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用”走进我的课堂教学

2020-12-08

魅力中国 2020年27期
关键词:雷暴富兰克林自然段

(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工农乡中心小学校,吉林 辽源 136200)

《天火之谜》讲述的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冒着生命危险进行“风筝试验”的故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针对课文特点,从高年级“语用”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在“学”中“悟”,在“悟”中“学”。

一、“语用”之揣摩词语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对学生重点字词的敲。在进入新课后,我出示第二自然段“那么,雷暴到底是什么呢?”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不禁产生一个疑问?雷暴真的是“上帝的怒火”?雷暴的真是“雷神”吗?那么雷暴到底是什么?富兰克林给出了怎样答案——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让学生细细读读这个过渡段,从中体会到什么?开始学生不能体会到深层次上。后来我引导学生从这重点词“才”上体会,通过引导,学生终于能体到,其一:体会雷暴的可怕;其二:体会解开雷暴之谜是不易的;其三:体会富兰克林的勇于探索的精神。

第三自然段中有个词“冷嘲热讽”,这也是本文第二处采用烘托的手法,用别人的嘲笑,来烘托富兰克林坚持自已观点的勇气和决心,使人感到富兰克林最终获得的成功来之不易,也是弥足珍贵的。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一开始也是富兰克林大胆的推测,他的推论在当时人们相信吗?(人们不相信)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决定怎样去做呢?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在教学一自然时,我也注重这个词的推敲。通过读相关的语句体会,富兰克林当时的推测是那么大胆,让别人非常反感与排斥。于是自然而然读到这个句子:“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让学生想象,当时这些自称有学问的人是如何对富兰克林说的?通过言语训练学生对“冷嘲冷讽”这个词的学习十分扎实与深刻。

二、“语用”之品味文字

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是重点段,第四自然段更是重中之重。在教学这二个自然段,我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默读能力,渗透学法

体会第二自然段的内涵后,我以“富兰克林是凭什么解开这可怕的雷暴之谜?快速默读第三、四自然段,当关键词找出来。”问题式引入这一部分的学习。通过引导交流,学生找出了“观察、推测、实验”三个关键词,把第三、四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牢牢抓住了。再根据学生交流的细细品读相关内容。

(二)引导学生情感体验,以读为本

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我首先让学生细细品读文本,从中获得什么信息?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我们知道,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实践。富兰克林决定用实验来证实自己的推论。课文哪一自然段写的是“风筝验”?在有体会的地方写点文字。给学生充分课堂自由阅读与感悟的时间。接着是自由交流:

1.当学生交流到知道当时天气情况时,就找出文中三处写到实验天气的句子找出来品读,体会环境的恶劣。

课文中哪些词语和句子写出了环境的恶劣?

(体会“之” 更加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闪电的危险。)

(“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写出了当时天气恶劣,让人感到害怕担心。)

(“远远望去,犹如云海里的一叶小舟,颠簸着,摇晃着”。写出了风筝飞的高,从侧面写出了当时天气让人胆战心惊。)

(“怒发冲冠”的“冠”什么意思?整个意思是?

你从哪里看出了“怒发冲冠”?说明什么?)让学生在具体、实在的语境中体会富兰克林勇敢无畏、忘我的科学献身精神.

2.当学生交流知道实验的材料,马上边让其他学生动笔在书上划出相关词语,老师边在课件中用相应的文字标示。在书上划出描写富兰克林风筝的句子,读一读,思考:富兰克林的风筝和我们平时玩的风筝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为什么富兰克林要这样设计?再让学生再读读相关语句,想想这些材料有什么用处,是怎么操作的。

课件出示词语:风筝、细铁丝、麻绳、丝带、铜钥匙。学生依据课文说一说。风筝——接近云层,细铁丝——吸收电,麻绳——淋湿后导电,丝带——安全攥住风筝,铜钥匙——传电放电。

你从风筝的设计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富兰克林?从中体会富兰克林的一丝不苟、科学严谨、敢于实验的科学度。

3.实验结果是什么?哪里看出?读最后一句,此时的富兰克林心情如何?按理说,当富兰克林用手指触到铜钥匙的那一瞬间,当蓝色的火花出现的那一霎那,当他的手臂一阵发麻的那一时刻,富兰克林应该是惊慌失措、胆战心惊的。

那为什么富兰克林不但没有惊慌失措、更没有胆战心惊,而是欣喜若狂呢?(因为他的实验成功了。)

“欣喜若狂”什么意思?老师把这个词换成“兴高采烈”好不好?为什么?你从哪里可以看出富兰克林欣喜若狂?

A、从“喊”。

B、从三个感叹号。

C、从“捉”。看出什么?(骄傲、自豪)(因为这是曾经只能看,不能碰的“上帝的怒火”和“雷神”,它能把人击倒,将高大的树木劈成两半。而今天却被富兰克林捉在了手中)

读好这句话,体会富兰克林欣喜若狂的心情。

课堂之外,我还要求学生收集关于避雷针的课外资料,说说避雷针是怎样避免雷击从而保护建筑物。同时还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指导了学生围绕课文阅读收集课外资料进行信息处理的方法,要求学生课后阅读《富兰克林传》,进一步加深对课文主人公的认识。

小学语文语用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确定语用目标,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深入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增强语言的艺术感染力,从而创造更好的教学效益。

猜你喜欢

雷暴富兰克林自然段
新德里雷暴
富兰克林的教训
秋天
富兰克林的苍蝇馅饼
牙克石市图里河地区雷暴特征统计分析
阜新地区雷暴活动特点研究
1957—2013年莘县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美国富兰克林兵工厂F17—L半自动步枪
美丽的秋天
急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