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 模式下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成功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以陕西省为例
2020-12-08刘晓君吉亚茜
刘晓君,吉亚茜,胡 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西安 710055)
一、引言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作为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旨在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为真切了解贫困村民的真切希望及搬迁愿景,政府要确保易地扶贫搬迁资金专款专用,加快推进群众搬迁入住,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1]。
在传统认知上,一般的村镇项目追求的目标是在质量、安全和有收益的前提下,按照既定的工期完成项目的建造过程,最终达到业主的要求;但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在一般的村镇项目上又具有非盈利性、时间要求紧和工作内容跨领域等难点。且在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过程中,仍面临许多困境。如业主缺乏成熟的管理经验[2]、资金短缺[3]、竣工率和搬迁率都无法按时完成预期目标[2]、各阶段主体不协同[4]、村民参与的意愿和积极性不够强烈[5]等问题。
EPC 模式下能够极大缓解当前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执行困境,但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其一,研究的角度主要集中于工程项目的某一阶段,而忽视了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综合考量。郅海威等(2014)[6]以海外EPC 水处理项目为例,结合实例分析了设计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以便规避风险,有效的控制EPC 项目的总体风险。其二,即使有学者专注于全生命周期的研究,但仅从理论上展开论述,进行定量分析的甚少。钟宁国(2018)[7]以示范村建设项目EPC 总承包为例,总结出EPC 模式在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项目中的优点与缺点。其三,研究者针对EPC 模式下村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全过程关键影响因素的研究十分匮乏。所以将EPC模式结合到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加快搬迁工作的进度、控制成本及节约资源,是实践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EPC 模式有诸多优势如下:(1)村镇政府对于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施工管理经验不足、相关专业人才也缺乏,使用总承包模式可以减少资金的投入以及资源的浪费,有助于项目成功完成;(2)总承包单位对于村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统一管理,便于项目成本、质量、进度及环保等目标的达成,减少村镇政府的管理难度。且陕西省柞水县下梁镇嘉禾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陕西省洛南县保安镇第五期易地扶贫搬迁第五期工程等EPC 项目的成功实施具有借鉴意义,基于上述背景,因此本文需要识别EPC 模式下村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不同阶段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而为科学管控EPC 模式下村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提供参考。
二、基本概念界定
(一)村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概念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社会工程,既要精心组织做好安置住房、配套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又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来保障工作的完成,还要注重提高投入资金的使用效果,不能让政府投入的资金打水漂。要做好规划,合理确定每阶段的任务目标及资金使用情况,按计划组织实施这项民生工程[8]。
(二)建设项目成功的关键影响因素概念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研究成果[9-11],将建设项目成功的关键影响因素定义如下:建设项目在全生命周期中,很多因素对项目的成功都产生一定的作用,但通过二八理论得知,通常只有20%的因素对建设项目的成功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这部分因素进行重点关注或科学管控都可加大项目的成功率,20%的因素就是成功的关键影响因素。
(三)EPC 模式下村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成功概念
陈志红(2019)[12]、李连成(2011)[13]认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最重要的就是改善居住条件,房屋面积大小、结构类型、安置类型及配套设施建设等决定居住舒适性、是否满足使用功能、经济、安全等要求,其住房质量是否达标起关键因素。在对建设项目关键影响因素内涵鉴定基础上,接着对本文EPC 模式下村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成功问题做如下界定:(1)EPC 模式下村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成功是成本、质量、进度、安全和环保等目标的实现。(2)本文所研究的EPC 模式下村镇项目能否成功是全生命周期考虑的,包括设计、采购、施工以及运营阶段。
三、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构建
(一)数据收集
在资料收集方面,本文采用的方法有:(1)基于实地调研江苏以及陕西省易地扶贫搬迁的总承包项目,获得两份相关报告;(2)基于案例的资料分析,主要从各人民政府、建设工程信息网输入“易地扶贫搬迁EPC”、“移民安置EPC”,搜集了6 个已完工的易地扶贫搬迁总承包项目(见表1)。据Belout(1998)[14]项目成功与效率相同的观点,以目标的实现程度作为易地扶贫搬迁EPC 项目的衡量标准,剔除因各种原因提前终止、有纠纷等的项目。
表1 村镇EPC 项目案例基本信息
(二)因素识别
1.编码过程。本文通过三级编码,即“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选用6 个易地扶贫搬迁EPC 项目资料和两份研究报告为初始资料进行编码,一共得到了65 条初始概念,对出现最频繁的初始概念进行同类合并,最终得到22 条范畴化概念[15](见表2)。
2.理论饱和度检验。本研究饱和度分析主要采用半结构化访谈。在陕西省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等多地的调研中,通过走访和问卷两种方式对实地项目专业人员进行意见征集,补充了个性因素与当地政府、村民沟通协调能力和村镇居民素质。
(三)因素筛选
设计调查问卷目的是为了调查EPC 模式下村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重要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并筛选得出关键影响因素。本调查问卷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Likert scale)计分法(见图1),设置非常重要(5 分)、重要(4 分)、一般(3 分)、不重要(2 分)、可以忽略(1 分)5 个级别,5 分表示该影响因素对村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影响最大,1 分表示影响程度最小,然后对易地扶贫搬迁EPC 项目24 个重要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进行打分。在统计调查的过程中,课题组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专家座谈的方法。本调查问卷发放对象主要是中国建筑大型建设集团下属单位的子、分公司和项目部中具有村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战经验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共发放问卷385 份,回收问卷311 份,有效率81%。并进行了数据信度、效度检验(见表3)。
表2 易地扶贫搬迁EPC 项目重要影响因素的范畴化
图1 李克特5 级量表计分法
表3 KMO 测度和Bartlett 球体检验
对所有可观测变量检验得问卷整体信度系数为0.927,克朗巴哈系数都在0.739 以上(见表4),表明问卷整体数据可靠。
表4 EPC 模式下村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重要因素量表
(四)因素重要性识别
根据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和相关理论,对设计阶段、采购阶段、施工阶段以及运营阶段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以四个方面的因素作为模型的潜在变量,构建EPC 模式下村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关键影响因素模型。
1.验证性因素分析。运用Amos24.0 对EPC 模式下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重要影响因素理论模型进行一阶验证性因素分析。本研究参考吴明隆(2017)[16]《结构方程模型——AMOS 的操作与应用》一书,对模型的整体适配度进行检验。最终得到13 个可观测变量,且因素负荷量都大于0.51,整体模拟度良好。因素负荷量在0.51~0.89 之间,基本符合标准要求(见表5)。
表5 一阶验证性因素分析拟合指数表
本文对四个构面进行CFA 分析(见表6),所有构面的负荷量均在0.491~0.839 之间;其组成信度分别为0.645~0.799 之间,平均变异数萃取量在0.382~0.574,符合Hair 等(2009)与Fornell 和Larcker(1981)[17]的标准:(1)因素负荷量大于0.5;(2)组成信度大于0.6;(3)平均变异数萃取量大于0.5,0.3~0.5 也是可以接受的。整体而言,一阶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与实际观察数据的适配情形尚称理想,因此四个构面均具有收敛。
表6 潜在构面信度分析
从图2 可以看出,经过模型修正后,得到13 项关键影响因素,EPC 模式下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由设计阶段、采购阶段、施工阶段以及运营阶段四个维度构成,说明其分别能解释96%、88%、89%、78%的EPC 模式下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成功的关键阶段。表明这四个方面对EPC 模式下村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成功具有显著影响,与实际完全相符。设计阶段在全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按重要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排列为设计阶段、施工阶段、采购阶段和运营阶段。从表7 二阶验证性因素分析拟合指数来看,符合建议值要求,通过了模型的二阶验证因素分析。
图2 二阶验证性因素分析
表7 二阶验证性因素分析拟合指数
2.权重确定及分析。各指标的权重ai(i=1,2,3,4)由以下计算方法得出:假设4 个潜变量的路径系数分别为λi(i=1,2,3,4),那么:
二级指标权重同理可得,经计算各指标权重如表8 所示。
表8 EPC 模式下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成功关键影响因素权重
通过上述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各阶段对EPC 模式下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重要程度,权重从大到小依次为:设计阶段0.274、施工阶段0.254、采购阶段0.251、运营阶段0.222。
设计阶段中“成本控制能力和设计规范和标准”权重最高为0.344,体现了设计单位的能力是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限额设计是成本控制的手段。采购阶段中“采购质量是否按照合同要求”权重最高为0.386,体现了工程采购质量控制在整个项目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是采购专业人员和施工阶段消耗额。施工阶段是EPC 工程总承包合同的核心组成部分,施工阶段中“施工质量是否达到设计标准”,体现了承包商必须兑现质量保证义务的承诺。雇员是项目成功的基石,在易地扶贫搬迁EPC项目中,考虑到村民的意愿,“与当地政府、村民沟通协调能力”变得也非常关键。运营阶段是运营维护费用的权重最高为0.401,体现了应该对运营阶段投入相应的资金;项目交付后,政府需要有相关部门对项目后期运营状况进行监管以及村民对于后期的运营维护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所以完善的监管体系和村镇居民素质也很重要。
四、对策建议
本文从国家、政府、企业三个层面分析,给政府实施易地扶贫搬迁EPC 项目获得成功提供建议参考。
(一)国家层面
改善国内政策环境。应建立和完善与村镇配套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应条款[18]。完善设计规范和标准是非常迫切的,我国针对于村镇的相关设计规范和标准整体上不完善,亟需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统筹协调,加强对易地扶贫搬迁EPC 项目的规范和标准。积极宣传总承包模式。向企业大力宣传、学习和统一对工程总承包的认识,包括总承包模式的特点、优势、难点和典型案例等。
(二)政府层面
加快培育本区域能够独立适应市场竞争的企业和人才。EPC 工程总承包模式要求总承包商具备较高的综合实力的同时,对业主、代理业主、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单位和评审单位等参与单位和部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培育能够适应市场竞争的企业和人才尤为重要。
加强与村民的沟通交流。村镇地区大部分村民的文化水平较低,需要政府、村委和村民持续的沟通协调,引导搬迁群众积极参与安置点和安置住房的建设,应组织搬迁群众代表或成立群众监督小组,全程参与项目的监督环节,提高搬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促进项目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企业层面
人才队伍保障。村镇工程的业主相关施工经验、管理经验不足,对于村镇项目来说,更应该加强采购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建立健全各种制度,提高采购人员的待遇,充实采购队伍[18]。采购阶段在整个村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中处于重要地位,对整个EPC 项目的进度、费用控制乃至工程质量以及安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成效。
提高成本控制能力。做好限额设计非常关键,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来源有限,限额设计会使总承包单位加大对项目的责任心,总承包单位会使用一些符合村镇特色的装饰材料来节约成本,有效降低总造价,并且还可以弘扬当地的特色文化,且总承包单位应该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业主的需求,以免后期工程变更带来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加强运营维护成本管理。事前完善相关成本管理方案、事中实时管控成本、事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形成项目经验库,为以后类似项目运营提供帮助,提高运营效率。
由于EPC 模式也是在乡村的初步尝试,每一个成功或失败的案例都具有经验价值,本文只是以陕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为例,项目不同、地区不同都具有差异性,需要因地制宜地不断优化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