干净的课堂纯粹明亮,学生容易亲近,而油腻的课堂,学生大概只能眼观鼻鼻观心。语文课堂需要根骨,洗尽铅华、素面而生。
4.推杯换盏的问答
每一位老师都喜欢让课堂活跃起来、热闹起来。特别在公开课上,一旦没有了师生间的互动,那么这节课相当于展示了一个很大的漏洞。提问是一种良好的互动形式,我们要善于运用问答法的教学形式,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
但是过犹不及。曾经看过极端的案例,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过于密集,层层推挤,似乎只有不断的提问才可以使课堂的氛围烧开、煮沸、蒸腾起来,然后达到教师预设的理想的沸点,仿佛所有的对课堂的设想、对学生的期望可以在这推杯换盏的一问一答、我问你答中迸发出来。
有一种提问是“懂了没”,这差不多应该是口头禅了,使用频率高,但绝非一个理想的问句。教师问:“你们懂了没?”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懂了”,比较有趣的是我们老师很不放心,再追问一句“真懂假懂啊?”学生异口同声回答“真懂”。这种问题过于轻描淡写、迎来送往、粗糙笼统,往往让我们形成轻率的教学习惯,不吭声的群体被忽视了,不懂装懂的也就蒙混过关了。这种粗糙的问答带着淡漠的内质,往往把一些腼腆、自卑、能力欠缺的学生推离,让他们成为课堂的边缘人。
以上这些表现便让语文课堂呈现出“油腻”的状态,如同保温杯里泡枸杞,温温吞吞、客客气气。
氛围可以营造人,的确如此,原本清丽的容颜在负能量氛围的浸染之下,油然可生出凉薄狰狞之色。同样,学生若是长期浸淫在“油腻”的课堂之中,而恰好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比较渣,那么最终我们熬出来的只能是一锅“油渣”。
萨特指出:“如果我说我们对它既是不能忍受的,又与它相处得不错,你会理解我的意思吗?”
我们需要出走,需要突围。
我们每一位语文工作者都应该建立起心明眼亮、清新纯粹的课堂。
二、构建清新的语文课堂
1.眼内清亮
眼内清亮需要教师拨开云雾,这离不开虔诚的学习与及时的反思。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语文是一门具有人文性质的课程,内涵丰厚、浩瀚无垠。教师素养的高下往往影响着学生素养的高下。倪文锦先生也指出:“教师要对自己的专业成长的过程作反思。”
经过多年的教学磨砺,教师会逐渐构建起自己的一套教学思路,建立规范的课堂教学,然而有时,成熟来自经验与阅历,是一种增值,但也着实不可忽视其中的此消彼长。稳当的逻辑与熟练的技巧自然会使每一位老师成为教学的熟练工,但是良好品质继而被替代,比如勇敢,比如激情,进而让人产生懈怠,不会质疑,不敢蜕变,懒于成长。因此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学习新的知识理念,加强文化修养,丰厚艺术底蕴;我们也需要不断的反思,需要树立自我的意识,在学习前言理论的基础上,认识自身的专业实际,打破经验主义的藩篱,让自己、让课堂蓬勃成长。
2.内心明澈
语文这一学科有着浪漫主义的人文传统,它的骨子里带着时尚与青春的色彩,但是每一节课都应该是特立独行的,启迪着学生去探究感悟真、善、美。若是对文本的解读都是千篇一律,那么最终剩下的只能是刻板与模糊。因此语文工作者需要正视自己的文本解读能力,眼到心到、内心明澈。
“阅读活动是读者和作者之间通过文本进行的一场跨时空的对话。”每一篇文本都是鲜活的、生动的,有着自身与众不同的气质,是教师备课的元参数。教师应首先摸准文本的脉搏,抓住解读的关键,换言之,每一篇文本要自己先去研读,甚至多读几遍,去领悟文章要义。若是“文本未动,教参(百度、答案)先行”,那么相当于教师自己缴械投降,心甘情愿地去做一个知识搬运工。教师要抛开成见,以一个普通读者的身份深入文本,反复品读、多加揣摩,于是就会有独到的生成,就会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期盼、惊喜、成就感。
比如《后赤壁赋》,流行的解读是苏轼经历了忧愁到豁达的心路变化,可是仔细咂摸,是否还有“孤独”呢?因为“二客不能从焉”。是否还有“不甘与突围”呢?因为文中提到“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都是短句,足以说明苏轼渴求突围的急迫。
3.提问干净
《论语》中记录了孔子这样一段话,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苍天在上,静穆无言。可是四季轮转,万物滋生。有时候,无言也是一种教育。
在课堂提问方面,需要一些节制与谦卑。《论语·子罕第九》中记录了这样一段文字,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
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设置课堂的提问:(1)问题要有价值,有研究的高度;(2)能引导学生努力攻读,深入研究,力求达到较高水平;(3)教师要沿着秩序步步诱导,以一种谦虚温和的态度。
“师生关系的内涵和实质是由师生间平等、真诚的对话产生的。外在的强迫形成的师生难以建立深层教育意义上的人际关系”。教师在提问过程中不是高屋建瓴的上帝视角,而是能够平等的理解学生的见解,并且能进行转化和再输出。“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论语·季氏》),意思是说话还没说明白,就跳出来迫不及待的发表意见,这就显得急躁了。甚至于情绪陡然变得激烈了,像爆竹一样噼里啪啦。孔子教育学生的时候很少疾言厉色,“夫子循循然善诱人”,他是温和的,以循循善诱的口吻,我们也需要这样一种从容不迫的口吻。
4.定位纯粹
如果课堂是一所房子,那么老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业主?租客?物业管理?
租客,顾名思义,房子只是暂时享有,既然不享有权利,也不必履行义务。那么对这房子的珍惜与爱护必然不如房主那么精心,打扫、保洁、维护以心情来衡量,合同到期,拎包走人,至于这房子是干净整洁还是脏乱差最终与我无关。
从我们职业生涯的意义上说,我们没有理由不支持和肯定我们所热爱的职业,因为我们中的绝大部分人把它当作是终生的事业,所以不会将自己定位为租客。
有人认为,既然把仅有的一辈子都贡献给它,那应该是业主啊。业主,是产业的所有者,享有房屋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于是,我的房子我做主,装修改造随我心意。若是把业主思维投射到课堂上,我的课堂我做主,所有的一切以我的构想进行,所有的事情由我包办,显然脱离了教学的实际。
那么,老師是不是物业管理呢?物管是提供服务的行业。老师若是物管,那么学生则是业主了。若是这课堂也像物管一样,今天查个灯泡,明天修个管道,后天再管一管小区里遛狗要牵狗绳,那这样的课堂真的是鸡飞狗跳、一地鸡毛。
那么老师该是什么身份呢?老师应是建筑师,秉持行业的良心。从笔者所带的班级学生来看,学生的资质相对较好,可以说占有了很好的地段了。接下来要牢牢地夯实基础,在设计规划上紧靠前沿,汲取新的教学理念,课程标准、考纲当然是第一手资料。另外,建筑的材料也是好的,紧跟形式的课内外辅导资料、各市的模拟试卷会第一时间到我们手上,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有着宝贵的经验。“万丈高楼平地起”就是我们需要做的工作了。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语文课堂应该有美的内核,有梦的温情,有干净的容颜,明亮的神情,纯粹的举止,丰厚素养,陶冶情操,带有香樟木的清新。
[作者通联:江苏淮安市清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