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策略探析
2020-12-08田庆丽
田庆丽
(长垣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河南 长垣 453400)
一、中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的现状
(一)教学形式相对单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中职教育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专业教学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德育教育工作也得到了显著的进步。但是,在德育教育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有些学校在教学方式上仍保留着传统的教学理念,主要是以课堂教学方式为主,教师往往是“照本宣读”进行传统教学。这种简单的教学模式,无法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得到有效发挥。这些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很容易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
(二)教育内容相对滞后
随着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对于中职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在互联网信息爆炸的背景下,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受到了外界影响因素较大。而中职教学内容却没有及时进行更新,据调查发现,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内容主要为道德品质、职业道德、纪律教育,而在社会公德、理想信念和意识形态领域等方面的教育内容相对较少。当然,这也与中职学生群体的综合素养有着一定的关系。中职教师对于学生的要求比较低,只要不违反学校的纪律即可,从而忽略了德育教育的多样性。显然,这种德育教学内容没有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
二、中职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工程,必须优先考虑教育,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教育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视道德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显然,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离不开全面发展的人,德育教育是教育的主要任务,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所在。
德育教育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通常情况下,中职学生毕业后往往成为了企业和社会生产的主要的劳动者,当学生的道德修养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直接影响个人、公司或社会的发展。显然,中职学生个人素质的提升对于企业和社会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影响。为此,对中职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在教学形式上进行创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意识”,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三、中职德育教育缺失的改进策略探析
(一)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形式
中职德育教育的改善应从教学理念进行转变,摒弃传统的授课模式,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育教学中,学校和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统筹考虑到学生的共性和个性,进行科学、合理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教师在德育教育中可以采取“翻转课堂”“小组讨论”等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进行实现“角色切换”,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方面,教师应充分结合时代发展特点,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模式,可以采用“微课”教学模式。
(二)拓展课堂教学,丰富教学内容
对于中职教育课堂教学内容的滞后性,在教材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讲授等方面进行丰富和完善。尤其在新时代背景下,应注重加强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把“中国梦”融入到德育教育中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应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让学生知道网络行为也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和素质,注重学生网络行为的规范,引导学生进行文明上网,对于学生进行网络心理和网络安全教育,促使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网络行为。当然,学生的职业道德、思想品德和社会公德等方面的教育依然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同时,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拓展,开展多方面主题班会,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邀请大国工匠人物现身说法,丰富德育教育形式。当然,除课堂理论教学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一些志愿服务活动、社团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把学生的技能学习与德育教育进行结合,以此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
(三)学校家庭结合,实现德育双监管
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相对薄弱,学生的学识基础、自控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此,针对中职学生的普遍存在性,在德育教育方面应注重与学生家庭之间的联系。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对学生进行共同的关爱和监督。这就要求学校教师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把沟通和交流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指出的是,这种交流应是三方的交流,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建立的一种有效的沟通交流。对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工作,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实开展和实施德育工作。总而言之,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也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唯有多措并举才能帮助学生通过德育教育树立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专业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