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重点实验室管理运行模式对策研究
2020-12-08张其斌李葆光
达 虎,张其斌,李 婷,李葆光
(甘肃省计算中心,甘肃兰州 730030)
一、引言
为加快推进创新服务模式和深入贯彻落实科技领域“放管服”要求[1],提高甘肃省科技计划管理能力和水平,2018 年甘肃省科技厅在前期试点和借鉴国内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目前甘肃省科技计划工作需求实际,经过严格的遴选、认定、培育等工作,依托甘肃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甘肃省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和甘肃省计算中心三家厅属事业单位建立首批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甘肃省计算中心作为项目管理专业机构之一,主要承担创新基地和人才计划、技术创新引导计划中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和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工作,经过两年多的运行和管理,各专业机构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省级科技创新基地主要包含省重点实验室、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省技术创新中心、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等平台基地,主要围绕建设创新型甘肃,瞄准科技前沿和重大战略布局,激发创新主体的活力[2-5],积极推动甘肃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省重点实验室作为科技创新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开展基础前沿领域和关键技术的研发,是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科研实力的重要体现,通过近两年持续不断优化整合省重点实验室,在分类、布局、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和运行模式上均与以往有变化,但是在管理过程中通过不断总结和发现,甘肃省重点实验室管理和运行仍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以省重点实验室为管理对象,从甘肃省重点实验室现状出发,分析实验室在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为主管部门下一步优化整合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省重点实验室现状分析
经过3 年多的改革形成了新的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体系,为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甘肃省科技厅参照国家体系形成了符合甘肃省发展实际的科技计划管理体系,省重点实验室作为省级科技创新基地的主要构成,其地位显得尤为重要。
(一)重点实验室地域分布
截至2020 年5 月份,甘肃省目前共有107 家省重点实验室,其中含3 家研究中心,1 家省实验室,主要集中在兰州、天水、酒泉三个地区,其余6 个地区零星布局1~2 家省重点实验室,如图1 所示。通过图1可以看到,布局在兰州市的重点实验室为84 家,占比为78.50%,在兰州市省重点实验室主要分布在城关、安宁、七里河三个地区,分别为54 家、15 家、11家,占比为64.29%、17.86%、13.10%,如图2 所示。
图1 甘肃省重点实验室布局分布图
图2 兰州市重点实验室布局分布图
(二)重点实验室学科分布
省重点实验室涵盖医学、地球、材料、生命、信息、化学、工程、数理、管理等9 大学科领域,主要集中在工程、生命、医学三个学科,分别为24 家、22家、21 家,占比分别为22.43%、20.56%、19.63%,图3 为省重点实验室学科领域分布图。兰州作为甘肃省的省会城市,聚集了省内众多高校、科研院所,很多重点学科和领域都主要分布在兰州地区,图4 位兰州地区重点实验室学科分布图。
图3 甘肃省重点实验室学科领域分布图
图4 兰州地区重点实验室学科领域分布图
(三)重点实验室承担单位性质状况
省重点实验室主要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建立,企业中我们分为国有企业、省属企业、市属企业和民营企业四类,图5 为省重点实验室单位性质分布图,依靠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三家医院建立的重点实验室占73%,在兰州市中依靠高等院校建立26 家,科研院所建立29 家,三甲医院建立14 家,上述三类占兰州市目前拥有省重点实验室的78%,近两年来,部分省属科研院所改制脱钩转变为企业,依靠此类企业建立的重点实验室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很大贡献,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将大量剩余劳动力转化为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图5 甘肃省重点实验室单位性质分布图
(四)重点实验室管理制度问题
依据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和我省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方案,结合甘肃省实际情况,甘肃省科技厅制定了《甘肃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从立项建设、运行管理、考核评估全方位的制定要求,加强了在学科建设、团队组建、人才培养、开放交流、经费使用等方面的指导,各个实验室也结合自身特点,从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管理、合作交流、经费收支等多方面制定符合实验室自身的相关办法。
(五)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问题
通过分析对比2018 年度和2019 年度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可以得到,2018 年度设立开放基金的单位为58 家,课题数为284 项,占实验室总数的55.24%,2019 年度设立开放基金的单位为47 家,课题数为208 项,占实验室总数的43.93%,设立数目不到一半,从设立开放基金单位数目、课题总数以及占比均有下降,对重点实验室的发展和扩大影响力显得尤为不利。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资助力度不够、项目级别较低、实验室开放程度低、基金知晓度不高都是影响开放基金的重要因素。
三、省重点实验室存在的问题
(一)分布不均衡
甘肃省共有14 个市州,只有9 个市州有省重点实验室布局,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兰州,陇东南地区的庆阳市、平凉市和陇南市目前没有一家实验室,甘南地区的甘南州和临夏州也没有建立一家重点实验室。河西地区的张掖、武威、酒泉和嘉峪关四市布局11 家重点实验室,仅仅占总数的10.28%。从学科分布来看,医学、地球、数理和管理四个学科重点实验室布局全部在兰州市,生命和信息学科的大部分实验室也布局在兰州市,兰外8 个地区主要布局材料、化学和工程三个学科的重点实验室,各市州重点实验室布局不合理,对带动本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学科发展及其不利,更大程度上不利用促进当地科技水平的发展,不能很好的促进经济增速。
(二)开放力度不够
2018 年10 家主办国际学术会议10 次、10 家主办国际双边学术会议4 次、52 家主办国内学术会议164 场;2019 年17 家主办国际学术会议27 次、10家主办国际双边学术会议4 次、63 家主办国内学术会议182 场。从两年数据来看,举办学术会议的重点实验室不足60%,有的实验室一年举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多达10 余次,有的连续两年没有举办过一次会议,即便派员参加国内学术会议,也是零星个别人数,从对提升重点实验室知晓度而言极为不利。从近两年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数据来看,实验室主持完成成果的转让推广数较低,科技成果转移和转化能力不足[6],尤其产学研结合比较薄弱,很多实验室研究出相关产品,我们的企业需求此类产品,但由于开放程度不高,供需双方不了解研究情况和需求,导致成果转移和转化较低。
(三)开放基金重视程度不高
从2018 年和2019 年度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数据显示,设立开放基金的实验室平均不到一半,而且数量和质量都有下降的趋势,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设立之初的目的就是为了扩大实验室的知名度,吸引省内外优秀人才参加实验室项目建设,提高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7-8],和在巩固研究方向、稳定团队、提升质量方面做出努力。但从现状来看,各重点实验室并没有对开放基金的设立引起足够的重视,从各实验室的资料中也可以查阅到,部分实验室甚至缺少开放基金的相关管理制度文件,即便部分设立开放基金的,从基金指南编制,申报发布、申请流程、立项审批、中期检查、验收结题、后期评估、版权问题等流程也不是很完善[9-11]。
四、发展对策与建议
甘肃省计算中心作为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经过3 年多的运行,人员的管理水平和能力已大幅度提高,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承担并独立完成各种省级创新基地相关评审和立项工作,并通过实地调研承担单位和重点实验室,能客观、公平、公正的向主管厅局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主管部门下一步决策提供帮助。
(一)加大优化整合力度
过去有的单位一套人员,既挂有省重点实验室,同时也挂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两年甘肃省科技厅通过试点优化整合部分省重点实验室,根据不同承担单位所从事的基础研究或者应用研究,将其转型为省重点实验室或者技术创新中心,更加符合承担单位的发展,有利于他们在相关领域做出更大的成绩,通过试点的单位在转型后,重新定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更符合省重点实验室的发展要求。另外,部分实验室也存在研究方向相近或类似的情形,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科研资源的浪费,各实验室重复去做同样的基础研究工作,基础数据不能共享,不利于科研成果产出,在原创性和领先性上与省外重点实验室无法类比。通过将研究方向相近的实验室优化整合,做大做强,组建研究中心或省实验室,聚集最优秀的团队、人才攻关科研。
(二)调整布局结构
甘肃省目前还有5 个市州没有建立省重点实验室,主要是这些地区科研实力相比陇中和河西地区较弱,所在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对科研重视程度不够,对申报省重点实验室的认识不到位,但是这些地区又具有丰富的资源和鲜明的地域特征。建议主管单位和项目管理专业机构走出去,通过考察调研、实地走访,主动对接当地科技主管部门和有能力承担建设任务的依托单位,例如庆阳市拥有丰富的油田资源,可以依托省属院校陇东学院,联合长庆油田建立厅市联合共建省重点实验室;平凉市目前拥有省属院校甘肃医学院,省内综合三家医院发挥优势对口支援,依托甘肃医学院联合共建医学类相关省重点实验室;甘南州和临夏州拥有丰富的草食畜牧资源,联合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农科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等建立农学类省重点实验室,这也与甘肃省提出构建十大生态产业体系相吻合;陇南地区重点发挥生态环境监测和防灾减灾,联合甘肃省科学院、甘肃省地震局、兰州理工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工程类重点实验室。
(三)加强实验室开放程度
通过把科研人员“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扩大开放基金的资助力度和基金等级,吸引优秀人员加盟实验室,增加举办国际、国内会议的频次,实现学术思想交流和提高实验室知名度,同时积极派员参加高水平学术交流,并做主题报告,展现实验室研究成果。为激发科技创新主体活力,适时与科技主管部门和企业对接交流,征集企业需求,瞄准靶心,精准发力,解决好供需渠道不一致的问题。另外,省重点实验室一般均配备该领域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部分科研院所和高校不具备购买此类设备的条件,扩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增加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率,通过开放合作交流,与各单位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可有效的促进资源多重利用,增强各学科的发展,提升实验室知名度。
五、总结
通过阐述甘肃省重点实验室地域、学科、承担单位性质、管理制度和开放基金设立等问题,详细分析省级重点实验室在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说明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结合甘肃省提出的构建十大生态产业体系,就提高重点实验室管理运行水平提出对应的研究策略,从新一轮实验室布局加大优化整合力度、调整布局结构、加强实验室开放程度等三方面分析,以此来扩大实验室研究水平和能力,提升影响力,从根本上加快甘肃省在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新旧动能转化,助力甘肃省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