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功能康复治疗对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评价

2020-12-08周宪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1期
关键词:胫骨膝关节骨折

周宪华

(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山东 济宁 272100)

0 引言

胫骨平台骨折是骨科疾病比较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由于膝关节的基础是胫骨平台,主要起运动和承重的作用,所以一旦胫骨平台发生骨折,将会对膝关节的结构造成严重影响,如果膝关节的系统遭到破坏,就会形成膝关节功能障碍[1-2]。微创内固定术在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中属于一种有效方法,但术后仍产生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情况[3]。因此,如何避免患者术后发生膝关节功能障碍,已成为临床需要重视的问题。有学者认为,系统功能康复对恢复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具有积极作用。鉴于此,本文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其应用系统功能康复的有效性,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主要为我院所收治的300例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为研究时间,并且通过随机的方式(数字表法)将研究患者分为两组,每组为150例。具体研究对象资料如表1所示。

表1 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将收集的两组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的数据全部纳入统计学软件中,实现对数据的分析,可以知道患者的一般资料数据虽有差异,但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患者诊断符合国家医学会颁发的胫骨平台骨折诊断标准。②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本次研究调查,自愿参加。排除标准:①患者本人及其家属未同意参加本次研究调查。②软组织损伤明显、开放性骨折的患者。

1.3 方法。对照组【传统康复疗法】:依据实际恢复情况,于术后1周行肌力训练,于术后4周行屈伸训练,于术后3个月行负重训练。观察组【系统功能康复治疗】[4]:①肌力训练:医务人员需要在术后告知患者进行收缩训练的内容,针对患肢训练10s左右,接着重复练习,每天坚持训练。术后1周练习抬高支腿,直至感觉肌肉酸痛,10 s/次,4次/d。术后6周,可根据骨折的愈合情况进行强化训练,脚上绑沙袋,坐在床前,训练屈伸运动,之后可逐渐增加沙袋的重量,直至身体感到极限为止,每天坚持练习。②关节活动训练。术后3 d可展开CPM机训练,30 min/次,3次/d,之后根据伤口愈合情况调整活动范围,若在训练的过程中出现疼痛,可通过药物进行止痛。训练1个月后,可在床上展开屈伸运动,根据实际情况扩大屈伸范围,直至肌肉疲劳,重复训练,3次/d,30 min/次。术后3个月,可以适当的进行延伸训练,必要时进行极度屈伸训练,可通过墙壁或椅子练习下蹲。③平衡步态练习。术后1周可训练下地行走,10周后可借助步行器练习行走;训练不负重行走,后面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增加负重。术后3个月独立行走,至少30 min/次,可适当的调整训练时间,在训练期间保证自身安全。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膝关节评分系统(HSS)、治疗效果。其中治疗效果的评价标准为[5]:优:HSS评分>85分;良:HSS评分在70-84分之间;可:HSS评分在60-69分之间;差:HSS评分<60分。

1.5 统计学分析。将所有研究数据纳入SPSS19.0软件,其中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χ2检验。判定统计学差异的标准为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HSS评分对比。在治疗之后针对这两组患者术后HSS评分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术后3、6、12个月的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对比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术后HSS评分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术后HSS评分对比(±s)

组别 例数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 术后12个月观察组 150 71.55±13.82 79.18±14.42 87.22±15.02对照组 150 62.34±12.61 72.40±13.85 76.78±14.55 t - 6.029 4.153 6.114 P -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将所得数据全部纳入统计学软件中进行详细的分析对比,能够发现明显地差异,如表3所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一般选择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但治疗后容易发生并发症,比如膝关节功能障碍等。随着微创内固定术在近年来的不断完善,对于膝关节损伤有所缓解,但由于患者的要求较高,需要在术后加强关节功能的康复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最大限度的恢复膝关节功能[6]。在内固定术后通过系统功能康复治疗能够针对患肢进行有效训练,改善关节功能,从而恢复行走的稳定性[7]。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我院300例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应用系统功能康复治疗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术后3、6、12个月的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对比分析得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6.67%),差异显著,P<0.05。说明系统功能康复治疗应用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中具有积极的临床作用,有效提高康复治疗的效果。这是因为系统功能康复治疗主要包括肌力训练、关节活动训练、平衡步态训练三大内容,是一种以运动疗法为主的全面康复训练,自始至终以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康复主动治疗效果为治疗目的,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恢复正常生活[8-10]。

综上所述,系统功能康复治疗对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康复具有积极影响,可以提高康复治疗效果,改善膝关节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胫骨膝关节骨折
胫骨内侧开放楔形高位截骨术中矢状位截骨倾斜角度对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影响
王阿姨骨折康复记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3D技术打印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应用及护理
青少年双侧胫骨近端对称性疲劳骨折1例
膝关节术后助行器的选配及使用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中长跑运动员膝关节常见损伤及其致因
户外徒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与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