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性负性情绪调节能力研究综述

2020-12-08胡文慧章怡雅王欣雅

时代人物 2020年33期
关键词:正性情绪反应负性

岳 楠 胡文慧 章怡雅 王欣雅

(1.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 210000;2.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江苏南京 210000)

负性情绪调节理论概述

对于情绪调节的概念研究,目前还没有明确关于情绪调节的概念。潘朝霞[1]提出情绪调节是个多水平多维度的加工过程,既包括对负性情绪的调节也包括对正性情绪的调节,它既可以削弱和抑制负性情绪的产生,也可以维持和增强正性情绪的体验。陈慧[2]指出情绪调节的定义可以归纳为三类:第一类定义强调情绪调节的适应社会现实的功能,第二类定义强调了情绪服务于个人目的的功效性,第三类定义则从情绪调节某一特征或特性入手加以界定。在国外,Aranda提出情绪调节被认为是控制CPT实验范式所引起的急性疼痛的情绪反应的关键因素。由此可见,情绪调节是一个贯穿情绪体验全过程的活动,同时情绪调节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情绪调节的方向也十分的灵活。

在情绪的分类上,心理学的研究中大多将情绪进行两极分化:正性情绪-负性情绪。廖友国[3]指出负性情绪是反映个体主观上的紧张与不快乐体验的一般性情绪维度。愤怒是一种典型的负性情绪,Thomas把愤怒定义为强烈的、不满的或悲痛的情绪反应,是对敌意的直接反映,是更普遍和更持久的、反对的心理态度。

我国负性情绪调节研究的状况

情绪调节研究作为一个研究主题出现时间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经过20多年的发展,情绪调节研究逐渐成为情绪研究中的一个前沿和热点问题。在国内,李梅[4],卢家楣等人研究比较人际关系良好和人际关系不良高中生在8种情绪调节方式使用上的差异,并发现人际关系良好的学生较多使用情感求助、认知应对和情绪表露三种情绪调节方式。齐玉白提出情绪调节可以缓解家庭冲突矛盾和事与愿违的工作行为。

在国外,Gross认为情绪调节产生于情绪发生的各个阶段,无处不在。针对情绪调节,他还提出了情绪调节的过程模型,根据此模型,陈慧[2]提出情绪调节可能产生于情绪发生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包括情境选择、情境修正、注意分配、认知改变、反应调整。Sharon C. Sung提出社交焦虑患者的情绪调节能力与生活质量成反比,且对负性情绪调节有负面影响。Esther Garcia-Andres进行了有关儿童社会发展相关的情绪调节和执行功能特征的研究。

潘朝霞[1]提出了女大学生的负性情绪反应性显著高于男大学生,男女大学生在负性情绪调节效力上没有显著差异。胡婧[5]等人提出黄体中后期女性更受负性情绪影响,注意抑制能力下降,但有效的调节策略可改善其负性情绪并提高注意抑制能力。蔡阿燕等人采用相似的研究方法研究了表达抑制调节负性情绪的男性优势,发现采用表达抑制策略时,男性具有相比女性更好的调控效果

负性情绪调节的策略研究

对负性情绪进行调节,可以有效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因此,国内外学者对负性情绪调节策略也有着一定的研究。Thomas G.Power提出分散注意力策略可以有效调节学龄前儿童情绪,降低儿童肥胖风险。Sandra提出提高意识是可以有效通过改变音乐播放列表改善情绪调节策略。对于情绪调节策略的研究,王方提出情绪调节的策略包括觉察,接纳和调试。Gross提出了两种最常用和有价值的奖励情绪反应的策略,即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Thayer等人研究得出六种情绪调节类型:积极情绪管理、寻求愉悦和分心、消极情绪管理、社会支持/宣泄/满足、直接减少紧张、同避/避免。陈慧[2]提出大学生负性情绪调节策略是有寻求支持、认知调节、压抑、转移、发泄、补偿、回避的等多维结构。Cicchetti等人认为,个体应对应激性生活事件时,采取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使其产生适应性的情绪反应,不良的情绪调节策略则对个体的社会适应及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小结与展望

情绪调节是个多水平多维度的加工过程,既包括对负性情绪的调节也包括对正性情绪的调节,它既可以削弱和抑制负性情绪的产生,也可以维持和增强正性情绪的体验。负性情绪调节能力是心理健康和情绪健康重要组成部分,在个体成长与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负性情绪调节能力的研究在国内的相对较少,针对情绪调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医学方面,主要针对病人患者人群。对于女性负性情绪调节能力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负性情绪调节的研究在概念上的研究目前未有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大多数学者主要集中在对负性情绪调节及相关变量的影响等方面,而单独针对女性负性情绪调节能力的研究稀少。因此,我们应该汲取国内外研究的经验,加快开展对国内负性情绪调节能力领域的研究;针对研究对象以少数群体为主的不足未来研究中可以选取亟需提高负性情绪调节能力的正常群体。

猜你喜欢

正性情绪反应负性
过度情绪反应的背后
自我管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正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艾滋病住院患者对新冠肺炎的认知、行为及情绪反应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正性情绪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研究
不同启动水平对情绪性图片的重复启动效应的影响
高校辅导员正性道德情感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