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育工匠,合作共赢谱新篇
——中德合作双元制本科项目的创新与实践

2020-12-08严红霞李永梅丁锴葛敬东

文教资料 2020年27期
关键词:太仓校企实训

严红霞李永梅丁 锴葛敬东

(1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江苏 南京210000;2太仓市教育局;3克恩里伯斯(太仓)有限公司,江苏 太仓215400)

如今,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新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为实现国家战略提供人力资源支撑,促进产业链、创新链和人才链融合发展。中德合作双元制本科项目建立了政府、高校、企业、行业四方协同育人机制,专业—产业、学校—企业、课程内容—职业标准、教学过程—生产过程一一对接,以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为指导,工学交替,产教深度融合,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优化各类教育资源,构建“政校行企”多元协同的应用型才培养模式。

一、实施背景

近年来,随着工业4.0行动计划、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的发展,基于太仓市对德合作的深入,太仓地区德资企业蓬勃发展,除了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外,急需大量既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又富有实践经验的技术管理人才。太仓地区有260多家德国企业,很多企业落户后就主动联系政府,希望能在太仓开展双元制本科教学。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满足德资企业的用人需求,在苏州建雄职业技术学院双元制人才培养的基础上,经过两年多的沟通酝酿,中德合作太仓双元制本科项目应运而生,2017年由太仓市人民政府、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德国巴符州双元制大学、在太仓德国企业四方共同举办的中德合作“太仓双元制本科人才项目”正式启动,填补了国内本科层次双元制人才培养的空白。

该项目引入德国巴符州双元制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得到了巴符州经济部的大力支持和推动,通过产教融合,把“工匠精神”培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直接为德企“量身定制”高层次技术管理人才。这是东南大学成贤学院主动对接江苏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积极尝试,开创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双元制新模式,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培养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效。首批毕业生获得了企业的一致认可,就业率达到了100%。

二、实施过程

1.搭建“政校行企”四轮驱动的培养平台。

中德合作“太仓双元制人才项目”成立了由政府、高校、行会、企业四方组成的项目领导小组,负责对项目的目标定位、管理体制、办学规模等方面进行指导、审议和决策。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和教学督导委员会。工作小组成员包括太仓市教育局、招商局代表、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德方高校项目代表及企业代表,负责项目的日常运行,包括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计划制订、课程体系落实、实践环节安排等,教学督导委员会则负责项目质量的跟踪,督促、检查、解决项目执行环节出现的问题。

政、行、企、校四方联动机制极大地调动了行业、企业参与高等教育的积极性,形成了地方政府与行业、企业共建,国内高校和国外高校联合培养的办学格局。通过构建政府、高校和企业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四方联动的培养平台,实现了校企合作互利共赢,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图1 “政校行企”四轮驱动的培养平台

2.构建多层次、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项目建立了由企业专家、行业顾问、国内外高校教授组成的教学指导委员会,进行不定期的走访、座谈、调研、问卷调查,了解机械制造业行业企业对本科层次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听取行业企业专家对高校人才培养方面的意见,调研了长三角地区机械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和薪酬待遇,确立了中德合作太仓双元制项目的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企业行业岗位需求,将机械类专业核心课程进行整合重组,设置了“机电液类、机械设计类、机械制造类、设计制造信息技术类”四大类课程,删掉了校内金工实习、数控实训、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增加了18个月企业轮岗,通过企业真题真做的项目式培训,采取学徒式培养,实践教学内容同生产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与训练的积极性,按照“专业基本能力、专业拓展能力、职业实践能力”三个层次构建了“多层次、模块化”课程体系。

3.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中德合作太仓双元制人才项目”引进德资企业的高水平工程师进行为期18个月的学徒式指导;德国巴登—符腾堡双元制应用技术大学MRFischer承担跨文化课程,集中授课16学时,丰富了师资团队;学校指派了留德多年的专业教师全程指导学生学习,参与“双元”培养,并兼任“学习导师”,教师深入企业项目团队,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校企共同指导学生实践、参加技能竞赛、大学生创新计划、协助企业申报各类课题项目,深化产学研合作。国内国际结合、校内校外融合的国际化师资团队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实习管理等方面密切联系,实现高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的优势互补,融合融通实现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保证“中德合作太仓双元制”项目质量。

4.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项目以校企合作机制为基础,以“共建、共享、共赢”为原则,与知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与克恩里伯斯(太仓)有限公司建立了工程技术培训中心,作为第一家落户太仓的德资企业,该公司秉承德国百余年精湛技术和工艺,结合企业生产线运行情况,承担本项目学生的精加工实训任务,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实训效果良好。项目依托企业资源,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基地,在人才培养、技术转化、校企合作、师资培训等领域紧密开展合作,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5.构建多元协同人才评价体系。

项目建立了多元协同的人才评价体系。以企业需求为基础,结合机械类本科毕业生必须掌握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校企双方制定了多元协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在理论学习阶段,根据学校的教学评价要求,运用数据监测、学风调研、成果反馈等方式保证教学质量,企业通过座谈、调查等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业;在实习阶段,从工作态度、工作业绩、考勤情况、论文情况等多方面设置权重,通过企业员工管理、每日反馈、每周检查、每月小结,综合应用现代教育手段,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保障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客观。

三、主要特色和成效

1.构建了理实一体、定岗双元的人才培养模式。

项目实施政府、高校、行业、企业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四方联动的培养模式,形成了地方政府与行业、企业共建,国内高校和国外高校联合培养的办学格局,实现了校企合作互利共赢,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图1 双元制培养模式

如图1所示,项目以培养高层次技术管理人才为目标,搭建了政校行企联合培养平台,以通识教育、学科基础教育、机械专业教育、经济管理专业教育、工程项目实践教育完成机械类专业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工程素养、创新意识、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辅以18个月的企业实训,每3个月循环往复,理论联系实际,工学交替,最终实现企业的人才定制。

2.整合优化,形成了层次性、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项目结合机械类行业发展动向,在机械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指导下,与高校教师、行业专家、德方顾问、企业专家反复磋商讨论后调整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课程体系。根据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对通识教育、科学基础教育,机械专业教育、管理专业教育充分优化整合,形成多层次、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在基础教育阶段,采用英语、数学分级教学、专业英语强化、口语训练等途径形成了多层次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科学素养、专业能力;在专业教育阶段形成了“机电液、设计、制造、软件”等模块化课程,将企业生产实践融入教学内容中,变成了教学案例,使课堂教学内容对接企业生产实践,构建了“层次化、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3.形成了专兼结合、校企联合的双师型优质教学团队。

师资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础,项目依托企业行业资源,引入国际化师资和企业资深专家团队,参与理论课、实践课的讲课及项目实训指导,校企共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一方面,企业实训期间,由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工程师进行学徒式指导,另一方面,学校引进实战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提高高校教师的工程素养和实践能力。同时,依托太仓德资企业的人力资源和德国双元制大学的师资,引进国际化师资,以“亿迈齿轮”为代表的德资企业的外籍培训师,在实习期间给学生提供高水平的指导。国际化和企业人力资源相结合的师资团队,为本项目教学质量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4.建立了过程跟踪、效果反馈的质量保障机制。

为保障教学质量,项目建立了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过程跟踪、效果反馈的监督与循环反馈机制。通过学生网上评教、学生处学风监控、教学专家督导听课、教学团队总结评价等为主体的过程跟踪质量监控体系,对教学过程的相关环节进行有效跟踪、监控与反馈;在校外实习阶段,参照德国高校的标准,制定了实习手册,明确了实习阶段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5.实现企业个性定制,满足学生多元发展。

“太仓双元制人才项目”引入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直接为德资企业“量身定制”高层次技术管理人才。项目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学校应用型定位出发,以高层次技术管理人才培养为核心,整合利用校内外和国内外的优质教育资源,针对太仓地区德资企业人才需求,设置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工业工程方向)。企业根据自身人才需求状况选拔学生,制订3年培养计划;学生根据职业发展规划选择心仪的企业,双方经过面试沟通、双向选择,签订培训合同,后三年企业直接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课程内容的开发,校企共同建模块化课程、双师型师资队伍、实验实训中心,将企业优势资源融入各个教学环节,实现学生的个性多元发展。校企共同探索双元制本科项目的专业特色和课程体系,健全完善需求导向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既掌握机械专业知识又懂得经济知识、富有实践经验的管理人才,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6.形成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稳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项目密切关注学生和企业的多样化需求,根据企业的岗位要求和学生的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充分挖掘整合学校和企业各类资源,为学生群体提供专业学习与个性发展的分类指导,通过课程选修、技能竞赛、大学生创新立项、项目实训等途径,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可迁移能力。开展经常性调研座谈,及时了解学生需求,针对性地推出学习方法、时间管理、职业素养等系列培训活动。项目学生在班风学风、专业学习、实践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均获得一致认可。首届毕业生圆满完成学业,均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实现了高质量就业。

四、项目推广和展望

“太仓双元制本科人才项目”建立的“政校行企”四方联动的产教融合培养平台,体现了多元跨界、跨区域、整合创新等新特点,应用价值如下:

1.“政校行企”四方联动培养平台实现了政府、高校、企业、行业“四方联动”,践行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教学理念,为地方性、行业性高校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宝贵经验。

2.在“政校行企”四方联动培养平台的基础上,高校与地方高新技术企业建立深层次、全方位合作,促进地方性、行业性高校内涵建设,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校地合作、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还有深厚的合作潜力,对推进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

3.“太仓双元制本科人才项目”为企业行业定制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示范,为实现学生就业乃至创业提供了多重保障。只有各方合作共赢,才能保障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不断扩大规模,形成良性循环。政府、高校、行业、企业各方需要寻求更多的合作基础,探索灵活创新的合作机制,持续改进,不断优化,实现项目的规模发展。

猜你喜欢

太仓校企实训
安策阀门(太仓)有限公司
安策阀门(太仓)有限公司
安策阀门(太仓)有限公司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江苏太仓元代古木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