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腔粘接固定修复中常见的临床问题及对策

2020-12-08谢志刚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1期
关键词:粘接剂贴面牙本质

谢志刚

(南京金陵口腔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0)

0 引言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食物中含糖量多的食物也增多,尤其大多数年轻人由于缺乏锻炼导致身体免疫力低下,刷牙频率和次数不当导致人们的牙体问题也逐渐增多。目前临床上,口腔修复技术也不断完善,成为一项最具有应用价值的技术,粘接固定修复中使用的材料的质量和舒适度也不断得到提升,使得在修复关于牙齿的常见问题中例如龋齿、牙齿缺失和缺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有一些问题也会在口腔修复的过程中出现,会降低口腔修复质量,对牙齿造成损害,所以要降低这些常见问题的发生率,研究出最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本文分析了口腔修复的临床问题,研究其治疗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对象为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60例口腔粘接固定修复患者。其中女26例,男34例,年龄25-55岁,平均在(34.21±9.97)岁,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回顾分析参与患者的病例报告并记录出现的问题,统计术后问题,对发生的问题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1.3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项分别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选取的60例患者中出现2例瓷贴面粘接失败占比3.33%,4例纤维桩粘接失败占比6.66%,6例染色着色占比10%,12例术后牙齿敏感占比20%,以上情况在进行积极的治疗之后,均明显好转,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实际口腔粘接固定修复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统计(n,%)

3 讨论

口腔粘接固定修复是治疗常见的牙齿缺失、牙体缺损以及龋齿等问题的常用方法,主要是通过使用优良的口腔修复材料以及专业的处理技术来预防和治疗牙齿出现的各种疾病。口腔粘接固定以及修复手术的优势是伤害性小,只需要切割小部分的牙体组织,粘接材料的固定性较强,耐磨性较好[2]。由于科技的进步,粘接牙齿的固定材料以及修复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改善,如果选择不合适的粘接材料和不规范的操作技术都会引发各种临床问题的出现。本次研究中,选取的60例口腔疾病患者中出现2例瓷贴面粘接失败占比3.33%,4例纤维桩粘接失败占比6.66%,6例染色着色占比10%,12例术后牙齿敏感占比20%,由数据可知,应该重视起口腔粘接固定修复手术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术后的问题,尤其是牙齿敏感,积极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3.1 牙齿敏感的诱因与对策分析。本研究中共有20%的患者出现了牙齿敏感问题,牙齿敏感症又称牙本质过敏,是各种牙体疾病共有的一种症状:凡是使牙 釉质受到破坏而使牙本质暴露的各种牙体病,如龋齿、磨损、外伤以及牙龈萎 缩、牙颈暴露等都可能引起牙齿敏感。当牙齿接触到冷、热、酸、甜或机械刺 激(刷牙、咬硬物等)刺激后,突然产生异常酸痛感,刺激去除后,症状消失则可判断为牙齿敏感。牙齿敏感是在口腔粘接固定修复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并且无论采取何种材料及方法都会现敏感问题。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修复过程中,大范围使用全酸蚀,造成与牙接触的玷污层被破坏,使牙本质小管暴露,术后咀嚼会刺激到神经末梢[3]。另一个原因是,由于粘接剂具有挥发性会渗入到牙本质小管内,在粘接处产生气泡也会诱发过敏反应。为了有效预防术后牙齿敏感问题的发生,需要严格把控操作流程,注意操作细节,选择合适的酸蚀方法和脱敏剂,为了确保酸蚀面积和深度到达修复要求且不超过正常范围,还要精确计算酸蚀时间,保证手术过程中牙面处于湿润状态,降低粘接剂的挥发性,使用以上方法来减少术后牙齿敏感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舒适满意度。

3.2 染色着色的诱因及对策分析。本研究中共有10%的患者出现染色着色现象,占比较小。一些患者在牙齿修复后会出现染色或着色的情况,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牙体组织与粘接材料间偶尔会出现粘接不紧密存在微渗漏,导致液体、细菌、色素等进入。轻微的害处就是影响牙体的美观,损害牙齿健康,严重者会引起牙体组织深部的龋损,牙周病或者牙槽骨症等。为了有效预防此类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对于存在手术高风险的龋齿患者选择特定的粘接剂,在操作流程上选择分层填充技术,从而很大程度的减少聚合收缩反应的发生,增强牙体与粘接剂的密闭性。第二:修复的全过程中要观察修复体周边情况的良好性,更要着重观察继发龋。医护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敏感性,在情况允许下,尽可能选择微创技术,从而有效降低不必要的损害。

3.3 瓷贴面粘接失败诱因与对策分析。本研究中共有3.33%的患者出现瓷贴面粘接失败现象。人们为了不影响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形象对于前牙修复要求较高,临床上对于前牙修复会考虑瓷贴面和全瓷冠修复,全瓷冠修复的优势是耐磨损性和生物相容性比较好,层次感能够与天然牙齿相媲美,劣势是全瓷冠需要磨除较多的牙体组织,易造成牙本质敏感,严重时可能引起牙髓炎症。瓷贴面修复是借助厚度上较全瓷冠偏薄的瓷修复体,将其粘接到前牙唇面上,覆盖和修复变色和缺损的牙齿,优势就是修复过程中也无需大量磨除牙体组织,避免了对牙髓不必要的刺激,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4]。牙齿修复过程中,极少患者会出现瓷贴面粘接失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选取了不合适的粘接材料,粘接性较差导致脱落。目前临床上主要选用光固化和双固化树脂的粘接材料,两种材料比较,双固化性能较好,缺点就是美观性较差,使用时间过长时易发生变色。光固化色泽美观,耐磨性好,强度高,缺点就是不能马上进食。选择两者进行修复时,若瓷贴面高度大于2 mm采用双固化,小于2 mm采用光固化[5-7]。

3.4 纤维桩粘接失败的诱因与对策分析。本研究中共有6.66%的患者出现纤维桩粘接失败现象。牙齿修复过程中,纤维桩粘接失败同瓷贴面粘接失败一样,都极少会有患者出现此类问题。临床上,会采用树脂粘接剂对患者牙齿纤维桩进行处理,因为树脂粘接系统有着较强的粘接强度和封闭性功效,这些优势可以达到较理想的纤维粘接效果。此外,树脂粘接剂存在一个普遍特性就是湿润性,该特性可以进一步增强粘接性及其他性能,因为湿润特性促使纤维桩表面发生化学反应。树脂粘接剂还可以渗入纤维桩孔内,达到机械扣锁效果,较好的保护纤维桩避免损坏,对纤维桩表面进行喷砂、硅烷化等预处理,增加纤维桩与材料之间的化学结合和机械固位力,进而提高纤维桩的修复效果[8-9]。

综上所述,在口腔粘接固定修复过程中,会存在许多临床问题,术后也会出现相应的并发症,但是这些问题都是可以尽量避免发生的,所以一定要在修复过程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诊断,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修复粘接材料以及恰当的修复工艺,并且提高整体修复水平和质量,让患者的满意度和舒适度都达到理想的状态。

猜你喜欢

粘接剂贴面牙本质
通用型粘接剂对牙体组织粘接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不同预备方式前牙瓷贴面修复临床应用效果的对比研究
激光联合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
烧结温度对粘接剂喷射技术制备420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Er:YAG激光联合生物活性玻璃对封闭牙本质小管效果的研究
数字化评估CAD/CAM个性化基台与成品基台影响粘接剂残留的体外研究
可摘戴临时贴面的临床研究
关于某综合楼外墙贴面砖脱落原因的探讨
英国贴面礼,分寸不好拿捏
粘接剂对摆部件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