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田径教学策略初探

2020-12-08

魅力中国 2020年27期
关键词:田径趣味小学生

(江西省贵溪市实验中学附属小学,江西 贵溪 335400)

儿童田径比赛是根据儿童的身体、心理和其他发育特点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游戏。在田径运动中以新的组织形式探索儿童基本的田径技能,使儿童在享受快乐的田径运动中提高身体素质,培养集体合作精神。有趣的田径运动中的每一个项目都是精心设计的结果。主要包括短跑跨栏接力、一级方程式、跨栏跳、撑竿跳远等。内容涵盖了田径中基本的运动技巧,如跑、跳等。其目的是强调学生身体的综合锻炼,提高小学生对田径的兴趣,避免早期的运动专项化。

一、选择灵活教学方法

应该说,传统田径教学模式过于单调,很容易使小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失去学习兴趣,进而导致小学体育教学效益不高。小学生只有真正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才可以真正地爱学、乐学。小学体育教师在趣味田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并选择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进而不断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参与兴趣。常见的趣味田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变通法。在大多数情况下,田径运动是一种重复性的活动,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变通法对学生在田径活动形式进行创新,使其更具趣味性。例如:我们可以将原本的直线路线代之为蛇形、波浪形、螺旋形,还可以将常规跑步细分为接力跑、短跑、花样跑等。第二,模拟法。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在传统田径运动的基础之上,通过模拟各种动物或者动画人物来重组训练方式,例如:蛙跳、鸭子学步、兔跳等,从而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动作训练因为模仿而变得形象化,自然而然的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兴趣。第三,故事背景法。教师可以将一些喜闻乐见的民间故事引入到趣味田径教学中,如“智过火焰山”“越过封锁线”等,进而使小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1】。

二、弱化田径竞技教学

在《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中一再强调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根据目的在于通过小学体育活动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由于小学生本身身心发展尚未成熟,这就使得一些难度较大的田径技能他们一时难以掌握,这就需要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适当弱化田径的竞技性,不断增强教学兴趣性,从学生的喜好入手,合理安排田径练习强度以帮助他们获得积极的内心体验,进而获得预期教学效果。

一方面小学体育教师应结合学生田径水平制定合理的趣味田径训练方法,并且根据趣味田径教学内容规划好训练强度,将其控制在小学生身心承受范围之内,以确保趣味田径训练得以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小学体育教师在学生进行趣味田径训练时应注重鼓励和激励学生,使他们可以逐步形成自我坚持的意识,进而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趣味田径锻炼,提高趣味田径练习效果。

三、设立趣味田径情景

田径趣味性的提升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学,丰富田径运动形式的方法多种多样,而为了改变单一化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可以设立趣味田径情景,促使简单的跑步转变为多样化的情境,教师或提出新的田径运动模式,对应学生的喜好,将田径练习融于游戏当中,使学生在游戏的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

比如在教授站立式起跑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独立尝试各类不同的姿势进行起跑,教师辅助学生在阶段性练习后归纳总结,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比较哪种起跑方式更为简洁。趣味的田径情景让学生更积极的参与,提升学生对跑步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站立式起跑教学,在学生掌握了相关姿势后,将学生置于设定的情境中增强练习,使学生的实践机会增多,有利于田径的深度教学。

四、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同处一个班级的学生的体育水平也良莠不齐,各个学生的体能和身体素质有较大差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千篇一律,而要侧重于学生的差异,教师因人制宜地进行教学。关注差异是基于学生的立场,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彰显了面向全体,尊重学生的教育原则。在田径教学中实施差异性教学,需要教师深入剖析学生的个性差异,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和体育学习能力,了解学生的偏好,针对学生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方式,施行分层训练,对体能较好的教师要提高田径技能的运用要求,强化运动的挑战性,反之则要适度降低要求,或减少跑步的距离,或延长跑步的时间。这样有利于学生彰显个性,在田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发展。

五、拟定科学的训练计划

为提升整体的教学效益,在创新田径训练活动内容上,教师应不断探究和了解小学生的兴趣关键点,同时灵活的将兴趣内容增添到教学之中,从根本上创新田径的训练模式。比如,田径的竞赛性质决定了比赛形式的匮乏状态,因此教师可以将田径练习的竞赛方式扩大化,激励学生勇于参赛,其中内容的设定可以分为短程赛跑和长程赛跑以及任务型训练,而规则也应随着内容的变化而变更。

为此,教师应当在开展田径训练的过程中,逐步创新和优化体育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兴趣,并为其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向学生普及田径的基础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实用的田径训练技巧,运用竞赛模式,让学生互相激励,共同进步。在训练计划的设置上,由于小学生的体育课程时间十分有限,仅仅通过体育课进行田径训练是远远不足的。为此,教师需要在课余时间进行科学的穿插训练,循序渐进地增加难度,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有利的保障【2】。

综上所述,基于当前的新课改背景,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教师要针对田径的教学进行方式的创新,以学生为本,在教学中融入游戏元素,并创设趣味性的情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空间。同时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差异,以此为基础拟定更加科学的教学目标,以最科学的方式教育学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最终使小学生的综合体育素质得到提高。

猜你喜欢

田径趣味小学生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午睡的趣味
我是小学生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
借助实心球进行田径训练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