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毛泽东传》中感受伟人特质
2020-12-08石雅莹
石雅莹
(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南湘潭 411105)
不可一日无书
热爱读书的青年。《传记》记载,毛泽东的父亲善于经营,想让儿子同他一样,成为一个生财有道的精明之人,但毛泽东入私塾后,并不仅仅是如父所期,识得几个字,便于记账而已,除了学好那些必读的经书外,他还时常偷偷去读《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当时所谓的“杂书”,正因“杂书”的影响,他心中埋下了为农民愤不平的种子。至十四五岁辍学后,毛泽东“仍继续读书,读当时能找到的一切书籍,常常读到深夜”,即便没有物质环境的支持,也尽一切可能创造条件,保证每天都有新知识的输入。后来在读中学的过程中,他感觉到课程有限,学不到更多的知识,便去湖南省立图书馆自修学习,“他的学习十分勤奋,像牛进菜园一样,不停歇地埋头读了大量中外书籍”。热爱学习的赤诚之心,加上前期知识的积累,毛泽东顺利考上了湖南第一师范,他经常和老师同学交流自己所学所得,成为一师借书册次最多的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从不忘记做笔记,时时把感受和想法记下来,认真地去思考辨析。他在为萧子升的读书札记《一切入一》作序时写道“今日记一事,明日悟一理,积久而成学”,做学问就像筑台,“庇千山之材而为一台,汇百家之说而成一学”,“台积而高,学积而博”,他读书不仅讲求知识量的积累,而且十分注重理解与感悟,强调要达到渊博的境地,在“博”的同时也要求“精”“坚”。
“活到老,读到老”。我们的一代领袖毛泽东,一天都未停止过读书,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的过程中也一样保持学习,甚至于病危时也不曾放弃。据医疗护理记录,1976年9月7日至8日下午的弥留之际,毛泽东仍不忘看文件、读书, 8日这一天他坚持看文件、看书共11次,达2小时50分钟,最后在书香味中安然离开,真正诠释了“活到老,读到老”、不可一日无书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做知青时,年仅15岁,行李箱中也全是沉甸甸的书籍。爱读书是伟人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特质,作为当代的青年人,我们要努力学习他们的读书精神,现在读书学习的条件较之于昔年已经是优越万分了,我们应当而且必须珍惜当下的时光,好好读书,热爱读书,为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气魄非凡,智慧过人
勇敢作为的青年。毛泽东在青年时期就表现出过人的胆识和智慧,1917年11月,长沙城陷于被战败的北洋军劫掠的威胁之中,在所有人都准备离城躲避的时候,年仅24岁的毛泽东挺身而出,主张主动出击,赶走溃兵,敢于与众人逆向而行,提出并坚持自己的见解,可见他非凡的气魄。毛泽东面对真刀真枪毫无怯意,即使站在他身后的只是一百来名同学和为数不多支持他的警察。毛泽东的胆识来自于智慧,他在做出决定之前就已经认真分析了形势,那些溃兵因打了败仗,处于惊慌又疲劳的境地,也不清楚桂军是否进城,所以才徘徊不定,经过一番周密的计划,用木桶罩着鞭炮放出来的声音伪装成枪声,安排好各个时间地点要做的事情,最后竟果真徒手缴枪三千支,这算是毛泽东第一次指挥军事,不费一兵一卒击退了溃兵,保住了长沙城,保住了学校。毛泽东的胆量、奇谋源于对事件前因后果有全方位把握的基础,总有不打无把握之仗的自信心,他也因此被人称为“浑身是胆”“毛奇”。
极少拿枪的军事家。毛泽东后来能成为一名用兵如神的军事家也离不开他惊人的胆量和智慧,从来没有做过正式军事工作,八七会议后挑起了新的担子,领导秋收起义。普通人在接手没有做过的事情之前都会不自觉地紧张、不知所措,大多数人也都会拒绝新的挑战,安逸于既成的舒适圈内,但毛泽东没有,几乎没碰过枪的人,能够从容地面对现实,走到军队中去,细致周密地进行工作部署,先进行实际调查,一切现实情况了然于胸,最后实施工作计划。起义失败后,按照中共中央原定计划,退却就会变成“逃跑主义”,继续进攻则有可能会造成全军覆没,面对两难的抉择,毛泽东全然不顾个人处境,清醒客观地判断形势,在遭受挫折后率先把队伍拉向山里,顶着巨大的压力和中共中央的指责做了常人不敢做的决定,由此探索出了中国革命的道路。毛泽东主张放弃对大城市的进攻,改变行动方向,他坚信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并鼓励起义军振作士气,“这次武装起义受了挫折,算不了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当前力量还小,还不能去攻打敌人重兵把守的大城市,应当先到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去保存力量,发动农民革命。”如果毛泽东当年没有拿出那样的气魄和才能,没有做出正确的选择,那就没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更没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相结合的这一光辉成果。
坚持实践之真理
念及必做的青年。“坚持从实际出发,是毛泽东极为突出的特点”,在湖南第一师范期间,他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追求的东西都靠自身实际行动来实现的特点已经极为明显了。毛泽东奔着寻找真理的目的,苦学砺志,喜欢杨昌济的课,能从中受益良多,就时常到杨昌济的家里请教问题,得不到解决绝不肯罢休;为解决求学过程中的疑惑,毛泽东不到四个月的时间,拜访黎锦熙近二十次;为真正读好书,读懂书,推崇徐特立“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方法,写了好几网篮各种读书笔记。他每天都坚持读书,从早上天微亮到晚上熄灯后,日复一日,从未间断。如王夫之的知行之辩,顾炎武的提倡实学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也深深影响着毛泽东,他倡导读书不仅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把正确的理论落实在现实生活之中,切切实实地去实践。他曾和萧子升在暑假时身上不带分文出去游学,一路上靠着他们的才华拜访学者换取食宿,通过写对联赚取路费,同时也实际接触了不少其他行业的人,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了解社会真实状况。读书期间毛泽东还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鼓励同学们进行体育锻炼,他自己更是不论刮风下雨,每天都坚持洗冷水浴等方式强健其体魄。那时的毛泽东也就二十多岁的年纪,同样的年龄段,我们大多数人却只是口号喊得响亮,成了行动上的矮子,想到和做到是两回事,“人间万事艰辛。越是美好的未来,越需要我们付出艰辛努力”。
长征华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被迫长征,起初在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影响下,接连失利,导致红军人数锐减,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的意见得到了采纳,他认真总结从实际战斗中得来的教训,依据现实情况提出发挥红军特长的正确主张,在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正确决策下, 红军用实际行动,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渡“天险”、飞夺泸定桥,甚至是翻越海拔近五千米终年积雪的夹金山, 完成了在他人看来绝不可能的事情。在通过彝族聚居地区时,毛泽东嘱咐先遣队“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用政策的感召力与彝民达到友好”,真实地奏效了,毛泽东就这样把图纸上的战略规划贯彻实施到了实际行动中,率红军最终取得了长征的传奇性胜利,被共产国际誉为“英雄斗争的模范”。从大革命时期到井冈山斗争,再到开辟赣南和闽西革命根据地,不管局势如何险峻,毛泽东绝不会忽略对周围境况过去及当下的周密调查分析,时时刻刻都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真理。
情系人民,心系国家
热血满忱的青年。《毛泽东传》记载,毛泽东在东山小学堂接受了维新思想,读到一本关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小册子,他意识到救国是每一个中国人应尽的职责。之后,毛泽东又受到许多进步书籍的震撼和启发,当时仅活动于湖南的毛泽东无法得知整个中国的积贫积弱现实,从那个时候起他的心中燃起了要走出去为国为民贡献一份力量的火焰。五年半的师范生生涯使毛泽东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思想眼界都得到了极大的开拓,他曾在给萧子升的信中写道:“齑其躬而有益于国与群,仁人君子所欲为也”,可见毛泽东已然十分明了自己求学的目的,情系人民,心系国家,寻求真理,愿奉献出自己的全部,做有益于人民与国家的事业。
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毛泽东一直都十分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他鼓励同志们多去做农民工作,亲自到农民的身边了解他们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需求,了解最真实的农村现状,毛泽东自己从来都只愿意到农村去,“上山结交绿林朋友”。对于国民党在第五次“围剿”中实行的堡垒政策,毛泽东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都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事实证明,一切为了人民,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这条路线是完全正确的,人民群众支持,战争才能取得胜利,人民拥护,国家才能繁荣昌盛。毛泽东的家国情怀让人敬佩,当年他的表兄文运昌经常把书借给毛泽东阅读,还帮他冲破父亲毛顺生的阻力到东山学堂读书,这对毛泽东开启读书生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文运昌希望毛泽东能够利用职权给自己安排个职务,毛泽东在回信中说:“我们这里仅有衣穿饭吃,上自总司令下至火夫,待遇相同,因为我们的党专为国家民族劳苦民众做事,牺牲个人私利,故人人平等,并无薪水。”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挂念,但并无力解决亲友的经济和工作问题,始终秉承国是大家的理念,认为只有把国家治理好了,小家的问题自然就能够得到解决,独自承受家乡亲友的误解。毛泽东始终把人民、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决不谋取半点私利,心里所想、实际所做都是利国为民的事。
读人物传记要能读出主人公的个性,毛泽东身上还有许多特质待我们去细细体悟,认真学习。我们能够看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曲折性、丰富性,整个过程中党内有不少人熟知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些人的熟悉程度甚至高于毛泽东,但只有毛泽东能够把理论结合实际,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这离不开他不可一日无书的学习积淀;大革命失败后党领导的起义先后遭遇挫折,是毛泽东凭借自己非凡的气魄和政治智慧做出把队伍拉向山里的决定,才摸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毛泽东不是打仗出身,但后来能够迅速地成长为出色的军事家,和他前期的实际调查以及经验的总结分不开;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领导恢复国民经济、实现社会主义改造、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所取得的卓著成效,同他情系人民,心系国家的情怀也有很大的关联。新时代,我们要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学习理论,并积极付诸实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创造新的历史,迎来全新的奇迹!
注释
[1]毛泽东年谱:上卷[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6.
[2]毛泽东传[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14.
[3]毛泽东传[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153-154.
[4]毛泽东传[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218.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外文出版社,2017:48.
[6]毛泽东传[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19.
[7]毛泽东年谱:上卷[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459.
[8]毛泽东年谱:中卷[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