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中层干部专业化发展的思考
2020-12-08
(山东省胶州市教师进修学校,山东 胶州 266300)
美国著名学校ABB 的原董事长巴尼维克曾经说过:“一个学校的成功,5%在战略,95%在执行。”小学的中层干部不仅是一线教师,还肩负执行者的责任。他们是学校团队中承上启下的中坚力量,是指挥教师、学生按照学校的部署,创造性地开展日常工作的组织者,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实践者。他们既要引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又要进行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因此,提升中层干部的业务执行力和管理执行力,促进他们的专业化发展,是学校工作的重点课题。
一、学校中层干部的地位和作用
学校组织管理系统一般划分为:上层(校长、书记、副校长等);中层(各部门主任);基层(年级组、教研组、教师等)。中层干部主要指办公室主任、教导主任、政教主任、总务主任、教科室主任等,他们在学校事业发展中起着具体推动和承上启下的作用。学校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规划,需要中层干部正确的理解、把握和创造性地执行;学校各项重点工作的完成,依靠中层干部去体现和落实,学校能否顺利完成学科教学、管理、文化、环境建设等各方面工作任务,关键取决于中层干部的理解力、策划力和执行力,中层干部在其中的参谋、助手、带动作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目前学校中层干部专业化发展的影响因素
1.执行能力。一流的中层是学校的业务骨干,只要接到任务,都是要执行的,不管是有没有条件,没有条件他会创造条件去执行。而有的中层干部在接到任务后,因为困难大,或者完不了任务,或者把责任当作负担,想方设法回避问题,找理由,找借口。
2.岗位倦怠。在现实中,中层干部有时得不到校长的重视,又得不到老师们的理解,容易出现倦怠情绪,于是就把工作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缺乏积极工作动力。特别是任职时间较长或年龄偏大的中层干部,更容易淡化岗位荣誉而产生倦怠情绪。
3.实践磨砺。优秀中层干部要接受各种各样的考验和摔打,增长经验、磨练意志、历练能力,养成勤于学习和勇于创新的习惯。可是有些中层干部不学习,不爱读书,不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有些中层干部自以为是,不会团结同事;有些中层干部心胸狭窄,推过揽功,忌反面意见;有些中层干部没有主见,成为学校领导的“传声筒”。
4.研究反思。中层干部的成长=经验+反思。中层干部要对自己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都进行反思,如果养成经常性反思的习惯,就能够顺利解决工作中的难题。但是很多中层干部每天忙与应酬,顾“上”不顾“下”,没有时间反思;有的面对错误,精神不振,怨天尤人,根本不去找原因;有的自大随意,不在乎自己的失误,根本就不去反思。
5.科研素质。这是影响中层干部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却都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有的教导处主任不会写教研论文,有的办公室主任不会写讲话稿,有的教科室主任不会写研究课题。
6.选拔任用制度。现在的中小学有“论资排辈”现象,有“一把手” “一言堂”现象,还有“跑官要官”现象。德才素质一般的干部,一旦走上中层岗位,只要不犯错误,就“下不来”,还有可能“升上去”,这样,年轻的优秀人才就没有机会脱颖而出。
7.干部监督管理。一是监督制度不健全,导致约束力不强;二是群众参与监督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三是监督工作落实不到位,在思想上没有正确的认识。
三、促进小学中层干部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1.制定专业化发展标准。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本地教育发展的要求,坚持科学方法,制定本地区中层干部专业化的标准及相关制度。包括素质标准、职责标准、行为标准、资格制度、选拔制度、评价制度和监督管理制度等。从促进中层干部专业化发展的角度,研究减少教育行政部门“多头”检查评估和单项挂牌授奖的等级性综合评价,建立引导中层干部敢于创新、勇于承担责任和信守承诺的评价方法。
2.改善待遇。防范中层干部岗位倦怠,最理想的方法是落实他们的待遇:一是精神待遇,在评优、晋职晋级方面,给予机会。二是经济待遇,学校可在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中通过设立岗位津贴提高其经济待遇。三是减轻工作压力,适当减轻中层干部的教学任务,让他们的工作不那么繁重,这样他们的管理工作更容易出成绩。
3.提高专业文化。中层干部的专业文化表现为个人素养、培养教师团队合作精神和形成校园文化三个层面。其个人素养主要体现在专业信念、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和人格魅力等方面,这是中层干部能否形成“品牌”的基础。其培养教师团队合作精神和建设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校园文化,是能否成为“育才型”领导的重要标志。我们要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特殊政策和措施,大力倡导中层干部具有“品牌”意识的理念,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这是提高中层干部专业化发展的重点课题。
4.实施科学系统培训。一是改革培训体系。如对于培训机构网络化、培训课程多样化、培训模式个性化、培训途径国际化等问题,要充分利用国外小学中层干部培训的资源,使培训上新档次。二是改革培训内容。要关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前沿问题,吃透教改新经验,了解学员实际和需求,及时跟进。三是改革培训方式。如采用典型经验的现场教学、案例分析、参与式研究、科研论坛等形式。四是加大培训机构的能力建设,包括培训需求的判断能力、培训内容的选择能力、培训活动的组织能力、培训效果的评价能力。
5.建立动态的培训体制。一方面,上级主管部门要充分利用国内外的教育资源,开发中层干部培训的远程教育、网络教育课程等。另一方面,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把学习内容的选择权和学习时间的支配权交给他们,使之不断地接受教育,吸收新的信息和专业知识,从而促进中层干部的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