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传统文化复兴与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
2020-12-08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文化与每一位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息息相关,是人类在自然与社会长期历史发展与实践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物质与精神产品的整体统称,文化有时也是人文与知识能力的代名词。
一、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我们所说的文化是一个复合体,既包含社会的意识形态,反映一定社会政治与经济状况;又包含有关社会制度和组织、机构等内涵,也承载着国家、民族与人民物质精神生活的实质内容,文化与民族密不可分,文化与社会形态、社会发展阶段密不可分,因此,文化的发展具有时代性、民族性特征,人类历史形态、社会经济发展、生产力水平等因素也在影响着文化发展,文化又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历史性特征,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文化发展又具有延续性和传承性等特征,文化渗透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很强的社会认知范围内的约定俗成的群体性特征。
文化的解读含有“文”与“化”两个方面内容,文与化两字都可以在甲骨文中找到渊源,“文”字包含有人的概念,代指与人相关的“文身”,“文”通“纹”,例如“文采”,也多指色彩纷繁、交错而成的纹理,所以又寓有花纹、纹理等意,延申为天文、文雅、文饰、文字等诸多概念;“化”字含有改变、变化之意,包含教化的内涵,即通过教育改变人们的思维与行为习惯、风土民情等,也延申为造化、风化、风俗等概念,意指化育世间万物以及精神性内容在民众内心的融入等内容,“文”与“化”二字合在一起,即“文化”的通常概念所在,也即所谓文而化之。
二、文化的功能与类型
文化从人类生活角度来看,包括衣、食、住、行、物、用等概念和内容,例如我们常提到的民居文化、饮食文化、时尚文化、设计文化等等。这些现象又是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们的总体生活要素形态及生活方式的统称。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对文化概念与内涵的理解不一而足,因此,文化也是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能反映人们的各种观念、生活状态和物质与精神面貌的综合体现。
传统文化的定义是相对于当代文化而言的,传统更多地是从约定俗成的、历史形态等范畴进行研究,文化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对性。
一定民族的传统文化形成离不开人们群体的生活特征与具体的文化内容,还包括影响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精神层面以及某一地域世代发展所形成的共同的宗族群体思维方式、信仰、文学与艺术、法律法规,社会制度体系、典章规范等内容,还包含着社会自然科学和各种技术技艺、语言符号、文字体系等内容与类型。
三、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基因的典型体现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是建立在丰厚的历史积淀基础之上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应是并行不悖、相互促进的。从农耕时代到机器大生产时代再到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直至数字技术普遍应用的当今时代等人类不同发展阶段,经济的腾飞与文化发展带动着一个民族与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两者密切相关,相互对应。经济发展带来物质的繁荣,物质繁荣终究还要以满足人们精神和文化需求为重要目标,两者并行不悖。经济繁荣与文化发展在新时代仍然是有着重要价值的社会课题。
传统文化作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相对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存在着,有时也被人们称为文化遗产。纵观历史,现代文明、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传统文化的血脉一直滋养着我们文明发展的进程。在这个文明发展进程中,传统文化凝聚着民族文化特质和世俗风貌,展现出一幅幅精美的画卷,影响和构筑着中华民族历史思想文化、国人思想观念形态的总体面貌。
四、新时代的内涵与传统文化的发展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发展的崭新历史方位,各种新实践、新成就为我国社会未来发展的新规划提供了坚实基础。
(一)新时代的产业发展新趋势
我国的新时代经济发展展现出各种新面貌,新时代拉开了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序幕,中国的经济发展也从过去的高速增长阶段转入到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新时代的经济发展是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主要包括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等六个方面。
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方面,国家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其中,产业的持续合理发展、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的平衡、乡村经济振兴等也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产业发展中的新定位
近年来,城市快速发展进程中文化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更加受到重视,传统文化的普及更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在人民群众面前,传统文化根植于民众、民间,距离城市与工业快速发展的核心地带既近又远,一方面,传统手工艺、传统技艺、传统民俗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等市场的拓展推动了文化产业的新发展,推动了传统文化的繁荣与复兴;另一方面,从乡村文化产业振兴角度来看,广大乡村仍是传统技艺、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聚集地,面对高科技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传统手艺、传统民俗却与现代社会渐行渐远,有的甚至已经淡出人们的视野,这些从长远角度看也在不断改变着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与规模。
近几年来,国家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发展,其中,由国家文化与旅游部发起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就是一项影响深远的计划。传统文化的相关从业人员通过各种新渠道、新思路创新发展了新的工作模式与方法,在与高校、市场、各行业的相互交流中拓展了思路、开拓了视野,相互协调发展,取得了很好的传统文化复兴、传承与发展效果。
结语:相信在国家相关政策与产业发展规划的宏伟蓝图下,传统文化的复兴一定能够在相关领域与新时代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为新时代经济与文化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