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桉树无性系生长遗传分析与选择

2020-12-08陈升侃李昌荣许翠娟邓紫宇郭东强唐庆兰任世奇卢翠香陈健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树高林龄材积

陈升侃,李昌荣,许翠娟,邓紫宇,郭东强,唐庆兰,任世奇,卢翠香,刘 媛,伍 琪,陈健波

(1.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a.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南速生材繁育实验室;b.广西优良用材林资源培育重点实验室,广西 南宁 530002;2.国有高峰林场,广西 南宁 530002)

桉树是桃金娘科Myrtaceae 桉属Eucalyptus、杯果木属Angophora和伞房属Corymbia树种的统称,共800 多种,除少数树种外均天然分布于澳大利亚[1]。桉树用途广泛,可作为人造板、包装、建筑、矿井支柱、家具等用材,对生物质能源以及桉油的生产均有重要的价值,并为全世界的纸浆产业提供了最大的原料来源[2]。桉树适应性较强,并且生长速度较快,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已被广泛种植,全球桉树人工林面积已经超过2 100万hm2[3]。桉树也是中国三大主要人工林树种之一,到2015年止,我国桉树人工林面积已达450万hm2,对林业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绝大部分桉树人工林的栽培品种是种间杂种,并以杂种无性系为主,如巨桉Eucalyptus grandis、尾叶桉E.urophylla、赤桉E.camaldulensis以及细叶桉E.tereticornis间的杂交种占据了中国绝大部分的短周期桉树人工林[4],并且,少数几个杂种无性系占据了桉树人工林面积的90%左右[5-6]。桉树人工林亟需发展补充更多优良无性系,以增加品种多样性,降低大规模病虫害的风险,确保林业的稳定发展。优良无性系的选育和推广对桉树产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桉树育种首先是选择优良种源及优良单株,运用无性繁殖技术,使优良材料无性系化,获得优良纯种无性系,初步改良育种群体。在此基础上,通过杂交育种,从杂交组合中选择优良单株繁育成无性系,并通过遗传测定选择出稳定优良的杂种无性系[7]。优良纯种和杂种无性系的培育可为林业生产提供更多的选择,提高人工林品种多样性。

前人对桉树无性系选育的研究较多,如李昌荣等[8]对21 个尾巨桉杂种无性系的生长、性质和材性相关的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最终选出4 个适合进行中大径材培育的无性系;解懿妮等[9]对粤西21 个桉树无性系的生长、形态及抗风等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和综合选择,选择出3 个在生长、形态和抗风性能均表现优良的无性系;肖玉菲等[10]对4 个桉树无性系的茎部差异进行了研究,为更好地开发利用桉树提供基础。同样,其他树种在无性系选育方面的研究同样较多,如龚发萍等[11]对橄榄Phyllanthus emblica优树无性系进行了早期测定和选择;夏玉洁等[12]对22 个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无性系的树体性状进行了比较和选择。本研究通过已获得的22 个纯种和杂种无性系进行生长对比试验,评估其遗传参数,筛选优良无性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大田设计

试验材料共22 个无性系(表1),其中尾叶桉纯种无性系7 个,尾叶桉×巨桉无性系8 个,尾叶桉×细叶桉无性系4 个,细叶桉×尾叶桉无性系、巨桉×尾叶桉无性系(广林9 号,GL9)和雷林1 号无性系各1 个,以GL9 为对照无性系。于2010年6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隆安县南宁市林科所(108°00´E,23°10´N)建立试验林,试验地海拔高110~150 m,年均气温21.5 ℃,平均有霜期3~5 d,年均降水量1 220 mm,土壤为第四纪红土发育而成的中至重壤质赤红壤,厚度>1 m。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4 个区组,每个区组20 株(4 行×5 株),株行距2 m×3 m。

表1 参试无性系Table 1 Testing clones

1.2 性状观测

观测每株活立木的胸径(D,cm)和树高(H,m),胸径利用胸径尺在林龄为2、2.5 和6年生时进行测量(分别记为D2.0、D2.5和D6.0,林龄为0.5年生时由于胸径较小,未进行测量),树高利用Vertex III 测高器(瑞典Haglof)在林龄为0.5、2 和2.5年生时进行测量(分别记为H0.5、H2.0和H2.5,林龄为6年生时受台风危害,故只测定胸径),2 和2.5年生时单株材积记为V2和V2.5。

1.3 统计分析

单株材积采用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研制的速生桉单株材积计算公式[13]进行计算,公式如下:

式(1)中,C0=0.000 109 154 15,C1=1.878 923 7,C2=0.005 691 855 03,C3=0.652 598 05,C4=0.007 847 350 7。

利用SAS 软件对各性状的平均值和变异系数进行计算,并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方差分析采用一般线性模型进行,模型如下:

式(2)中:Yij为第i个无性系第j个区组的观察值;μ为总体平均值;Ci为无性系随机效应;CB(ij)为无性系×区组互作随机效应;Bj为第j区组的固定效应;Eij为随机误差。

利用SAS 中VARCOMP 程序计算方差分量,并参考林木无性系测验中重复力估算方法[14]进一步计算各性状的重复力,无性系重复力计算公式如下:

2 结果与分析

2.1 总体生长分析

所有无性系的最大值、平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如表2所示,林龄在2.5年生时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平均值分别达到17.7 m、11.8 cm和9.96×10-2m³,最大值达到23.7 m、23.0 cm 和22.96×10-2m³,林龄在6年生时胸径平均值达到14.3 cm,表明无性系的总体生长情况良好。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标准差随着林龄的增长而增大,表明林分随着林龄的增长生长性状分化变大,树高的变异系数范围在13%~22%,胸径的变异系数范围在13%~20%,单株材积的变异系数范围在32%~37%。

表2 无性系生长情况Table 2 Growth of clones

2.2 各无性系的差异性分析和多重比较

对22 个桉树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结果表明,树高0.5年生到2.5年生时区组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 水 平(P<0.05、P<0.01 或P<0.001),而区组间胸径的差异只在6年生时达到显著水平(P<0.05),表明环境对树高的影响大于对胸径的影响。林龄在0.5年生至6年生时,无性系在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P<0.001),表明各无性系的生长存在较大的差异,可对无性系进行选择,并需进一步进行无性系的多重比较。

对2.5年生时各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进行多重比较,结果如表3所示。树高H2.5大于对照无性系GL9 的无性系有H12 和H13,其均值分别达到19.2 和18.8 m,但与GL9 差异不显著。胸径D2.5大于DL9 的无性系有P6 和H12,其中P6 显著大于GL9,平均值达到14.1 cm。单株材积V2.5大于GL9 的无性系有P6、H12 和H20,其中P6 和H12 显著大于GL9,平均值分别达到13.54×10-2和12.97×10-2m³。

2.3 各性状遗传参数分析

各性状方差组分、遗传变异系数和无性系重复力的估算结果见表5。结果表明,树高的遗传变异系数范围在5.99%~13.20%,胸径的遗传变异系数范围在6.12%~7.74%,单株材积的遗传变异系数大于树高和胸径的遗传变异系数,2年生和2.5年生时分别为16.40%和15.27%。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遗传变异系数均小于表型变异系数,表明无性系生长性状除了受遗传效应的作用,还受到环境的影响。各生长性状的重复力均较高,在86.30%~93.90%之间,表明无性系生长性状受遗传效应和固定环境效应控制较强,而受随机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弱,无性系生长性状的遗传稳定性较高。

表3 生长性状方差分析†Table 3 Variance analysis for growth traits

表4 2.5年生桉树无性系生长性状多重比较†Table 4 Duncan multiple comparison of growth traits of Eucalyptus clones at 2.5 years old

表5 各性状遗传参数估算结果Table 5 Genetic parameter estimation for all traits

2.4 优良无性系选择

根据2.5年生时无性系的生长情况,无性系H12 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均大于对照无性系GL9,且树高和单株材积与GL9 的差异显著。无性系P6 胸径和单株材积均显著大于对照无性系GL9,其树高虽小于GL9 但差异并不显著。因此,选择无性系H12 和P6 为优良无性系。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 论

分析表明,无性系的总体生长情况在不受台风影响的前提下生长较好。通过方差分析表明,各无性系间的生长存在极显著的差异,需进一步对各无性系的生长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无性系H12 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均显著大于对照无性系GL9,无性系P6 胸径和单株材积均显著大于对照无性系GL9,其树高虽小于GL9 但差异并不显著,故选择H12 和P6 为优良无性系。无性系遗传分析表明各生长性状的重复力均较高,在86.30%~93.90%之间,受到遗传效应和固定环境效应控制较强,无性系生长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

3.2 讨 论

不同无性系来源的材料基础不同,具有不同的基因型,并且无性系的选育背景及水平均有差别,这些因素对无性系的生长具有很大的影响[15]。通过对22 个纯种和杂种无性系生长的研究表明,无性系间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这与之前对巨桉、赤桉、尾叶桉、细叶桉、邓恩桉、尾巨桉、巨尾桉、巨赤桉等纯种及杂种无性系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研究结果一致[8-9,16-17],说明桉树纯种和杂种无性系均存在良好的选择潜力,可选出生长较好的优良无性系。

重复力是遗传育种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在林木无性系育种中的应用潜力非常大[18]。生物数量性状的表型值是基因型值和环境效益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效应可进一步分为固定环境效应和随机环境效应。而重复力大小反映的是遗传效应和固定环境效应的大小,重复力越大,说明性状受到遗传和固定环境因素的控制较强,受随机环境影响较弱[19]。本研究中桉树无性系各生长性状的重复力在86.30%~93.90%之间,生长性状受到较强的遗传效应和固定环境效应控制,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此前的研究中,卢国桓等得到尾叶桉无性系生长性状的无性系重复力为93.66%至94.32%[20],李昌荣等得到尾巨桉无性系生长性状的无性系重复力为83.95%~91.66%[11],陆钊华等对93 个尾叶桉无性系研究得到的生长性状无性系重复力均在90%以上[21],本研究结果与此前较多桉树无性系研究的结果一致,再次证明了桉树无性系选育的有效性。

林木生长周期长,为缩短育种周期和加速育种进程,可对林木进行早期选择,而早期选择的首要问题就是确定选择时间。Kien 等对赤桉无性系的研究中发现,在2 个不同地点树高、胸径2年生时与5年生时的遗传相关系数为0.84 到0.89[22];Yang 等在研究尾细桉无性系生长性状早晚相关中发现,树高和胸径在2.5年生之后的林龄与8年生林龄的遗传相关系数均较高且较稳定[23],表明2.5年生时已经可以进行生长性状的早期选择。解懿妮等对33 个月龄的无性系进行早期选择,选出了生长、形态和坑风性能在雷州地区表现均优良的无性系[9];郭洪英等从2年生桉树无性系选择出了一批优势无性系[17]。本研究利用2.5年生无性系的生长性状数据进行优良无性系的选择,选择出了2 个胸径和单株材积均显著大于对照的优良无性系。同时,在进行早期选择的时候需结合更多的性状进行选择,如抗风性、抗病性等性状,以提高对后期可能会遇到台风、病虫害等情况的抵抗能力。

本研究仅在一个地点展开试验,并且无性系数量只有22 个,今后可进一步在多个地点展开规模更大、无性系数量更多的试验,进一步验证所选无性系的优良性和稳定性;同时,针对现阶段桉树人工林中常见的几种病害,开展无性系的抗病性研究,筛选出抗病性高、生长优良的桉树无性系。

猜你喜欢

树高林龄材积
杉木胸径性状遗传参数年龄变化趋势研究
广西一元立木材积表适用性评价
刺槐林不同林龄林分形态及植被特征分析
檫树优树半同胞子代测定林树高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川西亚高山不同林龄云杉人工林林地水源涵养能力比较研究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规律研究
人工福建柏胸径与树高关系的研究
木材材积计算方法探讨
不同种源马尾松树高与胸径生长相关模型研建
不同坡位和造林密度对四种桉树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