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理念助推城市转型发展探讨
——以厦门市为例

2020-12-08邵文琦林树枝

福建建筑 2020年11期
关键词:厦门市人文居民

邵文琦 林树枝

(1.厦门大学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福建厦门 361005; 2.厦门市交通运输局 福建厦门 361001)

0 引言

伴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建设难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古建筑破坏、不可持续发展和城市规划风格单一等城市问题逐渐显现。面对复杂的城市问题,学者们开始寻求新的城市发展方向,在这个阶段,人文理念迅速引发相关专业学者、专家的关注。其中,芒福德[1]提出“人文城市”的概念,点出城市的本质就是文化,城市的基本使命是贮存文化、流传文化、创造文化;余文华[2]认为人文城市是充分体现人文精神的城市,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的维护,对遗留下来的精神文化现象的珍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陈宇飞[3]认为人文城市是人的物质家园,更是人的精神家园;刘士林[4]认为人文城市是一种以文化资源为主要生产资料、以文化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以人为主体的城市理念;王晓静[5]认为人文城市理念是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现代城市建设理念等。

在现实生活中,其实也有不少城市将人文理念作为推动城市发展和人文建设的规划路径,国内外学者纷纷着力探索城市人文建设,并形成基于各自国情的政策和方法。我国2014年3月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6],提出“注重人文城市建设”,标志着我国已从经济型城市逐渐向文化型城市转型发展。K.E.Portney[7]提出政府必须在环境资源的限制内确定其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平衡。郑德凤等[8]和Guillermo等[9]提出,城市发展的前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与环境友好。城市发展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而是全方面综合发展,需要考虑各个因素。基于现代城市发展态势,Helen等[10]提出从产业结构调整、资源和能源管理、交通运输和城市公共空间等方面进行城市建设;徐董等[11]提出转型发展需要政府、行业和企业的合作。刘东卫等[12]提出通过优化城市规模结构、引导城乡协调发展、建立环境和资源红线、提升公众参与度来推进人文建设;黄沛沛等[13]提出加强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加强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底线管理和控制、加强城市生态空间管理和保护等建议,这些理论在实践中都体现出了一定的有效性,对推进城市人文建设具备一定参考价值,但任何理论的建树需要结合实际工程的可行性做进一步的验证。

基此,本文在分析城市转型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人文理念融入城市发展的路径,并以厦门市人文建设项目为背景,通过对鼓浪屿历史文化街区修缮、建设山海健康步道、打造沙坡尾文化产业等实际项目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对推进城市人文建设具有参考价值的一些结论。

1 城市转型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古建筑的破坏

随着城市化进程进一步推进,许多有着现代化元素的建筑被建造起来,外形新奇的建筑、大型的广场和宽阔的大道被当成现代化标志,而古建筑在城市化进程中相继被淘汰、清除,一些城市为改变历史城市格局以缓解交通压力,拆除古建筑以提高建筑空间利用率,还有一些城市利用现代城市的规划标准去衡量历史街区,改变街区原有文化风貌[14]。如:济南老火车站是一座典型的德国哥特式建筑(图1),建筑风格协调、匀称、笃实、稳重,曾被誉为亚洲最美的火车站,历经百年的战火与风雨未曾损毁,却在1992年3月被拆除。随着钟楼大钟的拆运停摆,车站的历史仿佛也中断了[15]。此类人文失范的行为越演越烈,导致当城市发展和古建筑保护产生矛盾时,更多的人选择则以牺牲城市文化为代价进行城市建设。

图1 济南老火车站

近些年的城市建设对古建筑的破坏远远超过了城市发展过程的自然破坏。传统的城市风貌和古建筑逐渐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随之取代的是缺乏历史底蕴的现代建筑。古建筑是珍贵的文化瑰宝,保存完好的古建筑除了本身具备的遗产价值外,也作为城市文化、城市精神的物质载体而具备文化价值,有利于城市人文建设,更应该着力去保护古建筑。

1.2 不可持续问题凸显

目前,城市群主要有两种发展方式,一是传统的主要以经济、交通和人口作为测评指标的“经济型城市群”,二是新出现的主要以生态、文化和生活质量作为评判标准的“文化型城市群”[4]。长期以来,我国以经济型城市发展道路为主,毫无疑问,城市快速发展下经济的增长幅度非常重要,但“城市病”逐渐显现,不可持续问题日益凸显不可忽视。缺乏人文建设导致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资源保护、居民精神文化需求产生矛盾,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城市宜居水平等各个方面,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发展的核心理念应该是以人为本,强调人文内涵的构建,以及实现人与城市的和谐发展。

1.3 城市规划风格单一

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到引领作用,直接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我国长期以经济型城市发展为主,目前城市规划一味地追求效率和经济价值,未仔细考虑方案是否适应地形、景观和人的需要,也不挖掘地域文化价值,而是实施“同一性”规划方案,导致越来越多的城市有着相同的空间布局和建筑形式,城市正逐渐失去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人文个性。忽略人文建设的城市,采用单一追求经济发展的规划方案,虽然短期内城市规模迅速扩大,但长期并不利于建设有文化深度、有历史个性的城市。未来的城市规划需要有长远眼光和历史耐心,把握城市文化脉络,才能找到更加平衡的规划方案。

2 人文理念融入城市发展的路径

2.1 保护古建筑

古建筑在城市的发展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是城市历史文化特殊的载体,保留了各座城市独特的风貌。保护古建筑的本质不在于展示某一段历史的城市风貌,而是要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以避免现代城市在发展中遗失了城市自身发展的历史记忆。传承历史文化,要求合理解读历史文化,并用恰当的方式展现出来,使其焕发新的活力。

以上海为例,上海田子坊街区作为上海老街区,至今仍保留了上海典型的里弄建筑格局,如图2所示,也反映出上海老城区生活与文化的沉淀过程。其功在于改造时,规划以保护原有建筑风貌为原则,政府主导,分片区对城市道路、建筑、外立面进行修缮,依托原有文化环境,引入创意商铺、艺术家工作室、特色小吃等创意产业[16],形成产业聚集效应,促进经济增长,使历史文化街区焕发了新的活力。由此足见,上海在城市发展的同时,其规划策略非常注重历史文化风貌区的维护和传承,并逐步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图2 上海田子坊

2.2 完善城市人文规划

人们对文化氛围的感受取决于城市整体风格、城市人文设施和街区风貌,因此,城市规划应赋予城市深刻的文化氛围,通过文化软环境建设,增加城市文化元素,应重点考虑以下3个方面:

(1)重视规划的整体和谐

规划时,眼光不能只聚焦于区域,需要转变“哪里需要哪里规划”的思路,要树立“规划推进发展”的意识。规划时,要根据城市文化底蕴确定城市规划主基调,以主基调为基础结合区域特色调整规划方案,使区域和城市风格和谐统一。

(2)完善城市人文设施

公共文化空间是居民进行文化互动的主要场所,对营造城市文化氛围和传播城市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公共文化空间要关注具备文化特色的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等建设,以助力居民对城市历史文化有更直接的感知。

(3)规划提升历史文化街区

在维持原有格局和风貌不变的前提下,提升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环境,同时合理设计周围现代建筑的布局、高度、颜色、风格等,使历史街区和现代城市有机融合。只有当城中一事一物构建起城市浓厚的整体文化气息,在城市里生活的居民才能由表及里感知城市,体验城市独有的文化逻辑,继而感受城市的文化氛围。

2.3 提升居民人文素养

感知城市人文水平并不仅限于感知城市建筑,居民的行为举止和人文素养也不同程度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感受。居民人文素养的高低和城市人文水平是正相关关系,因此,提升居民人文素养对推进城市人文建设有重要意义。当居民人文素养契合城市文化时,城市人文精神才能通过居民的行为举止、生活方式展现出来,城市文化才有所依托。提升居民人文素养的实施路径主要包括:

(1)政府出台政策。如:杭州素来有礼让行人之风(图3),杭州2016年出台的《杭州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明确规定车辆“行经人行横道时减速礼让”,对未遵守规定的司机进行处罚。2019年,杭州在多地试点全国首例的“五米禁停区”,斑马线前五米的区域作为车辆礼让行人区域,为车辆礼让行人提供缓冲距离。随着政策的有效实施,人文之风越吹越盛,越来越多的车辆从被动变主动,以礼让行人为荣,现在车辆礼让行人的人文意识已经深深扎根于杭州居民心中。

图3 礼让行人

(2)开展文化活动。居民是城市人文建设最广泛的体验者,提升居民的人文素养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推动实现城市人文建设。因此要通过发掘城市传统文化,采用居民喜欢的方式开展文化活动,助力居民和历史文化良性互动,提高居民对城市传统文化认识。

3 厦门市人文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人文理念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厦门市近几年不断探索如何推进城市人文建设,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基此,本文以厦门为例,阐述将人文理念融入城市建设的可行路径。

3.1 保护历史文化街区

历史街区是城市历史文化的缩影,城市文化通过历史风貌建筑、历史街区等方式将当时的城市风貌和精神生活从过去延续到现在以至将来。因此,结合历史文化特色对街区进行保护十分必要。

其实,有些街区只需稍做改造,就能达到很好效果,例如:优化街道空间,通过清理路面及墙面可去除的物品增大街道宽度,修剪道路两侧的乔木枝叶适当加大照明,增加样式简洁笔直的路灯,种植树干笔直、托杆高的乔木增加街道侧界面的高度[18]。在街道布景上别具匠心,通过移走街道上空的遮挡物,使居民抬头便能看见蓝天白云;路灯选择暖黄色的灯光,以营造出温馨的氛围;街道中心利用绿植形成点缀,美观街道,同时也起到了引导人流的作用。

3.1.1中山路改造

中山路是厦门市保留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两侧建筑极具骑楼文化特色,但是作为历史老街,一些破损的建筑物急需维护。因此,厦门市对中山路进行改造。改造后,该街道立面恢复原有的南洋风格:景观精心布置,街道两侧绿植成行,用花卉制作欢迎标牌,在屋顶种植低矮乔木增加城市绿化,以此提升街道环境品质与步行体验。同时,通过街道两侧的夜景工程建设,进一步烘托老街的夜市氛围。改造前后对比如图4所示。

3.1.2鼓浪屿改造

鼓浪屿龙头路是著名的历史街区,商业繁华。随着岛上原住民的迁出和大量游客的到来,龙头路日渐在适应岛屿经济发展需求,如基础设施陈旧落后、步行道路狭窄破旧、古建筑损毁严重,历史街区风貌难以维持[17]。

基此,厦门市结合鼓浪屿申遗,对岛上的道路进行全面的维护提升,重建基础设施、铺装步行道、修复原有风貌建筑,即:按照原有的风格、材料、工艺进行修复,尽量保证维持原有风貌不变。典型的建筑改造效果图如图5所示。

图5 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保护

3.2 完善城市人文规划

新中国成立以来,厦门市已经有过9版城市规划,这些规划不仅凝聚了一代代厦门人对城市的美好期望,也见证了厦门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定位的变化。

1980~2000年,厦门市形成以厦门岛市区为重心,环海各城镇“众星拱月”的城镇体系;2003年做出建设海湾型城市的战略决策,启动行政区划调整,激活了岛内外经济发展活力;2009年贯彻习近平同志提出的“跨岛发展”战略,将城市战略重心移到岛外,构建“一岛一带多中心”的海湾城市;2019年厦门市积极响应《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的“注重人文城市建设”理念,将人文因素融入城市发展,推出健康步道、体育会展、全域旅游、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规划。

3.2.1建设山海健康步道

考虑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居民对健康生活方式的更多需求,厦门市着手完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建立山海健康步道(图6),鼓励居民绿色出行。

图6 山海健康步道

健康步道设计时,充分考虑人的需求,将高密度居住区和公园相连,使城市景观与自然风景有机融合。在高差较大的路段设置电梯以供选择,步道每隔一段距离设置驿站点,以满足居民休息、遮阴等需求。

同时,为保障市民夜晚在健康步道锻炼的安全,在步道沿线打造灯光系统,并进行实时监控,设置一键报警系统。山海步道成功地将城市与公园相连接,拓展居民的活动空间,并利于增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交流。

3.2.2建设东部体育会展新城

厦门市东部体育会展新城的建设,不仅为未来举办国内国际大型比赛场地提供了有力保障,也满足了居民观看大型体育赛事的需求。新城地处岛外,位置接海连城,形成“一轴两翼”的格局,既沟通了厦门岛与新城,又有利于岛内外发展平衡,如图7所示。

图7 东部体育会展新城

同时,为满足厦门市东部体育会展新城的配套需求,还引入居住、文化、商业、教育、办公等多维业态,并结合一系列创意展厅、企业品牌馆、文化体验中心、创客孵化基地等,构成新城北部创新型的文化商务区。

在体育会馆展厅设计时,充分考虑了人的需求,明确清晰的功能分区,规划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滨海标志性建筑、灵活的布展模式、多层次的立体景观、丰富多彩的室内空间等,为居民提供舒适的看展环境和体验,满足居民多样性需求。

3.3 打造文化产业

诚然,城市需要整合区域文化资源,以历史文化作为基础,为当地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推动的力量,着力营造一个利于文化创意融入地方文化产业的新格局[19],厦门市对区域文化资源进行了深度挖掘,并结合厦门地方文化特色打造文化产业。

3.3.1沙坡尾打造文化片区

沙坡尾是厦门港的起源地,有着“玉沙坡”的美称,街巷极具渔港特色,两侧建筑有着悠悠历史传统的骑楼文化风格。厦门市结合该区域文化特色,通过打造沙坡尾艺术西区(图8)和创意市集,把沙坡尾规划成了能够休闲娱乐并具有艺术气息的文化片区。

图8 打造艺术西区

打造过程中,将水泥路面改造成砖石路面,如图9所示。修缮墙体时,通过添加颜色和点缀绿植增加文艺气息,隐藏和街区风格不一致的现代设施,增加房前屋后具有文艺特色的个性涂鸦,增添复古路灯、标牌装饰等细节,同时开展具有文化特色活动,如鼓励艺术家现场作画以及举办摄影展览等活动,让文艺元素与当地文化碰撞融合,促进城市有机更新,推动历史文化传承。

图9 改造后石砖地面

3.3.2湖里区引入影视产业

湖里区是厦门经济特区的发祥地,也是岛内重要的交通枢纽,具有经济发展快、产业活力强等优势。同时,每年举办厦门国际影视论坛团、厦门文化产业风云榜等活动也为湖里区营造了文创氛围,是影视产业发展的基础。

2018年11月26日,湖里区出台《湖里区落实厦门市人民政府〈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补充规定〉支持影视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助力湖里区全面推进影视产业发展。为了吸引优质企业落地,湖里区从企业落户、作品创作、活动开展等各个方面进行补贴,为成长型影视文化企业提供税收奖励,对辖区内影视企业给予创作奖励等。同时,为了激活产业发展内动力,湖里区还通过对一线城市影视产业的调研和重点影视产业走访,研发出“运营平台+产业资源+孵化基金”的“三合一”模式,积极支持企业以这种模式落地,实现产业的良性循环。

4 结语

综上,本文主要从3方面探讨推进人文城市的可行路径:

(1)在维持历史文化街区原有风貌的基础上,依托历史文化对街区进行提升改造,合理解读并展示历史文化,使历史文化在传统街区焕发新的活力。

(2)通过完善城市人文规划,使城市区域和整体风格和谐统一,让历史街区和现代城市有机地融合起来。

(3)通过政府出台政策和开展文化活动,浓厚城市文化氛围,提升居民人文素养。

总之,文化对城市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形成城市人文特色、增强城市文化氛围、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生成、助力城市发展,人文发展方向将是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

猜你喜欢

厦门市人文居民
七彩屋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舫山第二小学
石器时代的居民
组织祭扫活动 缅怀革命先烈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2015年厦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总表
老区情难忘——记厦门市老促会原会长张振福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