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素养培养实践之数学活动设计
2020-12-08邰士剑
邰士剑
摘要: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数学思想、建立数学模型、加深数学理解、培养数学素养的关键时期。本文根据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理论及数学活动设计理论,提出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数学活动设计方法要点,并根据设计要点对初中三个年级的学生分别设计相关数学活动。
关键词:数学素养;数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0-011-2
一、问题的提出
前苏联教育家斯托利亚尔在其所著的《数学教育学》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活动来探索、学习数学知识成为新课程教育背景下倡导的教学方式之一。
在核心素养一词提出之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就成了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归根结底是要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包含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六个方面,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赋予了数学活动更高的目标,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试图通过数学活动设计培养初中生数学素养。
二、理论基础
数学核心素养的本质是学生可以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问题、用数学语言表达想法的综合素质。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经历数学化的活动所积累沉淀下来的素养,不经时间和空间的转移而改变的素养,可以对学生在数学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中起决定作用,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
对初中生的数学素养的培养,绝不仅仅是在常规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而是应该渗透于学生整个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中。正如荷兰数学家弗兰登塔尔(H.Freudenthal,1905—1990)所说:“与其说学数学,倒不如说学习数学化”。数学化其实就是从(数学外部的)现实世界到数学内部,从数学内部发展,再到现实世界中(以及应用于其他学科之中)的全过程。学生在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时,也就是让自己已有的内在的数学知识,转化为解决现实问题的数学能力问题,积累数学经验。对于中学生而言,数学化的过程也就是学生数学活动的过程。在这样的一系列过程中,学生的数学素养逐渐积累并沉淀下来。
三、基于学科素养培养的数学活动设计方法要点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数学活动应该树立这样的理念:把握数学教学内容本质,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注重活动的趣味性、生活性,关注学习过程,鼓励学生间合作交流,积累数学经验,形成数学思维;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构建,深度思考。
1.基于学科素养培养的数学活动要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基础
结合学生实际学情,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设计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数学活动,提高数学活动的教育性、有效性,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学习、掌握新的知识。
2.基于学科素养培养的数学活动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
数学活动的设计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生活情境中进行数学抽象,或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问题的解决中,让数学来源生活也归于生活,以发展学生的模型思想,培养应用意识和能力。
3.基于学科素养培养的数学活动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感悟数学的思想。教师尤其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4.基于学科素养的培养的數学活动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相互交流探讨对话,合作学习,深度思考,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完成学习的过程。
四、数学活动设计案例
初中学段的学生,是儿童期向青少年时期的过渡阶段,学生具有儿童的心理特点,也开始表现出成年人的心理倾向,处于半儿童半成人化时期,希望能独立自主但又幼稚片面。所以,数学活动的设计应该立足于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数学学习经验的不同,设计不同的数学活动,增加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能力的适切性。即使在初中三个年级,也各有其特点,设计数学活动,要兼顾学生的不同特点。
1.针对于初一年级的学生,设计七巧板拼图活动
初一年级的学生刚由小学生活转换为初中学习生活,新的环境,新的学习内容,新的伙伴,使他们带着好奇心去观察、熟悉、探求知识。正是这种好奇心,促使学生主动适应学习环境,渴求获得新的知识和体验。因此在初一的数学活动中,主要是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不断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包括培养学生质疑、批判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数学活动1:七巧板拼图活动
数学七巧板拼图活动,设计10~20幅趣味性强的七巧板拼图。例如: 数字类,动物类,交通工具等。活动地点在学校公共活动区域。学生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参与其中。当计时开始,各班同学(或小组)开始拼图,直到10~20幅图全部拼好,计时结束,用时少、准确率高的班级(或小组)获胜。
经过这类活动,学生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必将大大加强,认识到数学不只是枯燥的概念定义和复杂计算,还有各种趣味游戏。
2.针对于初二年级的学生,设计数学讲题活动
由于初二数学知识难度的加深,学生的数学学习会出现分化。特别是初二下学期,分化日趋明显。一部分数学理解能力强的同学,“吃不饱”;另一部分数学理解能力偏低的学生,难以消化。为了让学生获得数学经验和体验,强化数学思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每日一题”的研究活动——我来讲。
数学活动:我来讲!
“我来讲”活动主线如图1所示,学生扮演小讲师角色,经历选题、备课、上课、结课整个流程,教师组织、指导、录像、评课。
教师提前一周划定课题范围、学生组织准备资料,发给同学,学生选择授课主题,准备讲课内容,并提前试讲演练。课堂上在十分钟之内完成上课问候、知识导入、知识点讲解、互动答疑等环节,教师录制课堂,保存资料,并组织家长、学生课后网上互动评课。虽然课堂上只有十分钟的时间,但学生花在准备、研究、讨论的时间远远不止十分钟。这个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最初可以在两个优秀班级开展,最后推广到了整个年级。
3.针对初三学生的数学教学活动,设计小组课堂评比活动。
初三的学生面临中考,尽管学习内容增多,学习压力、难度加大,但学生的数学思维模式基本养成。在日常的教学探究过程中,更需要教师创造性地设计数学活动,采取切实可行的小组活动策略,用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数学探究,把学生的数学思维延伸,把学生的数学素养扎根于数学化过程中。
数学活动:小组竞赛
小组竞赛活动,首先在班级里以六人为一组分组,小组成员编号1至6号,推选出小组的发言人即小组组长。在数学课堂上,设置必答题和抢答题环节;必答题环节,小组组长指派小组中不同成员作答,答对加分,答错则由其他小组抢答;抢答环节,教师抛出题目后预留一段时间,组内进行讨论,组员抢答,答对加分,答错由其他小组继续抢答。最后统计并记录各个小组得分情况,评比第一名小组,累计得分进行周评比、月评比,并由教师给予奖励。
在小组的竞赛过程中,学生学习气氛高涨,组内讨论活跃,合作探究意识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
还有更多的数学活动,可使用于各个年级,例如:画思维导图,说数学故事,讲数学历史,数学知识竞赛,制作数学小报,数学命题大赛(自编应用题比赛), (针对某一问题,例如寒假作业完成情况以及难易度)学生统计调查等等,数学就在学生身边,身边处处是数学故事。
五、结语
数学活动的设计应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以数学的思想方法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思维品质为目的,着力于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养成。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在数学活动中做,以数学推动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素质。
[参考文献]
[1]斯托利亚尔.数学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马复.义务教务教科书数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学,2016(9).
[4]史宁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教学——以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例[J].中小学管理.2017(1):35-37.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广东 深圳 518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