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年级阶段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2020-12-08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德保县那甲镇中心校,广西 百色 533000)
引言:
小学数学的基础学习对于学生今后各学科的学习与发展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它是今后学生进行学习的基础性阶段。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应再让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阶段,而是应该不断地学习与吸收他人成功的教学经验,并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能力,以优秀的教学手段实现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高效性,进而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了学生兴趣的培养,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对于小学生而言,是对数学知识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同时也是小学生能够学好数学的关键因素。但就是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的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关注教材中理论知识的灌输,课堂时间都用来讲授教材内容,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需要自主探索的空间,使学生对数学缺乏学习兴趣,课堂中没有参与热情,进而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教学效率。
(二)教学方法较单一
小学生本身年龄较小,各方面的发育都不完善,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也都不够成熟,再加上不同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和爱好,在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也会有不一样的方式,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尽可能地照顾到每一位同学。而现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大多会根据已有的教学经验,采用习惯性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就使得一些学生因为教学方式单一而无法产生学习兴趣,也有一些学生会因为自身的原因,跟不上班级的整体进度,最终成为数学这门学科的“学困生”。
二、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诱导思维发展
情境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能够很好地刺激和丰富学生情感因素,进而提升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并引发学生的思维扩展。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合理地对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运用,将抽象的数学内容进行数字化的加工、处理,再通过图片、动画或者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以此来创设能够吸引学生的教学情境,转化原本较为枯燥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激发学生情感,诱导学生思维的发展,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和思考。
(二)开展分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以往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导致学生不能充分地学习,造成了班级学习的两极分化。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在当前阶段的实际表现进行分层教学,实现学生行为方式的有效发展,进而实现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教师在开展课堂提问时,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出提升性的问题;针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针对之前学习的内容进行复习性提问,让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有效的发展与进步。
(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教学结构是课堂教学的整体框架,是课堂教学工作能够条理清晰、循序渐进地进行下去的保证。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虽能支撑教学工作正常进行,但在实际运用中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教师要在课堂实践中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要做到内容上主次分明、时间上安排得当,还可以实行不同结构的教学模式,除了固有的教师讲授模式之外,可以安排十分钟进行学生讲解模式。此外,也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学习的模式,这样一来,教师和学生都充分参与到了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结构也会更具合理性。
(四)推动评价教学,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当前,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通常以学生成绩作为评价学生表现的唯一标准,没有综合性地评价学生,导致学生认识不到自身的缺陷,让成绩优秀的学生逐渐骄纵,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会逐渐丧失对于数学学习的信心。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综合考虑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表现,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的本质原因进行评价,让学生能够充分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推动学生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学习。
(五)开展课外实践,促进数感发展
除了课堂的教学活动,教师课下也可以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的资源来开展实践活动,以此来丰富数学课堂的教学形式,并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逐步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通过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去经历数学化、在活动中完成自我数学知识的建构,充分发挥个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设活动的舞台,始终将学生的活动作为主体发展的基础与载体,鼓励学生探索、交流、思考、实践。
结束语:
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要想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就需数学教育工作者转变思想,提高自身对新课改理念的认识。同时要从小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出发进行教学,灵活多变地进行教学,积极营造趣味性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也为实现新时代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而更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