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信息技术教材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路径探析

2020-12-08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课标模块学科

◎ 胡 杨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 年版)》(以下简称《2017 版课标》)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重构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与结构,进一步提升了课程的育人价值,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与2004 年版课标相比,《2017版课标》在课程目标、内容和模块结构等上都作了全面的修订。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有: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以学科核心素养统领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按照学科特征梳理出了学科大概念,重构了课程的内容与模块;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以确保教—学—评的一致性;倡导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以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直接重要的依据之一。教材是落实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的具体载体,需要让课程内容体系化、结构化,为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提供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有逻辑、有系统、易被理解和掌握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支持。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笔者参与了沪科教版《高中信息技术》(2017 版课标)的研发,与编写组一起对课标作了充分的研究和分析,对学科核心素养所蕴含的丰富内涵进行了解析,我们采取了以下路径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研究模块内容,对标学科核心素养

《2017 版课标》从“人与技术”“人、技术及问题解决”“人、技术与社会”三个层面分析了信息社会公民必备的信息素养,界定了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信息社会责任。[2]

《2017 版课标》将学科的学习内容分解成2 个必修模块、6 个选择性必修模块和2个选修模块。模块之间既有联系,又有不同。我们编写每个模块的具体路径为:首先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领会“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内涵,分析每个模块所对应的具体学科核心素养,然后详细列出每个模块下各条课标内容要求可能对应的该模块的学科核心素养,即分析出学生学完这一内容后可能达到的学科核心素养水平。例如,必修1 模块中的1.5 条内容要求是“根据任务需求,选用恰当的软件工具或平台处理数据,完成分析报告,理解对数据进行保护的意义”,编写组参考《2017 版课标》中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将该条内容要求细化,再归类到对应的学科核心素养(见表1)。

表1 必修1 内容要求1.5 对应的学科核心素养

我们精细分析出每一条内容要求背后所蕴含的学科核心素养,把它作为编者在选择、组织和编排教材内容,设计学生活动,设计评价等的重要指标,使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贯穿教材内容的始终。

二、依据学科大概念,分析模块内容的下位概念

《2017 版课标》按照信息技术课程特征和知识技能的逻辑体系明确了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四个大概念:数据、算法、信息系统、信息社会。[3]这四个学科大概念既是学科体系结构的核心,也是学科思想和知识的载体,是学生全面认识学科核心的四大方面。

《2017 版课标》对每个模块提出了具体的内容要求,教材编者可以围绕学科大概念选择、梳理、组织学科知识,架构起教材内容的知识框架,用这些知识框架来承载学科思想、学科观念、学科方法和价值意义。以《信息技术 必修1 数据与计算》为例,课标内容要求是“数据与信息”“数据处理与应用”“算法和程序设计”三个部分内容,编者按照该内容要求和学科大概念设计成四个单元,然后对应学科大概念分解成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多个核心概念(见表2)。

通过学科大概念,可以厘清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以确保必修教材和选择性必修教材、选修教材之间的有机衔接。以《信息技术 选择性必修6 开源硬件项目设计》为例,利用学科大概念,可以清晰地发现它与必修1 教材和必修2 教材的联系(见图1)。在编写教材时,便可以此为依据搭建合理的难易梯度,落实各册教材之间的衔接和呼应,做到核心素养培养层层递进。

表2 各单元的核心概念(必修1)

图1 选择性必修6 模块与必修模块的关联

三、以项目化学习编排学习内容

《2017 版课标》明确指出,“课程倡导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1]基于真实情境的项目化学习活动是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最有效途径。

沪科教版教材安排的项目学习,选用基于真实问题的项目研究过程为主线,展开内容学习,使教材学习内容情境化:通过剖析真实的项目研究过程,辅以“核心概念”“知识链接”,帮助学生了解学科思想方法,理解相关核心概念,掌握具体技能;通过“思考与讨论”“活动”“数字化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实践体验和自主学习;设计具有一定开放性的面向真实情境的项目任务 “单元挑战”,完全让学生自主完成,不仅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行动能力,更是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以《信息技术 必修2 信息系统与社会》项目三“分析电子点餐信息系统——认识计算机和移动终端”为例(见表3),教材通过正文引导学生将餐饮行业传统的人工点餐业务流程与电子点餐信息系统的信息处理过程加以联系,认识电子点餐信息系统中的计算机和移动终端;通过“活动”给学生提供深入探究或总结复习的实践任务;通过“知识链接”帮助学生整理和归纳与本项目要落实的核心概念“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相关的知识要点,再配合其他小栏目,为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抓手”。

表3 项目三的内容编排

四、设计多样化的评价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评价可以促进学习,可以检验目标达成程度。除了自评、互评等评价方式外,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和评价内容的精细化程度,可以影响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度。通常评价与目标相联系,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设计的单元学习目标和项目目标,可以直接引领核心素养的培养。

以《信息技术 必修2 信息系统与社会》第四单元“做合格的数字公民”为例,在单元和项目一开始就设计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评价;在各个项目中的“思考与讨论”“活动”以及单元的“单元挑战”环节都设置过程性评价;在单元结束时,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分解评价要点,设计单元评价表。这些评价可以较好地改变过去仅单纯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做法,可以更关注学生的学业成就,以及学生解决现实问题和团队合作等多种能力,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能仅靠教材来实现,还需要教学层面和社会环境的共同支持,但教材提供的资源一定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最直接的抓手。

猜你喜欢

课标模块学科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学科新书导览】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超学科”来啦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转化策略”在课标卷选考题中的应用途径探析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