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瑟琵琶同一曲
2020-12-08张兴山
张兴山
如何才能展现出不同类型的作文体裁各自的特点?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用不同类型的体裁分别写同一个题目。因为在所写内容一致的情况下,各类体裁本身的特色和优势会鲜明地呈现出来。这正如分别用二胡、钢琴和唢呐演奏同一首曲子,即便音乐素养不太高的听众也会对乐器本身的差别一闻便知;又如分别用国画、油彩画和水粉画去表现同一片风景,哪怕从不闻梵·高、齐白石之名者也会对美术表现形式本身的殊长一目了然。同样的道理,同一个作文题目,如果分别写成议论文、微小说、辩论稿、演讲稿、书信等不同的体裁,也会特色各具、面貌迥异,呈现出“百般红紫斗芳菲”的局面,从而使写作练习者能清晰地感受到各类文体所具有的不同特点和表现优势。
【题目展示】
直立行走拉开了人与动物的距离,而科技的出现则将人类与动物划分为两个不同的世界。自从人类进入了科技时代,世界便日新月异。从此,“科技”作为一个名词常常和“教育”“未来”“创新”“希望”“生产力”等充满阳光的词语联系在一起。那么,你是如何看待科技与人类的关系的呢?
【思路点拨】
在实际写作训练中,只有根据不同体裁的特点量体裁衣,才能使文章内容和体裁形式达到最大程度的和谐。除了常见的议论文,写作其他类型的体裁,一般来说,要考虑到如下方面:
如果要写成微小说,就要考虑到微小说篇幅有限的特点,因此人物不宜太多,而且出于表达主题的需要,应将情节安排得简洁紧凑,必要时还可以借助于人物对话等形式间接地交代有关情节,从而将复杂的故事情节凝缩在有限的时空之内。
如果要写成辩论稿,就不仅要考虑到辩论言辞富有攻击性的特点,而且要考虑到辩手的声音所能产生的魅力。因此,辩论稿除了要在论证方面做到说理严密、事例充沛外,还要在语言形式方面追求节奏感和音韵美,从而使我方辩手的陈述既要占“理”,又要占“气”;也就是说,不仅要有步步紧逼、环环相扣的逻辑力量,也要有铿锵有力、雷霆万钧的语言气势。
如果要写成演讲稿,那么所讲的内容首先要以作文话题为立足点,其次必须联系当前的生活实际表明自己的主张,否则,“演讲”就失去了现实意义,成了无关现实痛痒的空谈。
如果要写成书信体,最好把文章的部分内容设计成写信者与收信者共同的生活经历,这样才能使以书信为载体的对话有展开的基础。
1.【议论文】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 郑嘉慧
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宇宙飞船告诉我们:是把5G技术带上月球的奇迹。而福岛核泄露事件却说:是病痛的折磨与精神上的摧残。显然,科技是一把双刃剑,需假以道德之手牢牢把控。
然而,尽管人类的道德围墙“危乎高哉”,但以理性和仁爱之手牢控科技之刃则“难于上青天”。日本医学领先世界,但不知多少善良的中国百姓做了“731”部队的“实验”牺牲品;爱因斯坦的理论是人类智慧的骄傲,但曾经美丽富饶的广岛、长崎成了质量与能量转化理论的露天实验室。更不用提,六条腿的肉鸡体现了多少生物高科技,三聚氰胺奶粉暗溶了多少化学高科技,电脑病毒和网络诈骗中包藏了多少信息高科技。再想到毁灭人体免疫系统的抗生素、夺去人们视力健康的手机屏、抹平大片森林的伐木机以及滋生了大量人口贩卖罪恶的器官移植手术……我们真不知该如何去预见人类的未来。当科技之刃在自然之面上划下,则“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江上清风与山间明月都成了美丽的回忆;当科技之刃在人类体内划下,则“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繁华的都市和富庶的乡村都成了远古的传说。
科技是一匹奔腾的烈马,所至之处,花摧木折,盆翻碗碎;但若驭之以道德之缰,策之以理性之鞭,则会成为沙场之赤兔、驿站之的卢。
从龟甲兽骨到布帛竹简,书籍始终是沉重和昂贵的代名词。但东汉的蔡伦改进造纸术后,世界文明进入了新的时代。一张纸在会稽山阴之兰亭轻轻铺开,书圣的墨迹和美名便穿越千年时空流传后世;一沓纸随阿拉伯人进入欧洲,文艺复兴的光辉便穿透羊皮书之碍洒向了世界;一担纸随玄奘自天竺而来,释迦牟尼的智慧便越过万里沙海来到了中国。同理,没有司南的发明,何来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没有印刷术的发明,《红楼梦》怎会家喻户晓,《西游记》又怎会妇孺皆知?地动仪使人们探知了深埋的力量,《授时历》让人们掌握了四季的奥秘。若无万有引力定律,冥王星将湮没于浩瀚的宇宙;倘失内燃机之力,飞翔将永远是人类的幻想。
如果将科技比作茫茫大海上的巨轮,道德便是那暗夜里的灯塔。如果将科技比作日行千里的高铁,理性便是它轮下的钢轨。瞩目今日,现代科技正以龙的姿态腾飞在中华民族的苍穹:量子通信、隐形飞机、3D打印、移动支付……但我们心中必须明白,永远不可放松那双道德和理性的握韁之手。
【特色点评】
这篇文章最大的特色是在语言表达方面,具体表现为运用了大量借代手法和婉曲手法,使原本直白的意思变得委婉含蓄且生动脱俗。比如“江上清风与山间明月都成了美丽的回忆”这个句子,其直白的意思是“大自然被毁灭”;再比如“繁华的都市和富庶的乡村都成了远古的传说”这个句子,其直白的意思是“人类社会被毁灭”。而在本文中,作者却用“江上清风与山间明月”来借代大自然,用“繁华的都市和富庶的乡村”来借代人类社会,从而使被借代的对象更具形象感,且更能直观地显示被毁灭的对象美好、有价值的方面。同时,这两句话的后半句都用了婉曲的手法,分别用“都成了美丽的回忆”和“都成了远古的传说”委婉地表达“被毁灭”这个意思,在效果上,不仅更加生动脱俗,而且流露出了无限惋惜的情感,更有助于对文章主题的深化。
诸如此类的句子在文中比比皆是,例如“一张纸在会稽山阴之兰亭轻轻铺开……释迦牟尼的智慧便越过万里沙海来到了中国”等语句,巧妙地运用了借代或婉曲手法,将一个个情节复杂的历史事件叙述得简单明了而又形象生动,充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力和纯熟的表达技巧,颇值得玩味和赞许。
2.【微小说】
又一棵大树轰然倒下
嘉峪关市一中 张艺乔
工地上的拖拉机轰隆隆地吐着浓黑的烟圈,扬起的尘土让蓝天成为昏黄一片。
“你马上就要倒下了,正如你许许多多被运往加工厂的兄弟。”正在建起的楼房对仅剩的一棵大树平静地说道。
“我是要倒下了,”大树对楼房说,“但在我们全部倒下的时候——我是说如果有那么一天,那你们与人类的未来都将成为一场噩梦。”
“你的口气太狂妄了吧!”楼房有点生气,“试看当今世界:钢筋水泥的立体建筑拓宽了人类的居住环境,风驰电掣的汽车加快着人类的生活节奏,五彩缤纷的网络丰富了人类的精神视野,一颗颗卫星如同人类的眼睛照亮了整个太空。当人类乘着科技之船遨游在新时代的海洋中时,你们的存在是何其微不足道,你们的作用是多么微乎其微!”
“蠢哉,悲哉!”大树苍老的长发微微颤抖,“原子弹让广岛、长崎至今充满辐射,轰鸣的机车让热带雨林日益减少,浓烟遮蔽的天空让沙尘暴一次又一次席卷全球。当工业发展的消耗已经冲破了自然承受力的极限时,满天飞舞的将不再是白云而是白色垃圾,滚滚而来的将不再是黄金而是黄色风暴。然而,看看今天的世界,当大自然一次又一次向人类示警的时候,人类却一如既往地寄望于自己所谓的科技。没有人认识到,科技这把利剑在砍倒了所有的森林后必将挥向人类自己的喉咙。”
“可是……”楼房突然有点语塞。
大树接着说:“你说‘人类的眼睛照亮了整个太空是吗?可是,这双可以将视野伸向宇宙的眼睛却偏偏看不见眼前的警示:地震来临,他们只是责怪检测仪器不够精准;海啸爆发,他们只是埋怨气象预测失误太多;洪水泛滥,他们只是反思防洪堤坝高度不足。”
楼房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一句都没说出来。
“科技是一匹烈马,如果失去了驾驭,只会撞伤行人,踩坏庄稼。”大树看着正在思索的楼房又添了一句。
“嗯,你说得确实没错。”楼房深深地看了大树一眼,眼中充满钦佩,“可是,我该怎么帮你呢?”
大树长叹一声,宇宙间轰响着悲哀的共鸣。
“最近气候又坏了些啊。”一个工人眯着眼睛吐了吐嘴里的沙子,“气象台的报道也太不准了,那一帮酒囊饭袋!”
“别杞人忧天了,科学家会有办法的。”另一个工人漫不经心地看了看天空,然后拉紧衣服拉链,“不说了,先砍了这棵树吧,真碍事!”
在苍茫的大地上,又一棵大树轰然倒下。
【特色点评】
在环境保护问题逐渐为全世界所关心的今天,城市化所带来的各类问题令人日益忧心:楼房越来越多而耕地越来越少,城市越来越大而森林越来越小,雾霾越来越浓厚而新鲜空气越来越稀少。在这样的背景下,大树与楼房这两个形象就有了一定的象征意义。前者代表了大自然,后者则代表了人类社会。可以说,作者在选取人物方面颇具匠心。
在立意方面,这篇文章点出了一个潜藏于大多数人心中的观念问题,即对于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恶果,仍然希望通过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去解决。殊不知,科技的进一步发展还会带来其他方面的负面问题。人类在心理上对于科技的这种不可自拔的依赖被当代学者称为“现代迷信”,这种迷信观念认为,科技的发展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包括科技发展本身所产生的问题。“现代迷信”问题该如何解决,不是一个中学生能给出答案的,但能够在文章中表达这样的忧虑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两个工人面对沙尘暴的无奈和他们的无知相映成趣,构成了一种讽刺,他们血液中流淌着的“现代迷信”更是令人忧心忡忡。这个充满讽刺性的镜头映射出了当今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态。以此来结尾,可谓耐人寻味,令人深思。
3.【辩论稿】
人类的幸福主要来自科技的发展
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 杏衫
尊敬的主席、评委、各位观众:
大家好!
首先,我们都知道,人类之所以骄傲,是因为这个身高不足三米的动物能够将一种叫作卫星的东西送上距他们头顶一万多公里的太空;人类之所以骄傲,是因为这个视力比不上老鹰的动物能够通过互联网看到千里之外的世界;人类之所以骄傲,是因为这个奔跑能力比不上大多数动物的动物却是唯一能够在这个星球上来去自如的动物。一言以蔽之,人类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拥有使整个世界焕然一新的科学技术。
诚然,科学技术在发展的同时会带来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比如环境污染等;但辩证法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没有一点儿负面影响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因此,我们不能因为核武器的产生而质疑爱因斯坦的贡献,不能因为假冒伪劣商品的出现而否定市场经济的作用;同理,我们不能因为气候变暖、工业污染等问题而否定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福祉。
相反,就我们今天所拥有的幸福而言,科学技术不仅功不可没,而且是精神文明得以实现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天文学的发展将人类从上帝造人的宗教迷信中解放了出来,生物医学的发展把人类从蒙昧落后的婚姻习俗中拯救了出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又使民众利用互联网进行政治监督成为了可能……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可以说,在对世界的认识方面,我们今天之所以与古人有天壤之别,首先是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我方从不否认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精神文明所起到的作用,但我方更相信,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之所以令我们骄傲,是因为我们拥有令整个星球流光溢彩的科学技术。
作为一个民族,我们可以为自己几千年的文化传统而自豪,但真正让这个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却是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平民百姓的富足,是科技腾飞所产生的蒸蒸日上的国力,是不再因为军事科技落后而在圆明园丧失殆尽的民族尊严。
试看今日华夏,灿若繁星的高科技成果让世界触手可及,高清电视和宽带网络让我们与世界同步呼吸。不必远行万里,就可以坐观东海日出,漫看云卷云舒;不必走出家門,就可以目睹卫星升天,亲历绕月奇迹。新闻联播告诉你,航天人正在筹划下一个太空旅游胜地;东方时空告诉你,远洋巨轮缩短了亚洲与欧洲的距离;焦点访谈告诉你,中国高铁朝发夕至的速度正在超越地球引力……
亲爱的对方辩友,面对此情此景,难道你们还有勇气说,人类的幸福主要不是来自科技的发展吗?
谢谢!
【特色点评】
这篇辩论稿真正做到了“理”与“气”的相辅相成。
文章的前半部分先从事理上对科技给人类幸福所带来的贡献作了层层递进的论证:①“人类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拥有使整个世界焕然一新的科学技术。”②“我们不能因为气候变暖、工业污染等问题而否定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福祉。”③“科学技术……是精神文明得以实现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④“……真正让这个民族站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却是科技……”这一说理的过程可谓环环相扣,滴水不漏。
接下来,文章在结尾部分以排比句列举了目前最新最高的科技成就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事例:“灿若繁星的高科技成果……正在超越地球引力……”这部分文字形象鲜明,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一旦在辩论现场声情并茂地说出来,将有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会给对方辩友和现场观众造成强烈的心理冲击。
由此可见,一篇好的辩论稿,既要追求内容上的逻辑严密,又要追求形式上的铿锵有力,从而从理性和情感两方面征服对方辩友和现场观众。
4.【演讲稿】
科技不是万能的
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 马梓洋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科技不是万能的”。
“科技改变生活”是索尼公司多年前在公交站牌上打出的广告语。时至今日,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切实体会到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比如,只需一部智能手机,我们就能从泰国买来新鲜的榴莲,能预定飞往澳大利亚的航班,还能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找到心仪的宾馆。
不过,科技并不是万能的,因为这位聪慧无比、神通广大的神奇天使也有力不从心的时候。比如,在医疗技术极度先进的某三甲医院里,它并没能推开将抗生素写进幼童处方的那只黑手;在人人温文尔雅、处处布满监控的现代居民小区里,它却无法消除那一扇扇冷冰冰的防盗门;在阖家欢聚的中秋和除夕,它也难以将儿女们的视线从手机上挪开,更无力擦去爷爷奶奶眼角伤心孤独的泪水。相反,在荷兰有一个叫羊角村的小镇,七百年来,那里不仅没有汽车、摩托车等工业产品,而且连宽大一点的公路也没有——是小河、小木桥、小路、古老的撑篙小船及自行车将这个小镇上的人们联系在一起。但镇上的人们却生活得很快乐,每个人的家中都是满满的温馨与和谐,每个校园里都充满了师生的欢声笑语。谁能想到,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在城市化席卷全球的当代,仍然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给陷于物欲洪流中的人们以这样的启迪:科技的发展确实给我们带来了财富和便利,但这些并不能完全等同于幸福。
因为今天的我们,沉浸于高科技产品所带来的感官享受,心灵却因为缺少宁静、和谐和真诚等原因而充满浮躁、孤独和种种莫名的担忧。邻里之间数年低头不见抬头见,却不知对方姓甚名谁;同学或同事朝夕相伴,本质上却是钩心斗角的竞争对手;亲朋好友言语间甜得要渗出蜜来,却都在私下里盘算着各自的利益。同胞们,尽管你衣食无忧,甚至丰衣足食,但不妨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问问自己,你真的发自内心的感到幸福吗?
“那么,你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生活呢?”或许会有人这样问我。
我心中不禁浮现出这样一幅生活图景:周末,我放学回家,唯一的家庭作业是陪着爷爷奶奶到郊外去散步。树林里、河岸边、草地上,小鹿、羚羊、野鸭、鸽子等各种野生动物可以和我们在夕阳下一起漫步,不必担心会有一把猎枪悄悄指着它们的心脏。等我们回到家中,机器人管家已经完成了所有的家务。窗明几净,床铺整洁,餐桌上丰盛的菜肴热气腾腾。爸爸妈妈高兴地向我们转述邻居家提出的周末旅行计划。爷爷笑眯眯地打开立体画面的电视,播音员甜美的声音开始响起:“就在绿色能源汽车遍布公路和街巷的同时,防盗门也成了一个历史名词……”
同学们,我们的今天曾是昨日的科幻,我们的明天也将脱胎于今天的梦想。为了这一天早日到来,让我们从内心改变自己,从而改变世界!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特色点评】
这篇演讲稿在结尾处正面摆明自己观点的时候,并没有采用议论这种常见的表达方式,而是展开想象描绘了一个令人神往的生活画面。在这个画面中,学生从沉重的作业负担中解放了出来,老年人可以充分享受到亲情的温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机器人肩负起了本属于人类的繁琐劳动,环境污染不再是令全人类头疼的大问题,人与人之间充满了信任。
在这个画面中,科技的贡献虽然仍不可或缺,但仅仅是创造幸福生活的力量之一,作者重点表现的却是非科技的因素在人类理想的未来家园中所占的比重,比如人类个体本身的精神释压、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亲人之间的关系、邻居之间的关系,等等,从而有力地支撑了“科技不是万能的”这一主旨。
这种用形象生动的画面描述来取代抽象理性的议论阐述的写法古已有之,比如《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言志的那段文字:“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再比如陶渊明《桃花源记》中对自己理想社会观的表达:“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作者对此能活学活用,颇值得赞许。
5.【书信体】
车对马的倾诉
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 杏衫
亲爱的马兄:
你好!
我在高速公路上疾驰的时候看见了你。你正在夕阳下,默默地嚼着一嘴青草,抬头望着远方的高楼、立交桥和渐亮的灯光,眼里是淡淡的失意。晚风扬起了你的鬃毛,你昂首长嘶,声音撕裂了天空。呵,这是多么熟悉的画面,又是多么亲切的声音!你看见了我的轮子,若有所思。我看着你的眼睛,驶进了遥远的记忆。
我曾紧随在你身后,驰骋在牧野之上。旌旗獵猎,战鼓咚咚,千戟耸立,万蹄攒动。你矫健的身影飞扬在尘土里,我巨大的双轮轰鸣在呐喊中。数万商卒掉转戈头,三千虎贲飞奔鹿台。纣王身上燃起了熊熊烈火,一个新的王朝如涓涓春水流淌了八百年。
我们随鲁庄公在长勺一鼓作气,击溃齐军;跟晋文公在城濮退避三舍,大败子玉。孙膑围魏救赵时,我们是桂陵的伏兵;李牧全歼匈奴时,我们是雁门的赵师。你的铁蹄踏过长平,穿过华容,掠过巨鹿,跨过淝水;我的肩上坐过曹刿,乘过孙膑,载过孔明,站过祖狄。我们是出生入死的恋人,也是患难与共的兄弟。你是我心中无法替代的骄傲,而我则因能与你相随而无比自豪。没有你,关羽空有青龙偃月,张飞难使丈八蛇矛。没有你,玄奘西天取经只能踏破铁鞋,杨贵妃为等荔枝将会望穿秋水。但没有我,你仍可驼着马致远走过小桥流水,陪着李贺来到月下大漠;随孟郊看尽长安花,为岑参送走雪中客。一言以蔽之,田忌下注,无我亦可;千金买骨,非你其谁?
我们驰过烽火蔽空的战场,掠过芳草连天的草原,走过麦浪滚滚的农田,穿过黄沙漫漫的大漠,来到了现代都市。在这里,时光之神在我体内注入了一种新的血液——现代科技。从此,我成了新时代的宠儿,所到之处高楼入云,大桥耸立,人声鼎沸,华灯彻夜;而安放你的则仍只是一块草地或一间马厩。
我飞驰在绵延千里的铁道上,穿行于人头攒动的都市里。寂静的青藏高原有我的雄姿,繁华的北京街头有我的倩影。中国香港升起五星红旗的时候,我是董建华的座驾;中国澳门全民唱国歌的时候,我是何厚铧的专列。我把杨利伟从太空舱接回家,又和莫言去了瑞典;我载着洲际导弹走过天安门广场,又拉着国际友人踏上港珠澳大桥。我能升天入地,可从月亮上发来照片,可在城市下穿梭奔忙;我也会隐身变形,中学生叫我“高考直通车”,网购族叫我“淘宝购物车”。可是每当闲暇的时候,我总会忘情地回想起我俩一起度过的那些峥嵘岁月。
让我欣慰的是,虽然繁华的现实冷落了你,但历史却永远记住了你,让你成了灿烂文化的一部分,比如“赤兔”“的卢”的美名,比如“龙马精神”“马到成功”的成语,比如“春风得意马蹄疾”“浅草才能没马蹄”的名句,再比如关云长千里走单骑、白龙马驮圣僧西天取经的故事。
我们都知道,任何生命都不过是天地间的一瞬,只有文化的创造者才会成为文化的一部分。如今,很多成语和诗词名句已将我俩的历史深情熔铸在了一起,比如“车水马龙”“风马云车”“宝马雕车香满路”“车如流水马如龙”等等。难道我们不应该为此而感到自豪和幸福吗?
此致
敬礼!
车弟
龙年马月午日
【特色点评】
这篇文章在形式上采用了书信体,写信者“车”与收信者“马”在历史上有共同的命运,是患难与共的“兄弟”;在新时代,它们又各自代表了不同的群体,分属于两个不同的世界。作为“大哥”的“马”曾是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主力,书写过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辉煌历史,而到了以科技为主导的现代社会,它则成了与“一块草地或一间马厩”相伴的落寞者。相反,曾经一直作为“马”的陪衬和追随者的“车”到了新时代却因为“科技”的加持而成了人类社会的宠儿。
造成“马”與“车”的地位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根本原因就是“科技”的出现与参与。“科技”这一概念在文中虽然只出现于中间一段,但对突显文章主题却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因为它的轻轻一拨,“马”与“车”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翻转,同时以“车”为代表的人类生活与以“马”为代表的动物世界也有了天壤之别。因此,“科技”在文中虽然貌似一闪即逝,但其影响力始终暗藏于“车”与“马”的命运之中,是“车”与“马”背后左右一切的时代潮流。可以说,文章是明写“车马”,暗显“科技”。
作为书信,“车”对“马”的情感是必不可少的行文线索。倘若失却了这条线索,赖此而建立的倾诉式写作模式将无法进行。但就本文而言,“车”对“马”的情感却并非仅仅是线索,因为这份情感也折射出了人类在超拔于动物界后回望下尘时产生的种种复杂心理:自豪与庆幸、同情与依恋、愧疚与伤感兼而有之。
【要点强调】
1.辩论稿的措辞,不仅要有理有据,而且要有礼有节;不仅要以事例充沛、逻辑严密的理由说服对方辩友,而且要以造福苍生的胸怀和彬彬有礼的形象赢得评委和观众的好评。
2.演讲稿要想真正打动观众,就必须从观众有切身感受的生活实际谈起,否则,最易成为空洞无力的口号或脱离实际的高调。
3.书信在写作时,常会用到第二人称的写法,因此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第二人称“你”不仅仅可以指代人类,也可以指代非人类,比如某种动物、植物乃至无生命的事物;甚至可以指代一个抽象的概念,比如傲骨、母爱、理想等。②不可直接对“你”进行心理描写,比如,“你心想”“你以为”之类。“你”的心理活动只能靠“你”的语言、神态、行为等“我”可以感受得到的方式间接表现出来,不然就违背了基本的事理逻辑。③因为“你”自始至终都是作者的倾诉对象,因此在表达方式上,虽然可叙可议,但都须以抒情为组织文章内容的基本形式。
[作者通联:甘肃嘉峪关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