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教学中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策略

2020-12-08程欣荣

山西青年 2020年5期
关键词:素质价值观思政

程欣荣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江苏 南京 211172

在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交往愈加频繁,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等互相碰撞,不同的价值观念相互交换和激荡,致使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面临各种思想的选择,为其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与发展带来影响,容易使其面对挫折或遇到困难时产生疑虑。在此背景下,高校应该充分意识到思政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将其作用加以充分发挥,注重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在思政教学中适当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和生活,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

一、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概述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社会各独立群体成员的个性和爱好特征近似、年龄结构相当、职业性质趋同等,因而共同群体所表现的整体性利益需求大体一致,能以此为基础构建一致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对于价值取向来说,核心价值观在群体价值取向中占据中心地位,能将该群体整体的价值认同取向加以凸显,深刻影响着群体中各成员的价值观念[1]。通常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能很好地反映大学生核心价值理念的个性化认同,主要指的是从大学生群体的视角出发,对其价值观需要加以体现,以便大学生能整体理解基本价值,获得思想道德发展,尤其是道德价值的理性判断、价值判断的理性选择、思想道德的正确认知等。

二、高校思政教学中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策略

(一)创新教学目标

要想有效培养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高校应该以思政课堂为着力点,构建良好的思政教学平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在思政教学过程中,高校要以院校特点和自身实际发展情况为依据,对课程体系加以创新,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方案,将思政教育的总体要求和时代特征加以反映,向学生准确传达十九大精神,促使学生获得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与教育[2]。可以说,在思政教学中既要注重智育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思政知识,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传播转化为核心价值理论学习中的素质和知识教育,并内化为具体的行动与行为,从而真正意义上获得核心价值观念的培养。

(二)优化教学方式

高校思政教材中涉及很多关于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性知识,若教师只单纯讲解理论知识,往往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致,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师要注重思政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的重建及创新,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创设良好条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关于“中共十九大”的视频,以其会议精神思想为依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在具体教学环节有机结合集体主义精神与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深刻认知这些精神,形成良好的思想意识观念,获得健康成长。另外,高校教师可以在思政教学中适当融入时事政治知识,创新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充分发挥出思政教育在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方面的作用。

(三)丰富教学内容

高校思政教学内容是以国家对学生思想道德和思政素质的要求为基础进行设置,对这些内容进行优化调整时,必须要深入分析当前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教学内容[3]。纵观高校思政课程内容教学,轻道德教育、政治实践教育和价值观培养,重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世界、人生观,并且有些教学内容重复出现,这就需要持续改进和完善思政课程教学内容建设,根据不同的部分来有效解决内容设置方面的问题,确保内容的科学性。此外,高校也要对思政教学课程进行合理设计,深入调查学生思政知识的储备情况,做好中学和大学阶段的思政教学衔接工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四)加强校本教育

针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要以教材为依据,加强校本教育。我国主流的核心价值观点基本蕴含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教材中,高校思政教师需要对教材中的教育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将有益的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利用教材中涉及的核心价值观来引导、感染、影响学生[4]。如讲述“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与“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的知识点时,教师需引导学生对人生的价值进行科学判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更好地传承社会主义道德和优秀传统美德。又如:学习“增强法律部意识,弘扬法治精神”的内容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认真学习和掌握法治知识,形成法治精神与法律观念,主动遵守和维护法律,学会灵活运用法律;对“孝道文化”进行讲解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身”等方面孝敬父母,使学生对“孝道文化”的内涵有深入且透彻地理解。

(五)构建良好的课堂文化

高校思政教师应该与学生进行互动对话和平等沟通,构建愉悦、宽松、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气氛中接受思政知识,从情感上和意识上认同核心价值观,并将其外化于行、内化于心。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围绕某些价值观或整体的核心价值观,科学开展辩论、讨论、演讲等活动,认真践行和落实核心价值观,并写成心得体会、报告、小论文等。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这个环节要加强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对学生的思想和观点加以尊重。例如:围绕“尊重法律”、“诚信”、“和谐校园”等主题组织演讲活动,要求学生写关于思政知识学习的感想或者核心价值观的论文,通过文化性教学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六)提高教师素质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思政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这就需要高校思政教师在实际教学环节认真履行和实践核心价值观,进而提高教学活动的效果,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核心价值观。良好的思政素养是高校教师必备的素质,也是大学生形成核心价值观的必备属性,所以高校要加强思政教师关于业务能力提升的教育业务素质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学习时代性强的思政素质建设内容[5]。同时思政教师也要对核心价值观有充分地认识及理解,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践行与落实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培养的相关工作,以便切实提高培养效率。除此之外,高校强化培养思政教师的思想素质时,应该高度重视其道德素质和业务实施素质的建设,使其成为具备高素质和高专业水平的优秀教师,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效能的提高提供切实保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属于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作,需要高校教师在思政教学过程中立足实际,创新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加强校本教育,构建良好的课堂文化,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培养学生的民主精神和爱国精神,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文化素养及综合素质,实现预期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素质价值观思政
我的价值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