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优势与作用
2020-12-08唐明
唐明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一、社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伴随我国城镇化建设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流向城市,社区虽然是构成城市社会的最小组成单位,但作为居民居住和生活的基本区域,却集聚了大量的城市人口。如何建设发展好城市社区文化,提升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将对推进“文化强国”的国家战略,形成直接影响,而开展好社区教育已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点与必要抓手。
社区教育是源于美国的杜威在20世纪初提出的“学校是社会的基础”理论之上。因为各国国情不同,文化背景各异,并随着历史的发展,关于社区教育的概念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界定。我国学者厉以贤认为,社区教育是提高全体社区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以及实现社区发展的一种社区性的教育活动过程。
人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不仅需要接受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更要融入社会教育之中。社区教育作为社会教育的主要形式,理应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好社区教育,对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居民素质的提升,文化自信的增强将起到很好地推动作用。
二、高校参与社区教育是社会职能的重要体现
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其内涵就是教育将伴随人的生存而存在,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学习,即接受终身教育。高校从诞生开始,除了培养人才的主要目标外,服务社会也是其重要职能。
高校开展社会服务的具体形式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发动专家,成立各种机构,形成良性运作机制,为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建议;其次,开展科学研究,与行业合作,解决社会生产领域难题,助推行业发展;第三,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拓展继续教育的外延,做好技术的推广、技能的培训与社会咨询等相关社会教育工作。
服务社会不仅是高校自身的职能,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离开社会,高校将不是完整的高校。积极主动融入社区教育,是高校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彰显高校服务社会职能的有效途径。
三、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优势与作用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将继续教育延伸到社区之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对社区教育的发展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一)用文化优势提升社区教育的层次
高校办学,“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始终是作为其主要宗旨。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引导正确的意识形态,始终是高校教育的神圣使命。比起其他社会文化,无论是人文历史、教育理念,还是科技、艺术文化,先进的高校文化都显得更为纯洁,将先进的、纯洁的高校文化与地方性文化进行创新性结合,融入社区教育,必将深深的影响社区教育,带给社区教育以全新的面貌,并引领社区教育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二)用人才优势提高社区教育效果
调查发现,现有社区内的教育机构,对社区居民进行的教育培训,因师资匮乏,多数仅着眼于国家相关政策的宣传与文化体育活动的组织,已无法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尤其是知识汲取与技能提升方面。而高校参与社区教育后,因其强大的人才优势,极大地提升了社区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在社区教育活动中,能更好地开展如人文历史讲座、再就业技能培训、生活保健以及实践性项目拓展等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提高了社区教育的效果,极大地满足了居民素质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同时高校师生加入社区教育,对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也获得了较好的提升。
(三)用资源优势促进社区教育建设
教育的质量离不开资源的保障。相较于社区,高校因为经费投入大,设施更新快,所以拥有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优势。将高校完善的实验实训场所、先进的设备、图书馆和优美的环境向社区教育开放,一方面提高了高校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也弥补了社区教育上教育资源的短板,减轻了政府和社会的负担,避免了重复投入而产生的不必要资金浪费,在资源共享的同时,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四)用科研优势驱动社区教育创新
科学研究始终是教育教学创新的源泉。用高校强大的科研优势驱动社区教育的创新。一方面通过研究,根据区域特征,完善社区教育模式,丰富社区教育内容,开发社区教育课程,创新社区教育形式,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居民素质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将高校的研发成果用于社区发展,在社区进行转化,落地生根,满足社区创新、居民创业的需求,实现社区在经济效益上的追求。
四、结语
高校利用自身优势,转变思想,积极参与社区教育建设,将继续教育由学历教育向社区教育转化,丰富了终身教育的内涵,有利于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有利于社区教育的提升,有利于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大学生的实践创新。在政府大力支持与引导和高校与社区积极参与下,我们应该去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如何建立高校与社区教育的协同发展机制,切实开展校地合作,整合资源,立足需求,强化服务,在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上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