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思维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探讨

2020-12-08

魅力中国 2020年27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生活化教学内容

(江西省奉新县第二中学,江西 宜春 330700)

生活化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主张教师通过生活化教学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有趣,使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能够联系实际生活对教学内容展开阐述,并使学生在政治学习活动中逐步树立起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使课堂教学的内容与生活相连,并使课堂教学的意义能够延伸到学生现阶段以及未来的生活中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属于终身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而持久的意义,导入生活化教学能使政治教育的建设意义更加具体化。

一、生活化思维的初中政治教学的含义

顾名思义,就是将生活化的思维模式带到初中政治教学中去。具体来说,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使初中政治教学更加富有生活气息和趣味性,紧抓初中生的兴趣点,使其将目光投入到政治学习中,逐步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这就需要初中教师做到以下两点:立足课本,有散发性思维。要实现初中政治的生活化思维教学,需要教师从教材出发,迅速联系到社会热点事件或一些相关的有吸引力的事件,用散发性的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迅速吸引学生的眼球。这需要教师具有极高的专业素质,及时紧跟教育的发展形势,更新初中政治教学内容、方式和观念,做主动的出击者。

二、目前初中政治在生活化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对生活化思维理解存在偏差

现阶段的初中政治教学中对生活化理解存在偏差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认为生活化教学与课堂教学目标的矛盾难以解决。生活化教学偏重于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课堂教学目标主要侧重于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以及学生最终的学习成绩表现。两者目标有一定的偏差,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往往难以权衡实现二者的统一。二是认为生活化教学就是将生活现象作为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引入生活日常是教学手段,而非教学目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接收课堂内容以及学生政治素养的培育,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略了这一点,使政治教学变成了纯粹的生活讨论,严重忽略了其教育价值。

(二)生活化教学存在误区

目前,初中政治的教育活动中,引入生活化现象还比较片面、随意,缺乏引导性,没有树立起综合性的引导目标。综合性引导目标是指既要有知识获取的主要目标,还有情感、态度、能力、价值等次要目标,使教学活动对生活现象的引入是有目的性、选择性的。而许多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确立综合目标的教学任务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有些生活现象的引入与学生当前水平不相适应,容易出现引入内容层次过高或过低的现象,引入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例子,难以引起学生共鸣。引入过于生活化的例子会使课堂教学过于随意,不足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但目前大多数教师对于引入生活现象的层次问题并没有过多地思考,也就使生活化教学失去了培养学生思维的最终意义。

三、实现生活化思维的初中政治教学的措施

(一)引入生活化思维,提高教学时效性

初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还很不健全,在学习和生活中容易受到一些消极信息的影响。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当以教材为载体,引入一些生活事件丰富教学内容,并客观冷静地分析这些社会现象。从而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此种社会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比如针对当前“老人摔倒应不应该扶”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辩论的方式,一方为正方,一方为反方,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辩论。借助教材当中的知识,思考在面对此种问题的时候,政府应当如何作为,社会成员应当如何作为,运用政治生活化思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彰显政治教学方式时效性的特征,不断提高学生的政治文化素养。

(二)与事实相结合

初中政治的书本内容偏于理论化,所含有的思想政治也是很有限的。并且多数政治知识只以重点记录在教材上,学生难以将实际生活与有限的书本内容相联系,从而容易与事实背离,对学生在知识的运用上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多数学生对课本的政治时事不重视,总感觉与自己毫无关系,对自己的生活也没有一点影响。在这种学习状态下,老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教学内容与事实结合,融入生活中的时事和自身积累的经历,使学生亲身感受,从而确保政治教学的质量。

(三)结合实际生活创造教学情景进行情景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现象,对学生的指导也仅仅停留在言语解说的层面上。每个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水平不一,因此难以保证学生真正完成了对生活化课堂教学内容的消化。而且只靠引入事例再加以讨论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在此情况下,教师可以结合情景教学的模式,丰富教学活动。情景教学在于联系课堂内容,创设一定的情景,使学生置身于真实情境中思考教学内容。

四、结束语

生活化教学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在使课堂教学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的同时,对学生的政治思维加以一定的塑造。初中生正处于价值观成型的时期,教师的指引是学生在塑造价值观道路上摸索前进的指路明灯。在此过程中,教师除了注重引导的内容外,还要选择合理的引导方式,尽可能悉心指导学生,循循善诱,使他们自己感悟生活,这样才能达到生活化教学的最终目的。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生活化教学内容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中班幼儿生活化美术活动的实践探索
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究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