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综合护理对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研究
2020-12-08方槿钰
周 旋,方槿钰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妇产科,湖北 武汉 430080)
盆腔疾病是女性人群中发病率比较高的疾病,部分患者需要采用手术方式治疗,但是由于此病的恢复期比较长,易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所以一定要及时做好准备预防工作[1]。加速康复外科理念(FTS)是一种新型的外科康复理念,是在围手术期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缓解治疗对于病人造成的严重反应,来加速病人康复。本文探索了其对于行妇科盆腔手术的高危人群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本院进行盆腔手术的患者78例,纳入标准:(1)患者术前无下肢静脉血栓;(2)均进行盆腔手术;(3)无凝血方面疾病。78例患者中,28例行腹腔镜手术,19例为子宫全切术,17例做开腹手术,14例为恶性肿瘤切除术。按照就诊序列号分为2组,各39例,研究组年龄22~68岁,平均(48.9±6.7)岁,研究组年龄20~71岁,平均(49.2±5.8)岁。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综合护理,具体如下:
1.2.1 术前护理
采集患者空腹8 h以上静脉血液5 mL,术前进行相关指标测定并据此进行术前风险评估,对患者进行手术相关知识及预后的健康宣教,展开心理护理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预防性应用低分子量肝钙素等药物。术前1 d嘱患者多饮水,必要时进行静脉补液,提高静脉注射成功率,减少对局部血管的损害,晚上和次日清晨对患者进行灌肠清洁,术前8 h监督患者禁食,术前4 h禁饮。
1.2.2 术中护理
入室后为患者穿好弹力袜,做好体位摆放,手术时间较长者在其足关节下方放置约5 cm厚度的小沙袋,使患者小腿肚与身体呈一定夹角,防止血流不畅,调整手术床至合适位置,便于加速患者静脉血流速度。术中动作轻柔避免按压造成血流不畅,若手术时间过长可给予静脉滴注右旋糖酐7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预防血栓形成[2]。
1.2.3 术后护理
(1)肢体锻炼:术后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引导其于床上主动训练,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坚持肢体按摩,由远端逐步推向近端,每次按摩时间不少20~30 min,以确保效果;通过人力挤压腓肠肌、环转足踝等方式加快股静脉血流速度。(2)抗血栓压力泵:气压疗法是借助器械实施躯体松弛、压迫以达到肌肉组织深度按摩、局部血液循环重建目的保健手段。该装置通过合理调控加压、减压模式,能够使腿部肌肉张弛有度,如同人体正常行走时的运动状态,从而促进血液流通,有效防治血栓[3]。研究证实于术后3 h内开始首次治疗,将压力值范围控制在60 mmHg内,保持5s循环一次的速度为患者持续治疗15 min效果显著。另外,采用间歇式气压疗法模式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治疗的效果更佳。(3)足底静脉泵:足底静脉泵是另一种气压疗法,该装置通过作用于足底,使足底血流状态在气压的强力冲击下得到改善。医用弹力袜:医用弹力袜是应用特殊材料制作的压力袜,它自带压力模式,符合人体血流动力学相关标准,能够有效消除静脉瘀滞,改善下肢静脉血液循环。(4)弹力绷带:弹力绷带可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进行松紧度调整,给予患者双下肢适宜的压力,进而增加回流,改善循环。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20.0,计数资料(n,%)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研究组有1例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程度为轻度2.56%;对照组高危人群中有5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12.82%,其中3例轻度,1例中度,1例重度,比较差异具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盆腔疾病是女性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部分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但因恢复时间较长,易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因此,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变成了护理工作中的重点。
血浆D二聚体是临床测定栓塞的一个重要指标,若该数值偏高则应警惕高凝状态引发血栓性疾病。因此术前应注重血浆D二聚体等相关指标的检测,另外术中患者血管壁大范围受损导致胶原暴露进而活化了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加大了髂静脉血栓形成风险;术后患者长时间卧床,使得术前麻醉扩张的静脉丛壁松弛,易于形成血瘀;围术期的饮食干预及术中出血造成的循环量不足也是血瘀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围手术期以快速康复外科为指导理念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显示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拴的发生率及程度均优于对照组,证明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拴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综合护理在妇科盆腔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可促进患者恢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