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态位视阈下高职院校国际化产教资源优化组合模式研究
2020-12-08申俊龙王鸿江郭彬
申俊龙 王鸿江 郭彬
摘 要 在“一带一路”倡议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职教育需要研究国际化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发展新目标,提升高职院校生态定位,确立国际化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国际教育资源的产教优化组合模式和方法。高职教育需要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形成自己的生态位,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和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为案例,分析这3所院校的国际化产教资源优化组合模式的具体实践,从中发现校企教育资源组合的动力机制、路径和方法,形成高职院校的产教资源优化组合模式的研究案例。
关键词 教育生态位视阈 ;“一带一路”国际化企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产教资源组合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0)30-0060-06
一、问题提出
教育生态位是借用生物学的生态位概念。本文是指高职教育在整个国家教育生态系统中的位置,高等教育生态位需要梯度化,让生态系统中不同位置的教育主体间相互协作配合,共同创造互相支持的环境,形成有序的人才培养结构体系,保障整个教育系统生态化发展。20世纪7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克雷明借鉴生物学的生态位概念创建了教育生态学理论基础,后来的学者在此基础上不断深入研究与发展。我国学者李景春用生态位理论研究了教育生态系统及其发展,构建了教育内部生态系统,建立学生、教师、科研、管理、后勤五大要素健康沟通机制[1]。丁钢分析了我国高职教育的生态位变迁并指出,从生态位视角,高职教育应该通过错位拓展、适度拓展和虚拟拓展,强化特色发展,促进持续发展,拓宽生态空间[2]。关于高等教育生态位的问题及对策,沈亚平、陈良雨研究指出,生态位重叠、宽度失衡以及“碎片”倾向是目前高等教育现代化治理的生态位困境,并提出错位参与、恰适宽度和包容治理3种策略[3]。马金虎认为,要通过政府牵引、分类管理,合理定位、突出特色,提高内涵、树立品牌来解决高等教育生态位重叠问题[4]。在高校生态位实现路径方面,姜晓璐等人运用DICE模型分析了生态位理论下高校发展的路径,并指出以愿景为导向、以知识资本投入为内核、走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增长道路是促进高校发展路径DICE模型实现的途径[5]。
在“一带一路”人才需求背景下,高职教育需要拓展生态位宽度,提升生态位高度,创新国际范围的产教资源优化组合模式,有效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水平和教学质量。以往高职院校的生态位往往与普通本科院校重叠,现在需要调整其自身生态位,与普通本科院校错位发展,适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复杂环境和人才需求多样性及多层次性需求。同时,我国高职教育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生态位宽度过小,降低了资源利用率[6];新时代高职院校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生态位越宽,其利用国际环境资源越多,就会使其处于竞争优势地位[7]。
如果高职院校采用国际产教资源组合的生态位扩展策略就能够实现高职教育在国际范围的生存发展空间的拓展。高职院校的生态位建立有利于形成高职教育生态体系,在高职教育生态体系中各种教育资源居于不同的时间与空间位置,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各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所处的经济空间地理位置决定人才的需求、知识和技术对供给的要求,高职院校将产教资源要素在国际范围内进行优化组合是建设人才供应链的有效方式,也是建设国际化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必由之路。
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存在五方面问题。第一,基本都是专科定位,不适应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国际化要求,所以必须提高生态位,才能培养“一带一路”发展需要的人才。同时,多数高职院校招生难、生源差,管理难度大,教学成了专科教学的翻版,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8]。第二,办学模式基本是模仿普通本科院校,教育模式存在同质化问题,教育偏重理论教育和知识学习,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能力不强。一些高职专科院校急于摆脱“专科”“高职”的名称,盲目追求“专升本”,扭曲了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9]。第三,教育资源单一,国际化教育资源不足,产教融合发展存在很多困境。大部分院校个体实力较为有限,职业教育跨境合作资源和信息来源渠道相对单一,导致跨境产教融合动力不足,留学生招生规模瓶颈明显[10]。第四,国际化办学理念不强,满足于培养国内人才。例如,有学者在对江苏省高职教育国际化现状的调研中发现,被调研的46所院校中,超过半数的高职院校没有建立相应的国际化交流与合作制度[11]。第五,国际化产教资源优化组合的政策与管理机制缺失,政府在相关政策支持方面未能形成良好的生态发展环境,高职院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依旧处于摸索中,尤其是企业在合作中没有充分发挥其自身作用和价值,合作的动力不足,需要政策支持高职院校开展国际化产教融合模式创新。
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本文研究我国高职教育的生态定位,通过提升和拓宽生态位来建设国际化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教育生态系统。
二、高职教育生态位提升的理论分析
高职教育生态位提升是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高职院校在我国教育体系中与双一流大学研究型、学术型人才培养形成一定的梯度,匹配产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人才需求。各自在社会发展中扮演自己的角色,在社会人才的生态系统中形成差序格局,发挥互相支持、互相补充的功能关系,都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应该能够切合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在高职教育生态视阈下,高职院校为了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必须建立教育资源生态化、教育环境生态化、教学活动生态化的新模式,这就需要提升生态位、拓展生态空间,引入政、产、研的教育资源,在更加广阔的生态空间建设高职教育生态系统。引入更多生态因子实现教育资源在更高水平上的优化组合,才能培养新时代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
高职教育生态位提升是我国企业国际化的要求。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企业国际合作的发展本质上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并融入全球经济的过程。进入新的全球化历史发展阶段,我国经济的国际化必然需要教育的国际化。中国企業国际价值的积累和提升,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匹配与支持;因此,基于“一带一路”区域化国际经济发展需求,我国的“一带一路”企业在产业技术的国际化应用和推广方面需要大批的国际化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在我国经济的国际化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建立新的生态位,将生态位拓展到“一带一路”国际区域化经济范畴,形成高职教育国际化生态系统,为“一带一路”发展培养适应先进科技国际化发展的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国际化的教育生态建设需要站在国际化的高度,进行国际化的产教资源优化组合与融合,将国际资源教育化,教育资源国际化,将高职院校与国际企业的教育资源进行组织融合。
三、高职院校国际化产教资源优化组合模式的案例分析
本文选择江苏3所高职院校国际化产教资源优化组合模式作为案例,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第一,江苏高职教育的生态位较好,早就试点高职本科教育,评选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鼓励一些高职院校进行高等教育制度积极创新,促进高职院校建立国际化的教育生态位,因此符合本研究的需要;第二,选取的高职院校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是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江苏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全国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单位,这些高职院校走在全国前列,具有较好的代表性;第三,由于高水平国际化高职院校较少,不宜进行大规模问卷调查,适合进行质性研究,选取的案例单位在高职教育“一带一路”国际化产教资源优化组合中效果较好,有利于分析与总结来自国际化产教资源优化组合实践的证据,给全国高职院校发展提供范例。为此,选取了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和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案例,分析这3所院校的国际化产教资源优化组合模式的具体实践,从中发现校企教育资源组合的动力机制、路径和方法,形成高职院校的产教资源优化组合模式的研究案例。
(一)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1.选择依据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是我国“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同时是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江苏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该学校的国际化意识较好,能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大力推进国际化办学,主动服务“走出去”企业。学校在“一带一路”国际化发展中不仅输出人才,最重要的是输出职教“中国标准”,成立了我国高职院校在海外成立的首个校企合作股份制应用型本科大学——柬埔寨西哈努克港工商学院,并牵头组建中德高等职业教育联盟(江苏),是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单位,校企合作的柬埔寨海外办学实践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选取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案例具有典型价值。
2.案例简介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地方性产教资源优化组合的高职教育生态位,2008年利用地方产教资源优势,与无锡红豆集团签订产教资源合作协议,建立长期校企合作关系。利用校企资源互补优势,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校企双方合作进行订单式培养;为方便学生实训和实践,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红豆SPORTS无锡商院店。将商学院标准化、规范化学生培养与红豆集团学徒制培养相结合,创新产教融合模式,为红豆集团的多家子公司开展市场营销专业订单培养、建立新型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为红豆集团各子公司输送了大批经营管理人才,红豆集团学院化,企业成为学生重要的实习和就业基地。2010年5月,校企双方就共建海外大学签订了合作意向书,之后双方确立共建海外大学的“三步走”战略,即驻外职业培训、来华留学生学历教育和共建柬埔寨海外应用技术大学。2012年5月,完成产教资源优化匹配模式的第一步。学校和西港特区公司就共建西港特区培训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并开展培训班模式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企业为了在东道国长期发展,开展跨国企业的本土化运作,2015年学校与红豆集团展开产教资源优化匹配模式的第二步。学校与红豆集团的西港特区公司共同资助,开展来华留学生学历教育,联合培养9名柬埔寨学历教育留学生,开展“订单式”柬埔寨本土应用型人才培养。2016年9月,学校与红豆集团实现了产教资源优化匹配模式的第三步。校企共同创建海外大学,双方共同出资成立了柬埔寨西港教育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在西港特区共建西哈努克大学,开展普通高等学历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2018年,产教资源匹配模式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在柬埔寨成立柬埔寨西哈努克港工商学院。
3.创新实践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与无锡红豆集团优化地方产教资源配置,积极提升高职教育的生态位,其拓展过程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
一是校企资源国内合作阶段(2008~2011年)。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与无锡红豆集团进行产教资源组合模式探索的第一阶段,主要为国内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创新实践在于为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将学校的标准化、规范化教学模式与企业学徒制模式匹配,融合创新建立现代校企一体的学徒制模式,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培养学校专业与企业职业匹配,学校技能与企业岗位匹配的学生培养方法,做到入学即入厂、毕业即工作的无缝衔接,形成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生态位,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创立了企业的生态文化。
二是校企资源优化组合的国外合作阶段(2012年至今)。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校企国际化办学模式主要集中于对留学生的培养,接收来华留学生或者将学生送到境外培养。今后需要扩大规模和国际影响力,高职院校配合“一带一路”企业进行联合国际化人才培养,能实现人才培养的本土化。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与红豆集团的产教资源组合模式提供了一个有效案例,先在国内接收柬埔寨学生进行培养,总结经验,去柬埔寨本土开展规模化培养,先采取培训班模式,成功后建立校企合作的国际化大学,组织优质国际教育资源,为当地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真正实现我国高职教育“走出去”,提高了我国高职教育的国际化水准和国际影响力。
4.成效
截至2018年底,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与无锡红豆集团校企双方合作,已累计培养11届600多名學生。“校企深度融合——订单培养行业营销人才”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无锡商院—红豆集团全面深入合作硕果”项目获无锡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项目。市场营销专业与江苏红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校企合作项目获无锡市现代学徒制重点项目。截至2017年4月,学校共选派22位优秀教师,去柬埔寨举办10期培训,开办22个培训班,涉及市场营销、会计、企业管理、对外汉语、商务英语等十余个专业,累计培训中柬员工达25000余人次。
(二)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1.选择依据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是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全国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该校的生态位具有典型行业特色,为海洋交通培养各种人才,海事行业天然具有国际化信息和国际化特征,学校利用与海事行业关系资源优势,一方面长期为海运企业培养国际化人才,另一方面与海事企业合作进行产教资源组合模式创新,加强与国外合作。目前学校有21项国际合作项目,与缅甸、孟加拉、巴拿马等国政府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在国际合作模式上采取海外办学模式并取得了不错效果。
2.案例简介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建立行业性高职教育的生态位。2014年,新加坡韦立国际集团、山东魏桥创业集团、山东烟台港集团、几内亚UMS集团4家组成了中国赢联盟企业联合体,联合体企业更多的教育资源实现匹配组合优化。同年,为了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职教育发展,通过海事学院校友在非洲几内亚办企业的关系资源,促进几内亚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为几内亚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更快实现“一带一路”中国企业员工本土化战略,为几内亚社会发展创造新产业就业岗位。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联手中国赢联盟与几内亚技术教育和职业培训部合作,在几内亚创办几内亚—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韦立船员学院,按照国际企业人才标准进行专业化学习,完成学业且考试合格者将被韦立集团优先录用,专业从事铝土矿出口海运服务工作。“几内亚—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韦立船员学院”是产教资源组合模式在非洲发展的成功案例,既促进中几两国经贸合作的发展,又在非洲国家开创了一种高职教育“一带一路”产教融合新的合作共赢模式。这种模式产生出较好的国际影响力,国际知名企业丹麦马士基主动与学校合作成立了首家马士基(中国)培训中心。
3.创新实践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利用行业产教资源组合优势,在海事领域建设高职教育生态位,利用海事国际化企业的国际影响力,重点针对“一带一路”的非洲国家发展贸易和国际投资,为匹配非洲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人才需求,在非洲国家开展国家层面的合作,建立政府、学校、跨国企业资源的优化组合,以培养非洲学生为纽带,将政府资源、企业集团资源与学校资源进行融合,创新非洲国家本土化办学的实践模式,为“一带一路”合作沿线国家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示范。
4.成效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为提高学校的生态位,积极服务“一带一路”我国企业合作发展需求,创新产业空间的产教资源集群化优化组合模式,为更有效培养国际化人才,成立“一带一路”应用型海事人才研究院,深入研究国际化海事人才特征、培养模式、培养路径,并成功举办“一带一路”与海员发展国际论坛,拓宽海事高职教育的生态位,扩大国际影响力。学校与几内亚政府合作成立“几内亚—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韦立船员学院”,为中国企业在非洲国家本土化建立了人才支持系统,已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招收留学生102名。“几内亚—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韦立船员学院”已经形成规范化和规模化的培养方式。
(三)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1.选择依据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是江苏省高职示范学校,2018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院校。学校充分利用太仓市地方的德资企业资源优势,形成自己独特的国际化产教资源优化组合模式。积极与德国企业合作培养德资企业所需的人才。为适应德国在中国企业的人才需求,共同引进德国的双元制培养模式,并在将其本土化方面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学校作为主起草单位承担了《双元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指南》的制定,是国内唯一的“AHK中德双元制职业教育示范推广基地”,在本国为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培养高质量、高技能型人才。
2.案例简介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利用德国企业在太仓地区集聚的丰富的发达国家产业资源为高职教育服务,建立高质量的“境内资外”国际化高职教育的生态位。由于德国“双元制”在国际上很著名,它是由国家统筹、学校和企业合作、产教资源深度融合的订单式培养模式[12]。学校借机引入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进行本土化改造,建立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双元制产教资源组合模式。探索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階段主要为探索培养阶段。2006年9月,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探索与德国舍弗勒公司合作培养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企业与学校双方根据国际化职业培养要求,共同制订培养计划,每年从新入校的三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中招收20多名学徒,进行联合培养,获得成功后总结经验,扩大规模。第二阶段是建立国际化培训中心阶段。2007年3月,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与德国工商行会上海代表处合作,签约成立AHK- 上海、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技术工人培训中心(简称中德培训中心),引进德国双元制模式,创立中国特色的国际化产教资源组合模式,采取学校专业与跨国企业生产岗位匹配化培养模式,使技能与定岗相结合培养高职机电、模具专业应用型技能人才。第三阶段是提升高职院校国际化生态位阶段,向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发展。2015年9月,在太仓市政府的支持下,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与舍弗勒集团和上海同济大学启动“舍弗勒双元制应用本科”项目,依托上海同济大学生态位,形成高校联盟与跨国企业集群的梯度产教资源优化组合,培养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国际化人才,创立高校与企业共同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机械技术人才的新模式[13]。
3.创新实践
引进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进行本土化实践。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区域跨国企业集聚的产业资源优势,首先与高职教育最为发达的德国企业进行合作,引入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并进行本土化探索。学校与德资企业的合作模式赋予了教育者教师和师傅的双重角色,赋予了学习者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使其学习技能和学习理论知识相融合,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及操作应用技能,学校的教学计划和企业培训相融合,能够针对企业的岗位技能要求进行学生培养工作。
组织高校联盟与区域性跨国企业集群合作培养国际化高层次应用人才。学校利用长三角龙头城市——上海市的经济区位优势,与上海的德资企业商会组织合作,同时对接上海同济大学建立区域高校梯度生态位,在两个维度拓展和提升高职教育生态位,形成更高层次产教资源优化组合模式。在提高生态位方面与国内知名高校合作,开展高职应用本科项目计划,在拓宽生态位方面较好地整合了长三角区域范围内跨国企业的优质教育资源,培养更高层次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
4.成效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在产教资源优化组合的过程中,创立了“境内资外”的国际化生态位,建构出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生态环境,形成“三站互动、分段轮换”的教学模式,塑造出学校、德国工商行会培训中心、跨国企业3个教学场所,多方情景式学习,多资源协同育人,为了适应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与德国商会共同开发系列化的本土化教材,更加适宜于国际化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四、总结与讨论
上述3所院校的国际化产教资源优化组合模式的实践案例,为全国高职教育生态位提升和拓展,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提供了经验。这3所院校的模式可以概括为三种:第一种是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创立的从地方走向“一带一路”的国际化产教资源优化组合模式,主要依靠地方中资跨国企业的资源建立高职教育国际化生态位,在柬埔寨创立大学形成竞争优势获得了成功;第二种是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海事行业的产业集群化资源,从行业教育发展走向“一带一路”,在非洲建立了国际化产教资源优化组合模式,形成了行业产教资源国际化生态位;第三种是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利用长三角区域跨国企业集群的优质跨国产业资源,创新“境内资外”的国际化产教资源优化组合模式,塑造了高端高职教育国际化生态位。
按照教育生态位理论,讨论以往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五大问题。
第一,以往高职院校普遍定位过低。高校办学的第一功能是为社会培养有用和实用的人才,社会是一个复杂大系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国家的社会及经济系统又是不断发展的,所以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动态变化的,高等教育必须依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对人才的要求去不断调整培养目标。3所高职院校顺应全球化趋势,主动开展国际化产教资源优化组合模式创新,在实践中获得成功,这解释了我国高职教育面临全球化必须提升生态位。
第二,以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与普通本科院校重叠,模仿普通本科院校办学方法,在同质化培养模式下更凸显高职院校低于普通本科院校。案例中3所高职院校坚守了高职院校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应用型人才的初心和使命,没有一味模仿普通本科教育,而是差异化发展,打造办学特色,提升自身的生态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与红豆集团合作的订单式培养模式,培养了针对性强的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坚持自身行业特色,专门培养海事方面的专门化人才;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同样利用长三角区域资源优势,与德企合作,培养德资企业的高质量专门人才。
第三,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教育资源单一,缺乏國际化教育资源,案例中3所高职院校都较好地克服了这种困境,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利用同一城市的跨国企业资源,主动与红豆集团合作,借船出海,走向“一带一路”,在柬埔寨成功办学;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合作举办“几内亚—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韦立船员学院”。
第四,一些高职院校的领导国际化发展的理念不强,没有认知就不会产生行为,往往满足于国内办学,缺乏国际化办学意识和经验。案例中3所高职院校均有较强的国际化办学理念,在“一带一路”倡议之前就开始走国际化发展道路,“一带一路”倡议之后更加积极推进国际合作办学的实践。
第五,以往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缺乏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撑,各个高职院校培养留学生、去境外办学,与企业合作优化师资队伍,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环境都是自发开展的。通过3所高职院校的产教资源优化组合实践发现,高职院校、企业和政府均要有国际化意识,具有合作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成功。
参 考 文 献
[1]李景春.生态位理论视域中的教育生态系统及其发展[J].教育科学,2006(3):26-29.
[2]丁钢.论高职教育的生态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14(5):55-62.
[3]沈亚平,陈良雨.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生态位困境及优化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16(3):61-65.
[4]马金虎.论高等教育生态位的重叠与矫正[J].教育评论,2010(3):3-5.
[5]姜晓璐,徐明稚,张丹.生态位视域下高校发展路径的选择及实现[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3):18-23.
[6]孙丹,殷际文,李舰君.论教育生态学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5):189-190.
[7]李承岗.当前高校新校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3):122-125.
[8]周玲.高职院校定位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2(32):29-31.
[9]成雁瑛,孙焕良.论生态位视域下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J].湖湘论坛,2015(5):88-92.
[10]陆胜蓝,陶宇.“一带一路”视域下高职院校跨境教育问题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9):110-115.
[11]张海宁.基于八维结构的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3):74-79.
[12]尹英杰,李辉.高等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模式探索与实践[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108-112.
[13]王洪磊.基于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与本土企业产教融合的探讨——以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7(2):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