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教材 优化教学

2020-12-08

魅力中国 2020年27期
关键词:海燕教养意象

(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第一初级中学,河南 新乡 453800)

2017 年秋季,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在全国范围内的起始年级使用,初中语文教材重新回归统编时代。统编语文教材如何使用,尤其是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是许多教师感到迷惘和困惑的问题。如果在教学中,能够明确课程标准要求,吃透教材编写意图,就能最大化利用教材自身资源优势,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巧用预习

以往的语文教材,预习提示的内容指向不够清晰,导致学生预习方向不明确、定位不准确,失去了借助预习提示进行文本解读的功能。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预习提示,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新的转变。教材设计的预习环节,因文而宜,各有侧重,包含了阅读教学的目标、重点、难点及训练要点,知识要点和能力的训练循序渐进,形成一个完整的阅读思路。作为学生学习课文的前置预设准备,预习虽小,却很重要,需要慎重对待,根据学情精心安排、巧妙利用。

如《海燕》的预习:“本文写于俄国1905 年革命前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当时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作者敏锐地预感到时代的风云变幻,创造出广为传颂的“海燕”形象,鼓舞了一代又一代革命者。‘海燕’在俄文里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阅读时要注意体会这一形象的象征意义。

这篇课文预习的前一段,简介时代背景,点明语言特色,为文本解读做准备;后一段,则紧扣本单元导语中的语文学科素养——“要在反复朗读、感受诗歌韵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结合课文的特点,将之具体化。

在课文文本学习之前,就应该要求学生提前多次反复诵读,带着对于“海燕”这一意象的认知,去理解大海、狂风、海鸥、海鸭等其他意象的象征意义,从而读懂文本深层的含义。这样,就衔接了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了教师的上课负担。

还有一些课文的预习带有“阅读提示”的意味,对阅读、理解、鉴赏课文文本时需要注意的方面加以提示。如《出师表》的预习第二段:“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本文是诸葛亮呈给后主刘禅的表。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恰当的语气。”

这里点明了这篇课文的文体是表,是臣子写给君主的奏章。在介绍相关文体知识之后,以“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恰当的语气”为落脚点,希望学生通过朗读来感知其情深语切。对文章体裁的了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叙述者的角度,进而品析语言、理解内涵、感悟情感。

再如《孔乙己》的预习:“‘孔乙己’是小说中人物的真实姓名吗?人们为什么这样称呼他?带着问题读课文,你可能对这个人物有更深刻的理解。

读完课文想一想,孔乙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些预设的问题直接指向了学生对于课文的精读,通过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辨析能力、自学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巧用旁批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构建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自读课是一个重要的创新点。六册教材共41 篇自读课文,编者针对不同体裁的文本,结合各具特色的内容,精心设计不同方式、不同特点的旁批。这些旁批体现的是编者的意图和对教材的处理方法。

比如,《乡愁》有一个旁批:“诗人为什么要选取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来表达乡愁?”此处的旁批虽然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但是也给学生指出了思考的角度:这些意象都象征什么?这四个意象分别代表诗人的哪几个阶段?意象与作者的情感之间有何关联?这样,学生利用旁批便能够从这几个隐形的角度进行思考,从而更清晰地明白作者通过“融情于物”,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渴望。这样的学习思考过程,以学生自我阅读实践为主线,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他们自求自得,使教读课所学知识、方法和能力有效迁移和拓展。

再比如《论教养》一文的旁批,“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家里,对此你怎么看?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由此可见,优雅风度与有教养是怎样的关系?”文中的旁批,首先使学生明确教养得之于自身,其次通过对比论证进一步深化中心论点,最后指出优雅风度和有教养的本质都是出于尊重他人,进一步明确教养是优雅的基础,优雅风度是教养的重要表现。在教材旁批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学习过程,其思辨能力也逐渐形成并得到提升。

自读课文除了旁批,还留有不少空白,留白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抄笔记或者回答问题,而是希望他们能够仿照教材上的旁批,自己做一些个性化的批注,自主品评、鉴赏文章,这也显示了教材设计的梯度。

三、巧用插图

教材中的插图作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很多教师对于课文插图的运用有些忽略,只是用于导入或作为熟悉课文的一种手段让学生随便看看,更高层次的运用则很少涉及。其实,巧妙利用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不仅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有效提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掌握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还能激发想象力,发展空间智能。

有时,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对文本的理解比较困难,教师可考虑用插图引导学生理解。《济南的冬天》文中是这样写的:“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作为从小在平原地区长大的孩子,学生们对于这种“山围济南”的画面无法理解。课本的插图中有山、有雪、有草、有矮松、有村庄,与课文内容匹配度极高。课堂教学中,将插图有文字结合起来,便很好地给学生展现了一幅济南冬天的美丽图案,帮助学生沉浸在老舍先生描绘的济南的冬天里。

教学《狼》时,我则要求学生将课文内容和插图进行比对,找出文中关于插图内容的描写语句,并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分析插图的不足之处。然后,引导学生依据自己对文本解读的独特感受修改插图。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的阅读体验,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艺术想象力。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是静态的,但是文本所传达的信息是灵动的。我们要不断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策略,化抽象为具体,巧妙利用教材自身资源,拓宽教材的维度,从而取得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海燕教养意象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意象、形神
教养方程式
使人高贵的是根植于内心的教养
Friendship
赏春
赏春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
熊孩子的超市教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