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小学数学课堂激发学生兴趣

2020-12-08

魅力中国 2020年27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创设情境

(廊坊市霸州市辛章办事处辛章小学,河北 廊坊 065000)

学生对数学的内在兴趣,是学习数学的强大动力。当学生的心理处于压抑、不满,失去信心时将直接阻碍、削弱甚至中断智力活动,破坏学习的向心力,当然也谈不上学习效率。学生对数学有了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老师的首要任务,根据多年教学经验进行分析研究。

一、课堂中创设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既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愉快学习的乐学气氛,又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知识。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创设各种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一环。我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不同内容不同环节创设各种情境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在导入新课时我多能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创设新颖别致、紧扣主题、贴近学生的生活的情境。

二、开展数学文化小课堂,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为了完成教学大纲中的要求,大部分教师在一堂课中,从头至尾地向学生讲授抽象的数学知识。在这样大量的抽象知识堆积下,一些数学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有限的学生,自然无法对该学科学习产生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故事有着浓厚的倾听兴趣,而且新课改倡导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与教学有关的数学文化内容引入其中,使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对其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产生探究兴趣,同时拓展其视野,使其在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过程中,扎实掌握所学知识。基于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兴趣,其需要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文化内容讲述给学生。

三、运用故事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故事本身就对小学生具有很大吸引力,如果在指导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能够结合教学内容合理应用故事教学法,则更利于小学生的兴趣激发,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开展数学学习。通过创设故事教学情景,可以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激发,学生在融入数学故事的时候,学生学习的效率就会大大提升,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也就会更加深入。例如,在学习《加法和减法》的时候,我创设这样的故事情景:“动物园大象过生日,要求其他的动物来参加。猴子家族派了2 个代表,老虎家族派了3 個代表。熊猫家族派了4 个代表。现在生日晚会上一共有20 个动物,问大象家族有几个?”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解故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会使学生在故事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

四、自主探索,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孩子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而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大胆地“再创造”数学。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基于对小学生基本情况的考察,教师一定要端正学生的学习观念,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是为了自己的重要性,让学生从内心里形成想要学习的驱动力。

五、引导学生质疑,手脑并用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以组织教学,讲授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来展开。学生更多的是机械重复,简单训练、接受学习、学生的探究、实质性参与教学的过程学生之间互动与合作,交流与分享太少。所以,今天我们要强调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把所有学生的学习都提高到自主的高度,引导学生应用具体真实的问题解决问题所依托的原理,让学生能够把这一原理应用到广泛的情境中去:即引导学生质疑,使学生手脑并用,达到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目的。如:一开始就让学生质疑,然后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他们创新精神。特别是三角形的底和高的认识和画法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一个难点,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即使学完了也很难说准确底和高的含义,尤其是高的画法不是不垂直,就是丢垂足,要么就不是从一个顶点引出的,总之这部分对于学生来说学起来有困难。教师针对这点反复思考后,没有先讲如何画高,再让学生自己画,最后总结定义,而是采取了先质疑,想以前学过的平行四边形高是怎样画的?它的定义是什么?待这两个问题解决后,再学新的知识,学生们就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在所学的基础上动手给三角形画一个高吗?这时学生热情高涨,自己动手画了许多高。于是教师进一步引导:从三角形的顶点向对边作一条垂线,看看你该怎样画呢?第二次的质疑,使大部分的学生茅塞顿开,这回展示出来的是三条高,并且画的都很准确,同时學生也认识到了三角形的高不论是数量及画法与平行四边形的高还是有区别的。

总之,教师要树立积极向上的数学价值观,坚信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力量。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环境,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才会使学生从小喜欢数学,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适应新的教育教学环境,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创设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