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教师指导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2020-12-08

魅力中国 2020年27期
关键词:历史材料思维

(浙江省诸暨市海亮艺术中学,浙江 诸暨 311800)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树立终身学习观,终身学习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教师不仅要树立和践行终身学习观,而且也要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阅读是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的载体。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而其他活动,如观察、分析、思维、组织语言、表达等都在阅读过程中进行。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智能发展,则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他着重强调了阅读对智能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指明了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开设历史阅读方法指导课

利用新学期第一节课(导言课),介绍历史发展的纵向线索和社会横向面貌的基本内容,使学生对历史结构有初步认识。或者专门开设阅读方法指导课指导阅读方法,阅读方法指导课应注意介绍历史学科特点,把学习历史的“四部分(背景、经过、结果、影响(意义))”“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教给学生,。在以后的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反复强化认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自觉运用“四部分”“四要素”进行学习。

学法指导课的另一重要任务是介绍学习历史的基本理论武器,即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观点,并指导学生运用理论武器去观察、思考、解决历史问题。用发展的眼光、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历史价值观,养成新时期的历史素养。

二、加强指导阅读示范活动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时间的、不间断的锻炼的过程,而且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知识的积累逐渐培养起来的。因此指导阅读活动必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不仅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并且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作导读示范,以教师的思维活动带动学生的思维活动。通过反复强调和不断实践,逐步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例如:讲授新课内容时,应注重讲授教材中的章、节、子目的标题含意,讲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引导学生认识教材中历史史实与历史结论的关系,突出历史事件的四要素。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运用历史价值观分析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性质、影响等。带动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阅读课文。在掌握课文内容精髓的同时,开拓思路,进行较高层次的思维活动。这样,由于教师的反复示范,促使学生对历史学科特点的认识不断强化,阅读能力也就逐渐随之提高。

三、利用多种媒体阅读法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的历史课程资源不仅仅是历史课本,还有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设计的课件。在课件运用中和课堂教学中,可以渗透其他多种媒体阅读法,如文本信息的阅读法、影视阅读法、历史剧阅读法、博物馆阅读法、遗迹遗址阅读法、图片阅读法、互联网阅读法等等。在历史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是文本信息阅读法(文字材料阅读),图片阅读法(表格、地图、漫画等),影视阅读法也可以用到,在课件制作过程中可以插入视频、音频、互联网知识等。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媒体阅读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基础知识、提高了学生历史成绩;同时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意识,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重视学生的课堂实践

要使教师传授的阅读方法转变为学生的阅读能力,还需通过大量的思维训练活动来完成。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需实践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思维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在思维训练中提高阅读能力。笔者就这一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具体做法有:

(一)强调学生预习

学生依照教师给出的预习思考题或者知识结构图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认识课文内容的基本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提炼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二)互评自设标题

教师对学生设计的小标题进行学生自评和教师评论相结合。既培养学生阅读概括和提炼观点的能力,又可使学生在对比中学习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

(三)学生概述历史事件

教师讲授完某个历史事件后,要求学生根据“四部分”、“四要素”,用简练的语言概述历史事件,培养解释历史的能力。

(四)培养发散思维

对历史事件的评价不局限于课文结论,引导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发动学生广开思路,根据历史的客观情况,从不同角度作合情合理的分析,教师最后总结点评和补充。这样,在课堂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得到阅读能力训练的机会,教师也引导学生客观正确分析认识历史事件。

五、加强课外的习题训练

指导阅读活动必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不仅包括课堂内的教学活动,还包括课外书籍的阅读和习题的强化。笔者根据学生习题的解答情况存在的不足,做一简单的总结:

(一)阅读材料丢三落四的

学生不认真阅读材料,做材料题往往脱离材料,而是从课本教材中找答案。

(二)提取信息不全面

看到一段材料,达到一点信息就以为全面理解了。孤立地看待材料,无法将所有材料联系起来进行整体思考。

(三)提取信息不准确

其一不能排除无效信息,其二不能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准确理解材料的真实意思。

这些都暴露了学生阅读能力的不足。所以,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待提高,也要求教师必须科学设计适当的、高质量的习题,通过练习、考查,指导学生阅读,能够起到巩固知识,弥补阅读缺漏,培养阅读能力的作用。总结:

终身学习,阅读能力是历史学科其他学习能力的基础。高中历史教师要加强“指导学生阅读”重要性的认知,并践行指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通过多种方法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实际上是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基础,带动各方面学习能力培养的过程,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

猜你喜欢

历史材料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新历史
材料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