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光家访,促学促优

2020-12-08

魅力中国 2020年27期
关键词:学生家长德育工作德育

(浙江省泰顺县实验中学,浙江 泰顺 325500)

一、教书育人,德育为先

翻开教育工作的篇章:“智育和德育”,“身体和心理”,“课内和课外”,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都不能有太多的偏颇。在树立以智育为核心的教育活动时,也要加强德育工作,落实好“教书育人,德育为先”的方针,实施“德智共抓”的策略。因为:

第一,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育工作是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的需要。

德育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必须要做好德育工作。“德育工作千万种,家校沟通是一种。”所谓家访,是指为了协调学校与家庭的教育步调,统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对学生的要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通俗地讲,就是更好更快,更健康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班主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通常会在开学初期或者期末结束时进行家访,如遇特殊情况,教师一般会通过电话家访,微信聊天,钉钉直播互动,登门拜访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因此,家访也是分种类的。

(一)一般性家访

这类家访是最为常见的,通常的家访时间是在开学初期和学期结束时,又或是班主任接新班级时所必须做的一项工作。其内容包括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如家庭条件,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学生课余生活等等。另一方面是向学生家长反馈孩子的课堂表现,各学科的作业情况和成绩,所处的交际朋友圈等情况。这种家访主要是互通教育信息。

(二)协调性家访

时间通常是不确定的,当班主任发现孩子的表现异常时所做的一项工作。班主任可以与家长电话或微信聊天家访,必要时就登门拜访。毕竟当今社会中的孩子受挫能力是很差的,身边的悲剧历历在目。班主任应努力同学生家长促膝谈心,交流,尽量把矛盾处理好,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尽到自己的责任。

(三)激励性家访

时间通常也是不确定的。通常是指学生考试或者活动取得成绩时,特别是后进生有了学习上和思想上的进步,班主任应趁热打铁,通过有效的方式及时告知,向家长作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汇报,因为“称赞是最好的一剂良药”,谁都爱听,所以请班主任们不要吝啬你的激励。

(四)纠正性家访

有时候,在校园生活中当学生在思想上或行为上出现了一些违纪违规的不良行为时,特别是一些屡教不改的影响班风班纪时,为了取得家长配合而进行的一次必要性家访。即使“儿童是一张白纸”,我们也不能让孩子任性的涂改,而是要循循善诱。班主任应用比较委婉的语言向学生家长通报学生正在发生的异常情况,提醒家长给予严重关注,并且同学生家长共同商讨行之有效的教育对策,努力使学生不再继续恶劣下去。相信,爱的力量是可以纠正错误的。

(五)关爱性家访

这类家访比较少见,通常是指学生自己发生意外或学生的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对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时,对学生家庭进行的一种具有安慰性访问。班主任代表学校和班级同学对受挫学生和家人表示关心和慰问,并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际性帮助。更要鼓励孩子自强自立,树立信心,勇敢面对,一起渡过难关。

二、一次家访,两种效果

成功的家访,可加强老师和家长的联系,促进师生的感情,较好较快地解决一些在学校难以解决的实际性问题。反之,失败的家访则毫无意义,甚至有适得其反的危险。

家访成败表现出来的两种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影响班主任家访成败的关键因素就是语言交际。一次家访,两种效果。想要成功,家访就要佳访。

三、家访要佳访,有备往之

第一,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班主任进行家访,面对的是处于不同的社会阶层的家长。教师在家访与家长沟通时要言之有序,言之有理,遇到不同问题是要用不同的措辞。做到态度诚恳,语言平和,创造一种和谐的谈话气氛。给人可敬又可亲的感觉,这样家长才会愿意有针对性与你配合,协调教育步伐,就能达到佳访的目的。反之,如果你上门家访给人一种批评教育的感觉,家长和学生难免会不乐于接受。

第二,精心准备,胸有成竹。

做好“备家长和备学生”的准备。

备家长指的是,针对不同心理特点和文化修养的家长要有不同的策略:或开门见山,或诚恳委婉,或实事求是,又或不卑不亢不冲突。教育孩子时也要设身处地与家长进行沟通。

备学生指的是,家访前对被家访学生的性格,品行,爱好,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要做到胸有成竹,言之有据。让既家长知道孩子的在校表现又能让家长觉得班主任对他的孩子做到特别的关心和了解,家访时就能掌握讲话的主动权,能与家长产生语言共鸣,配合之意。

第三,坦然大方,留有余地。

家访时,家长、教师和孩子三方应该是要坐一起交流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好的学生也有不足之处,再差的学生也有闪光点。对表现差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进行家访要坦然大方,留有余地的说明来意。当然,我们也不用卑躬屈膝,而是实事求是,谦和有理,让孩子和家长认识到位,诚心改之。

第四,有效沟通,把握家访时间。

“人本殊途,命运各自”,家访前与家长沟通好家访时间。班主任在家访时要考虑学生家长的作息规律和家访事由归类,以确定最佳的家访时间。

家访要佳访,一要明确目的,谈吐有度。二是家访的时间跨度要把控有度。做到不哆嗦,不拖沓;不敷衍了事。把该谈的事情谈清楚,以收到预期的效果为限。

四、踮起脚尖,继续前行

班主任、家长和学生,可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把话说到家长的急之所急,谈到孩子心中的想之所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家访就成佳访。

“沟通千万种,家校联系是一种。问题不解决,学生两行泪。”

“工作千万种,班主任也是一种。不提升自我,教学两行泪。”

爱就像阳光,有阳光的地方,黑暗自会躲藏。路在脚下走,光在路上淌,我们留下了轻轻浅浅的足迹,踮起脚尖,我们必将继续前进。

猜你喜欢

学生家长德育工作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客户告知书)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人兽表演
家长对学校满意度调查研究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教育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