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旅游扶贫的乡村振兴规划研究
——以广西龙州县为例
2020-12-08魏超
魏 超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福建漳州 363000)
0 引言
乡村旅游是乡村地区重要的产业业态,是促进乡村地区经济发展、居民就业增收的有效途径。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指出要精准识别扶贫对象,重点解决连片特困贫困地区脱贫问题。2013年,习总书记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概念,同年国务院制定出台了《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标志着我国的扶贫工作由粗放式扶贫向精准扶贫转变。2014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次年9月中国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导全国各地开展乡村振兴工作。
综上足见,乡村振兴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事关“两个百年目标”实现的重要发展战略,与扶贫攻坚相辅相成。乡村旅游以其强大的经济带动、产业活力等优势,在国家扶贫攻坚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了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手段。基此,众多学者纷纷对乡村振兴展开了研究。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关系密切,相辅相成,诸多学者关注二者的关系问题。单士兵(2018)认为要实现乡村地区的振兴,摆脱贫困是基本前提条件,要协同推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1]。李重霖(2018)认为脱贫攻坚解决“脱贫”问题,乡村振兴工作,解决的是发展道路问题,解决“致富”问题,脱贫攻坚工作为乡村振兴打牢基础[2]。在此基础上,学者们开始研究这两大战略的有机衔接。刘奇认为需要从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目标入手[3]。高强提出要长短结合发展乡村产业、因地制宜改善贫困村发展条件和压茬推进移民搬迁[4]。乡村旅游扶贫是国家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手段,相关的研究众多。一些学者对乡村旅游发展与扶贫攻坚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尹剑峰、颜春龙深入探讨贵州省民族文化乡村旅游开发与精准扶贫关系。此外,一些学者还进一步对乡村旅游扶贫的效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5]。杨柳对海南省乡村旅游扶贫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海南乡村旅游和农民增收之间存在显著关系[6]。李红福基于贫困农户感知,对三峡库区乡村旅游扶贫绩效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经济绩效感知、社会文化绩效感知、环境绩效感知对旅游扶贫总体评价绩效均有正向影响。吴靖南探讨了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实现路径,提出了要健全贫困人口参与受益机制、健全旅游扶贫联动运行机制、全旅游扶贫主体协调机制、健全旅游扶贫目标考核机制[7]的观点。
龙州县是2017年广西唯一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是“十三五”期间广西首个计划完成脱贫工作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在扶贫开发工作开展过程中,该县创新运用了新办法、新模式。因此,本文在大力开展乡村振兴的背景下研究龙州县的乡村旅游扶贫开发举措,对贫困地区脱贫摘帽、贫困人口脱贫增收,具有现实的引领作用。
1 乡村旅游扶贫与乡村振兴规划的关系
1.1 乡村旅游扶贫是乡村振兴规划的基础
贫困是一种复杂而综合的社会现象,贫困不仅仅意味着一个人的收入不能满足生活的基本需要,同时还存在健康、教育、居所和人们工作生活等一切活动所需求的其他公共物资等的匮乏。就脱贫攻坚的脱贫标准而言,脱贫攻坚解决的是基本的生存问题,乡村旅游扶贫的规划目标与脱贫攻坚一致。而从乡村振兴的发展规划目标来看,乡村振兴解决的是乡村经济发展可持续的问题、农村居民致富的问题,因此,共规划关键在于探索分布广泛的乡村地区产业现代化,生态可持续,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民致富的发展道路。从本质上来看,乡村旅游扶贫是乡村振兴规划的基础,只有解决了农民基本的生存问题,才能谈长远发展的道路规划选择。乡村旅游扶贫为乡村振兴奠定了物质基础、精神基础,为乡村振兴的发展规划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1.2 乡村振兴是乡村旅游扶贫的动力
乡村振兴的核心任务是农民生活富裕,这与乡村旅游扶贫规划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对贫困村来说,扶贫的资金时间有限,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方面仍不完善,农业、旅游等产业基础仍不稳固,乡村治理体系尚未健全,要实现扶贫的可持续发展,避免贫困村脱贫后返贫现象的产生,则需要切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即:通过乡村振兴,补齐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从产业、治理等方面着手,巩固已有的成果,促进农村繁荣,农业兴旺,农民增收。同时,对于乡村的振兴而言,“人”“地”“钱”是关键要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能带动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流向贫困地区,从而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对此广西龙州县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案例。
2 龙州县乡村旅游资源及其扶贫基本概况
2.1 龙州县乡村旅游资源分布特征
龙州县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区域性分布的特征,各区域资源类型特点各异。龙州县乡村旅游资源呈现出相对独立的4个区域的分布形态,西边沿着中越边境线,乡村旅游资源成带状分布;北部围绕弄岗自然保护区;中部及南部的龙州镇城郊及东部的左江、明江、丽江三江汇流区呈片块状分布。各区块状乡村旅游资源特点分析如下:
(1)中部现代农业旅游资源特色:中部的龙州县城城郊,主要包含上龙乡、龙州镇、八角乡和上降乡。地势平坦,利于发展现代农业。目前已有的乡村旅游资源有:上龙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龙北农场、先锋农场、水陇生态果蔗示范区、弄农屯农业生态园等(表1)。
表1 中部片区主要乡镇产业分析表
(2)西部中越边境壮乡民俗乡村旅游资源特色:沿着中越边境路一带,主要包含金龙镇、武德乡、水口镇、下冻镇和彬桥乡。具有优美的山地自然风光,独特的边关历史文化和风情浓郁的壮族风俗,呈现出带状的分布状态。主要乡村旅游资源点有大青山风光、飞龙峡谷风光,水口口岸、业秀园、水口旧街、俸村炮台(311 高地)、布局互市点、那花互市点等,还有沿边路旁保留完好的村屯,如彬桥乡板旧屯、敢门屯、扣孟屯;水口镇的板斗屯、枯隆屯等,以及金龙镇美女村等(表2)。
表2 西部片区主要乡镇产业分析表
(3)东部左江山水田园旅游资源特色:主要在左江、明江、丽江沿江两岸,包含响水镇和上金乡,主要资源点有左江风光、明江风光、丽江风光、紫霞仙洞、棉江花山岩壁画、沉香悬棺、响水瀑布、响水古镇、上金古镇、根村人间仙境等(表3)。
表3 东部片区主要乡镇产业分析表
(4)北部生态乡村旅游资源特色:如表4所示,该片区位于弄岗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区域,以逐卜乡为主,呈现出生态环境良好、自然风光优美的乡村旅游资源特色。
表4 北部片区主要乡镇产业分析表
2.2 龙州县乡村旅游扶贫情况
根据龙州县乡村地区旅游资源情态,2017年,自治区旅发委共拨付330万元旅游扶贫资金,专项用于龙州县旅游扶贫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龙州县乡村旅游发展,全面带动村民就业增收。龙州县按照“种、养、贸、游、工”五大产业扶贫工作思路,出台了旅游扶贫奖补政策,成立了旅游扶贫联合体,成功创建了5家四星级乡村旅游区和1家四星级农家乐,提高旅游接待服务能力,并通过打造“公司+合作社”“能人带动”“旅游项目带动”“企业+农户”等模式,带动旅游扶贫产业的发展。2018年春节期间,龙州县乡村旅游区(农家乐)共接待游客10.64万人次,同比增加38.53%,实现总收入450多万元,带动447户农户2231人平均增收1200元,使龙州县内贫困群众享受到了旅游产业发展成果。
2.3 龙州县乡村旅游扶贫主要措施
2.3.1政府高度重视,助力乡村旅游扶贫
龙州县在乡村旅游扶贫中取得的成就,与政府的重视分不开。一是从政策上引导乡村旅游扶贫。2017年,龙州县人民政府印发了《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的若干政策》,鼓励贫困村组建农家乐合作社,并对入股农家乐合作社参与经营的贫困户拨付入股资金,对自办或合伙开办农家乐的贫困户提供扶贫产业补贴,对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农家乐合作社优先享受信贷贴息和产业政策扶持。二是从资金上扶持乡村旅游扶贫。自治区和龙州县都拨付资金专项用于旅游扶贫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从人才培训上助力乡村旅游扶贫。龙州县政府对县内乡村旅游区、农家乐及愿意开展旅游产业的贫困户进行了旅游扶贫培训。
2.3.2采用乡村旅游合作社的扶贫模式
龙州县以“政府指导、贫困户参与、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勇于创新,打造乡村旅游扶贫“龙州模式”——乡村旅游合作社的扶贫模式。乡村旅游合作社的扶贫模式,即采用自愿入股、合作社运营的模式,发展乡村旅游,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目前,龙州县乡村旅游合作社共6家,其中4家被评为四星级乡村旅游区,2个被评为三星级以上农家乐。据统计,2018年龙州县共有487户2143人加入了乡村旅游合作社,实现人均增收2万元。
2.3.3采用“公司+农户”的乡村旅游扶贫模式
龙州县森泉谷农家乐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形式,即开发商实现主体投资、群众集资一点的运作模式,覆盖板晓屯、板牌屯、下案屯和廷额屯等4个屯166户,有126人入社入股,其中精准扶贫户26户全部入股。自该农家乐开放以来,每周客流量上千人,收益1万余元。此外,村民将土地租给公司,每年每户的土地租金约1.87万元,公司还带动当地200多人就业,参加园区劳动的人员年均收入达2万元,预计年底每户能分红4000元左右。
2.4 龙州县乡村旅游扶贫存在的问题
2.4.1产品单一,同质化严重
为加快乡村旅游发展,龙州县打造乡村旅游扶贫“龙州模式”,推广快,短期效果好。但从长远发展来看,这些乡村旅游点产品单一,多以游泳池、烧烤、采摘为主,淡旺季明显,同质化严重,不利于长远发展,旅游扶贫可持续发展存在隐患。
2.4.2缺少合作,市场规模小
龙州县乡村旅游客源主要为龙州县以及崇左市周边居民,客源市场较小。宣传力度不足,旅游区知名度不高,不能形成良好的市场带动力。而且,各个乡村旅游点之间各自为政,甚至相互模仿,存在恶性竞争现象。
2.4.3贫困户知识素质偏低
贫困户除了收入低之外,还存在教育、健康、住房以及公共物品等方面不同程度的缺失。龙州县贫困户以及其他村民受教育程度影响,知识素质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发展;而这些贫困户和村民又是龙州县乡村旅游发展中重要的服务性劳动力来源,知识和服务技能的缺失直接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影响乡村旅游点的运营,不利于乡村旅游扶贫的长远发展。
3 乡村振兴规划对策
3.1 完善县域乡村的功能策划
3.1.1构建一条乡村旅游带
依托金龙镇、武德乡、水口镇、下冻镇和彬桥乡的沿边特色,龙州县长约一百多公里的沿边公路,打造一条中越边关乡村旅游发展带。充分利用独特的边关口岸商贸优势和边境资源优势,结合悠久的边关历史文化、优美的边境风光、神秘的异国风情、独特的壮族文化、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等,打造出独具特色的边关乡村旅游线路,将边关乡村旅游资源转化成较强吸引力的旅游产品,重点打造“体验中越边关风情,让游客感受边境民俗生活”为主题的旅游项目。
3.1.2打造三大乡村旅游片区
(1)打造山林生态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片区
以逐卜乡为主要区域,充分发挥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乡村田园风光、丰富的农业、林业资源和独特的民俗文化,突出山地生态,开展乡村多种休闲旅游,形成休闲农业、山林度假、民俗风情体验于一体的山林生态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片区。
(2)打造城郊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发展片区
龙州镇、上龙乡、八角乡、彬桥镇,是龙州县休闲农业资源丰富区域,发展基础良好,充分发挥该片区资源优势,以特色农业为根基,以休闲旅游为提升,大力发展水陇生态果蔗产业(核心)示范区、广西华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等休闲农业示范区;进一步丰富乡村旅游游览活动内容,创建特色旅游村屯、星级旅游区和星级农家乐。打造具有当地民俗文化特质、集高端农业种养、观光休闲、科普教育、农产品加工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片区,丰富龙州县乡村旅游产品,满足游客旅游需求。
(3)打造山水田园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片区
山水田园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片区范围包括上金乡、响水镇。因此,应充分发挥左江流域优良的生态环境,以根村人间仙境、白雪屯田园风光等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世界文化遗产花山岩画景观和浓郁的壮族风情为特色,打造具有山水田园观光、民俗文化体验、休闲养生度假的乡村旅游产品。
3.1.3培育五大特色名镇
(1)培育水口历史文化名镇
依托水口镇国家一类口岸——水口口岸及历史悠久的边境商贸文化,充分发挥水口镇浓郁的中越边关风情,以水口口岸为重点,完善乡村旅游设施建设,提高可进入性和进入舒适度,结合水口旧街、业秀园修缮工作,改造旧街建筑立面,突出原有特色,开发旅游购物街、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区等项目,把边关文化与乡村旅游相融合,将水口镇打造成为一个集历史文化和边关风情体验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名镇。
(2)做特上金历史文化名镇
依托上金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左江沿岸花山岩画遗址、三江口汉代遗址、上金船型古街等资源,挖掘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融入到乡村旅游项目开发中。加强遗址、遗迹以及古建筑的保护,加强左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改善村屯环境,建设一批观光体验休闲的乡村旅游项目,将上金镇打造成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特色的历史文化名镇。
(3)做强响水特色旅游名镇
依托响水镇地处 319 省道和左江航道交汇处自然地理优势,充分挖掘河谷冲积平原风光及左江两岸岩溶石山峰峦叠嶂自然特色,打造一个面向中高端市场的休闲度假、康体疗养、拓展娱乐产品的综合型乡村旅游度假群落,打造响水特色旅游名镇。
(4)做大上龙特色生态(农业)名镇
2014年6月,上龙乡被国家环保部评为国家级生态乡镇;2015年,上龙村——民权村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获得“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称号。基此,上龙乡应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重点配套建设红色文化旅游设施,适当发展特色民宿,推进上龙乡乡村旅游发展。
(5)做优金龙特色文化名镇
依托金龙镇独特的天琴文化发祥地、中越边境壮族民俗文化、板池美女村、金龙水库等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大力挖掘当地独特的民俗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节庆活动文化,配套相应的旅游服务设施,并结合现代乡村旅游内容,开展具有民族文化浓郁的旅游产品,打造金龙镇民俗文化旅游品牌。
3.2 强化精准高效的扶贫模式
改变传统的偏重扶贫资金支持的模式,将资金支持、市场支持、管理支持、技术支持和其他政策支持形式结合起来,多管齐下,多形式地开展“旅游扶贫”,实现多种旅游扶贫模式,如“生态+文化”“景区+农家”“农庄+游购”等。“生态+文化”模式,即以美丽乡村为载体,把农村生态资源和农村特色文化融入乡村旅游,拓展乡村旅游内涵、彰显特色、提升品质。“景区+农家”模式,即以景区景点为依托,鼓励周边农民包装农家庭院建筑,参与旅游接待服务,形成景区与农家互促共荣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农庄+游购”模式,即以城乡互动为抓手,着力整合城乡资源优势,积极培育乡村休闲大农庄,在休闲观光旅游的同时积极发展旅游购物平台,开发旅游特色商品,打造集休闲、观光、购物等于一体的游购式乡村旅游产品,促进城乡旅游互动,提高乡村旅游发展效益。
3.3 打造以乡村旅游为主导的精细农业
基于龙州县山多地少,多石灰岩山,农民人居土地面积少,不适宜发展规模农业,规划应将其与旅游业融合,发展以乡村旅游为主导的精细农业、创意农业,即:深入挖掘当地的人文旅游资源,打造民俗节庆、农作物类节庆、动物类节庆、综合活动开发类节庆等,打造体验式、休闲式、消费式相结合的农业创意产品,让旅游者获得吃、玩、赏、教的全方位体验。
3.4 创新乡村旅游营销模式
龙州县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应建立乡村旅游联合体,联合体内各乡村旅游点共享信息、资源,并通过经验交流,共同发展。以联合体为主体,与当地旅行社以及携程等旅游电商合作,推广龙州县乡村旅游品牌,并积极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开展节庆活动、旅游推介会等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活动,加强营销推广。同时,各乡村旅游点也建立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等,定期推出相应的旅游产品,吸引旅游者。
4 结语
综上,要实现乡村旅游扶贫的长效发展,应当重视参与经营的贫困户及其他村民的培训。构建政府培训和乡村旅游点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机制,实现服务人员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常态化发展。同时,以现场培训形式组织贫困户和其他村民到先进的乡村旅游区参观学习,了解优秀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成功的发展经验,不断拓宽视野,培养自我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