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邓铁涛医案的数据分析看五脏相关性

2020-12-08龙文醒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1期
关键词:医案五脏病案

龙文醒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0 引言

在我国当代中医体系中,邓铁涛教授为著名学家,其所著《邓铁涛医案与研究》对其与其学生在跨度呈60年间所执行医案63类、258例予以收集,经由对此书分析,可对邓老学术思想与渊源、临证思路与方法以及素日所用药基本特点予以完整呈现。故总结书中医案,以实现对邓老用药规律的归纳与解析,并对其学术思想运用方法与效果予以探讨,可实现后代学者对邓老学术思想、临床经验予以传承并发扬,并经此对新的思想予以提炼,推动相关治疗方案更为全面且完善[1]。

近30余年来,在五脏相关学说方面,邓老始终以此为倡导,并不断对相关领域予以拓展。针对五脏系统这一多层级功能结构表现以及其多维联系立体网络创建,对人体系统的复杂性予以充分的体现,同时隐含其非线性特征体现,为中医体系天人合一理念的具体呈现。为对此学说予以考察,笔者即以邓老病案为依据,以此为出发点,展开对其临床医案的深入研究与分析,以期对其辨证思路、用药方案予以直观反映,并对其学术脉络进行进一步的探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基于《邓铁涛医案与研究》,对其中所记载258例医案,以及所涉及63类病种(涵括内、妇、儿、外科等),取其中记录最为丰富的神经肌肉疾病共计55例、消化道疾病共计32例以及心血管疾病共计51例予以分析,所占总病案比例依次为21.3%、12.4%、19.8%。

1.2 病案选择。本研究原计划为针对病案中所记载所有病例遵循每一大类进行分类统计,但考虑到除上述占比较高三大系统病例外,其余类型的涉及样本数不足30例,缺乏共性可研究性,因此仅取上述三类疾病施以数据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对所涉及心脑血管、神经肌肉、消化系统等多种病症的用药规律,及其过程中五行五脏所表达出的相关性予以科学探究,先针对各病种中所予记录的中药依据单味药物实施统计,而以每一诊为1个病案处置,统计为1次,若复诊时有同种药物再次出现则予以记录2次,对总次数依次方法予以统计后,针对前20种应用最为频繁的药物为基础进行分析,并由多至少实施排序。随后以由江苏新医学院编撰,经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于2002年出版的《中药大辞典》对其中所涉及每一味药物进行查找和归经,对于归经不明确药物予以由雷载权负责主编、经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药学》、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编撰,经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再行仔细查找,并予以书面记录;对于所涉及千斤拔在中药商品知识编写组所编撰的、经由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药商品知识》一书中查得,判定归属肝肾经。随后将药物出现次数进行统计,并将其所归入脏腑的次数同步予以统计,若药物于多脏腑归属,则针对每个脏腑施以单独计数,确定某一类疾病中各脏腑所予呈现出的频率,并以百分比予以展示。针对病案中所记载的重症肌无力中,所选病案强肌健力饮,方剂中含有党参、当归、黄芪、陈皮、升麻、杜仲、五爪龙、肉苁蓉、柴胡、白术、甘草,每味药剂出现1次即予以1次计数;其中当归的头、尾及身均予以当归统称,针对谷麦芽予以统一计数,不再进行具体的类别划分;对于甘草因于方中仅起使药用,而无特殊治疗效用,故可将其删除,且不纳入脏腑。

2 结果

对上述步骤完成后,笔者详细统计结果如下表1-6所示。

表1 治疗神经肌肉疾病(共55例)药物出现次数及归经表

表2 治疗神经肌肉疾病五脏系统出现频率统计表

表3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共51例)药物出现次数及归经表

表4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五脏系统出现频率统计表

表5 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共32例)药物出现次数及归经表

表6 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五脏系统出现频率统计表

3 结果分析

经对上述三类系统疾病治疗用药分析,可见各自用药核心均呈现差异性,但五脏系统于其中均有涉及,且脾(胃)系统表现出更高的呈现频率,分别为:30.01%、29.09%、35.90%,此结果与邓老所提出应充分重视脾胃这一观念完全契合,为其用药特色的又一体现。另外,在针对神经肌肉的研究中,肝胆系统以24.82%出现频率居于第二位,肾(膀胱)系统以22.04%的出现频率居于第三位,同比其他脏腑系统具有更高的出现频率。而对神经肌肉疾病病案进行解析与统计,发现重症肌无力居于多数,而与之相系的脏腑多为脾肾,故取治疗方案时,邓老亦以补益脾肾为主,故所涉及脾(胃)、肾(膀胱)系统所出现的次数最多,且患者几乎均有累及肝脏的表现如眼睑下垂,因而肝(胆)系统相较于肾(膀胱)出现频率更高,亦属正常现象。另一方面,在心脑血管疾病系统中,肺(大肠)以27.96%的频率出现,同比于脾(胃)系统处于相当水平,而较其他各脏腑系统远远居于更高水平,考虑对于该类病患而言,心血管疾病居多,且其所表现出的气促、咳嗽等症多为肺(大肠)系统病症,故邓老对此予以益气除痰处理,方中对归于肺经药物予以选用,因此对于该系列病症涉及脏腑频数的计数统计中,肺、脾频率最高;针对消化系统病症,脾(胃)频率较高,其他系统处于相当水平,提示该类病症需以脾胃医治为核心,进而对其他脏腑予以兼顾。综上,邓老于此三类疾病进行辩证治疗时,尤为重视脾胃,并提倡多脏同治,谨遵五脏相关观点。

邓老在其理论体系内将五脏视为人体五大体系,书中病案所涉及的药物相关应用数据整理与收集、脏腑呈现出的频数计算与所体现结果均充分显示五脏即整体,并在后续的病情持续进展中呈现出彼此影响与联系的状态[2-3]。其中作为人体后天之本的脾胃,更是颇受临床重视,强调脾胃安则五脏安[4-5],故在临床施治过程中,需从五脏相关这一核心点出发,在核心脏腑救治同时兼顾五脏同治。

猜你喜欢

医案五脏病案
数据库技术在古代中医医案整理中应用研究进展
基于中医“五辨”思维探讨医案研读方法*
从五脏角度探析沈氏女科学术思想
读中医医案应去伪求真*
病案突进
病案信息化在病案服务利用中的应用效率分析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茶香沁心脾 茶方养五脏——乐氏同仁茶饮
漫画
医院病案管理与改进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