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旅游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2020-12-08

魅力中国 2020年27期
关键词:旅游业人才旅游

(河南省新密市职教中心,河南 新密 452370)

社会各行业对人才标准的要求在不断更新和提高,旅游管理专业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新时社会发展趋势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旅游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需要有高素质的旅游人才储备为支撑,高等职业教育对培养高质量的旅游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为现代旅游业输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由于旅游管理具备一定的操作性与实践性,所以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虽然我国在旅游管理方面每年都能输送大量的优秀人才,但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给人才培养工作带来了严重阻碍。

一、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势

首先是互联网时代到来,信息化成为旅游业的鲜明标签。日新月异的通讯技术和高速交通网络,深刻地影响乃至彻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尤其是随着手机等移动网络终端的普及,再加上所谓的“云计算”进入了概念普及化阶段以后,客源市场的终端又呈现出由PC 开始具化为智能移动终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出行时选择用“无线预订”来节省出行时间,享受便捷。

其次是随着世界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已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国和客源国,国际化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特点。我国出入境旅游取得了重要进展,全面融入世界旅游发展的新格局。

第三,休闲生活方式开始席卷全球,中国旅游业也进入了“休闲时代”。自上世纪70 年代以来,休闲产业飞速发展,休闲文化日趋繁荣,今天,“休闲时代”同样叩响了中国的大门。时代的影响直接透射到旅游行业,使休闲体验成为旅游需求和消费的主题,旅游者对旅游业的要求越来越“高级”“深层”化。有形价值提供给消费者的满足感弱化,对精神满足和自我发展的渴望与日俱增,旅游体验需求也从追求感官体验向追求精神、情感、智慧等深层内涵化的综合体验转变。这就需要未来的旅游从业者具备更全面的服务技能,为旅游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服务。

二、人才培养着重做好的几个方面

(一)旅游教育从“量”向“质”的提升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推动我国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跨越的时代,根本指向是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创新驱动和高质量服务发展。特别是“中国服务”的提出和实践,需要一大批高质量的旅游人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旅游教育体系,今后应当逐步从“量”向“质”提升,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世界旅游教育舞台应该有若干“中国品牌”的旅游院校和旅游专业。

(二)人才培养从“共性”向“特色”转型

旅游业的开放性、地域性、多元性、交叉性、跨行业性等特点决定了旅游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灵活多变,因地制宜,紧贴行业,服务行业。以前旅游教育强调人才培养的规范、标准、统一,因此教育部、原国家旅游局出台了一系列的专业标准、实习规范和教材要求,等等。今天旅游业态百花齐放,人才培养更需要根据市场变化和社会需求,实行灵活的学制,采用多样的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特色服务市场,以特色彰显质量。

(三)旅游产业和旅游教育从“合作”向“融合”深入

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推进旅游经济转型升级、培育旅游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院校与行业企业要从原来“合作”模式逐步向“融合”深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推行校企协同育人,使旅游教育和旅游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真正完善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解决人才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显著增强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贡献度。

(四)科学研究从“诠释”向“创新”发展

旅游科学研究伴随着旅游业和旅游教育发展成长起来,一方面是用西方旅游研究的模式和方法“诠释”中国旅游现象、产业发展等;另一方面借鉴其他学科理论研究的模式和方法“诠释”旅游现象、旅游行为等,这都有助于旅游科学的理论研究和完善。时至今日,我们应该从“诠释”研究向“创新”研究发展,“创新”是科学研究重要的任务。旅游基础理论研究将进一步得到关注,面对众多的旅游学科外延和相关基础学科的理论,要关注旅游学科的基础理论创新研究。同时要关注旅游理论对实践创新的指导,旅游科学研究不完全是纯理论的研究,它是基于旅游现象、旅游产业的应用性研究,能否指导旅游业发展,解决旅游业的问题,解释旅游活动的本质等,是检验研究有效性的重要方面。

三、对旅游行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一)具备良好业务知识和文化素养

随着游客自身素质的提高,他们对旅游服务的要求更高,旅游人才作为旅游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在服务游客的过程中引导和促进旅游者交流文化,倡导文明、传播文明。因此,需要广大导游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文明修养,以人性化服务为方向,提升自身人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二)具有职业道德的知识型人才

新型旅游人才承担着宣传旅游资源、弘扬国家文化的使命,是旅游文化形象大使。旅游人才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着我国国际上的形象及地位,关系到旅游事业的发展与竞争力。

(三)具备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具有国际视野

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要求以及适应信息化、网络化发展的要求,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劳动密集型及知识密集型并存产业发展。旅游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外语沟通技能,最好能熟练掌握一门或以上外语,才能与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同步,实现旅游人才与国际旅游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更需要大量高层经营和管理人员,如旅游策划、传媒、旅游产品设计、营销管理及信息化人才,进一步拓宽思路、开阔视野、提高素质。

综上所述,我国旅游行业随着时代的发展得到了显著提升。所以,旅游院校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要加大重视力度,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制定科学的培养目标。对课程进行合理设置,实现与企业间的合作,还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日后的社会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促使我国旅游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旅游业人才旅游
人才云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新疆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贡献实证分析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旅游
政府间合作与区域旅游业发展——以构建辽西区域旅游业为例分析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