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020-12-08

魅力中国 2020年27期
关键词:倍数习题三角形

(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三百山镇中心小学,江西 赣州 342100)

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作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好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所以为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夯实学生创新动力奠定基础,并且改善教学方式将学生的创新思维激活,再对习题进行巧妙的设计,促进学生创新性的解答。

一、兴趣是创新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将自己从传统的主体地位转移到主导地位上来,这样一来,才能促进创新动力的形成。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游戏机制,引入生活范畴。数学中抽象的符号、枯燥的公式让学生对学习数学既害怕又反感。而在教学中进入游戏,生活的内容,有效利用其趣味化去解决数学的枯燥无味,从而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中,我就从学生熟悉的红领巾、自行车车架、桥架等引出三角形,再让学生通过推拉等实践活动认识到三角形的稳定性,学生会马上联想到刚学过的“三角形的稳定性”,给椅子加上木档子形成三角形,从而使椅子稳当。这样使学生学得容易且印象深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又如,在小学数学五年级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3 的倍数的特征,我引导学生们做游戏的方式掌握其特征,将学生两人为一组,由小组的一个成员任意写出一组数字,而另一个成员则判断其是否为3 的倍数,看哪个小组完成的效率最高,最后由各组派代表参与到游戏竞赛中,但各小组往往是通过除法计算之后所得的结果为整数,这样消耗时间长,也不能在短短几秒钟判断其是否为3 的倍数,如204521574、4154224、4242026456这三组数字是学生随意给出的,这三组数字中,只有204521574 为3 的倍数,其余都不是3 的倍数,这是因为204521574 主要是将2+0+4+5+2+1+5+7+4=30,由于30是3的倍数,所以204521574就是3的倍数。这样一来,学生通过数学游戏后,掌握了3 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 的倍数,这个数就一定是3 的倍数。学生通过这样的数字游戏,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改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创新热情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往往都是学生被动进行知识的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能否接受的问题,这就导致学生的个性和思维都遭到了抑制。然而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下,强调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夯实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并且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给学生更多思考和发挥的空间,从而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培养创新的思维模式,挖掘学生的自主发现能力。

(一)在启发式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与自主提问的能力

比如,在进行有关圆柱体积这一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回忆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以及其公式,从而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得出圆柱体和长方体以及正方体之间的联系,学生就会质疑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关系,从而通过质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要深刻地明白问题的解决主要就是要应用所学的知识,并且发现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思维的过程,这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注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提升的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大胆的质疑。因此,教师要抓住这个特征,在教学中善于运用。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之上尽可能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

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就是提问。提问不仅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还可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积极的探究,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时,要尽可能的确保自己提出的问题具有较强的启发性与探究性,激发学生形成认知上的冲突,这样一来,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就比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的问题时,可以提问为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学生在探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会开动脑筋去思考,再通过学生的亲手实践,得出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往内折,三个角就刚刚好组成一个平角,所以为180°。在这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启发与引导,就能够有效的促进问题的解决。

三、对习题进行巧妙的设计,促进学生创新性的解答

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习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通过对习题进行巧妙的设计来促进学生进行创新性的解答,从而更好的促进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提升。由于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所以要为了要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确保所设置的习题能够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符,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其的掌握。以此同时,由于数学自身的实践性是较强的,小学生自身还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多的设计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习题,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和动手操作,实现小学生的手脑并用,从而更好地与学生自身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结合起来,使得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习题的解答之中。

猜你喜欢

倍数习题三角形
同样是倍数,为啥还不同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倍数魔法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
如果没有三角形
如何表达常用的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