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维吾尔族艾捷克流变之思考

2020-12-08蔡德强

魅力中国 2020年21期
关键词:泛音哈密二胡

蔡德强

(西北民族大学,甘肃 兰州 730030)

关键字:刀郎艾捷克;哈密艾捷克;改良艾捷克;对比研究;流变思考

艾捷克起源于古代伊朗地区,公元十四世纪“丝绸之路”东传至我国,最初广泛出现在我国南疆地带,后来逐渐流布整个新疆。这一漫长的拓展过程中,艾捷克经历与结合了新疆各个地区民族文化音乐风格等因素的影响,展现出各具特色的乐器风格与因素特征。艾捷克现流行于整个新疆地区,主要作为各地木卡姆音乐中的主要乐器同时,也在不断参演着大量国内外知名优秀作品。作为新疆地区最为重要的弓弦乐器。纵观整个艾捷克的流变历史,虽然经历了一弦至四弦的变化,期间涌现大量不断调试与革新的过渡形态,但最具有代表意义的三类艾捷克分别为刀郎艾捷克、哈密艾捷克与改良艾捷克。

一、三种艾捷克的形制变化

(一)刀郎艾捷克

刀郎艾捷克是新疆维吾尔族最为古老的艾捷克,多流行于新疆南疆地带。与流行地带关联,刀郎艾捷克多出现于刀郎木卡姆音乐中,与热瓦普、卡隆等乐器组成当小乐队形式,多见于刀郎地区民族活动的音乐形式中。

在形制上刀郎艾捷克最大的特点为1-4 根马尾制主奏弦与6-12 根钢丝制共鸣弦共同出现,以铁筒或木质材料制作共鸣箱,蒙皮在箱体之外采用羊皮。琴体装饰依旧体现出游牧民族文化遗存,用宝石等物品点缀。制作者除制琴作坊之外,各演奏艺人也会根据个人喜好改制。定弦上,由于不同的主奏弦与共鸣弦的弦数,呈现出从g 到e2 的不同定弦方式,音域为g——b2。

(二)哈密艾捷克

哈密艾捷克与刀郎艾捷克的名称形成因素相同,由于多出现在维吾尔族人民生活的哈密地区,作为哈密木卡姆等民间歌舞的伴奏乐器使用,服务与当地的民俗活动而得名。但不同之处上,哈密艾捷克是在刀郎艾捷克的基础上吸收结合了中原二胡的形制与演奏技法等特点后形成的音乐文化交流产物,因此也被哈密地区的汉族人称为“胡胡子”,在较早的文献研究中也可见到对其称为“哈密胡琴”的研究。

形制上,继承了刀郎艾捷克钢丝共鸣弦的存在,但主奏弦改为两根钢丝弦。琴弓与二胡相同,置于两根主奏弦之间。共鸣箱改良为与二胡相似的琴筒形态,材料多为金属制,蒙皮除了羊皮之外,也有效仿二胡使用蟒皮的。定弦与二胡相似,主奏弦定位为:d1、a1,共鸣弦一次为d、e、g、b。

(三)改良艾捷克

改良艾捷克本质上是中国民族乐器在国家进步与发展历程中与世界音乐思潮与音乐文化流入交流的必然产物。起源于20 世纪50 年代,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与文化开放的国际化局面,人们精神生活的更高追求带动者音乐审美的变化。由乌鲁木齐乐器厂改良制造的新兴艾捷克成为维吾尔族民族弓弦乐器迈向技术化、专业化、学院化进程的重要标志。改良艾捷克的出现,使得艾捷克的演奏与发展不局限于地缘因素与演奏形式,各种类型的民族乐团等展演形式与多样性的发声分类,将艾捷克成就为与专业乐团、音乐院校相关联的专业化弓弦乐器。适应了现代民族乐团标志与多乐器、多声部需求的时代性需求,艾捷克将迈向更加垂直化、深入化的专业发展路径。

改良艾捷克在形制上最大的变化是去除了共鸣弦,主奏琴弦固定为四根金属弦,装有指板。整个琴体更小,共鸣箱较哈密艾捷克进行了扩大,与刀郎艾捷克箱体类似,但加装了扩大音量的音窗与扩音孔。蒙皮也改为内置,且运用蟒皮。面板与音柱参与琴体制作,以小提琴工艺融合。弓子选用小提琴弓子。常见的改良艾捷克也被称为高音艾捷克,定弦与小提琴一致,为g、d1、a1、e2,也有定弦为g、d1、g1、e2的定弦方式,乐器音乐为g——g3。此外,根据实际演奏需要也会出现不同定弦的中音艾捷克、低音艾捷克。

二、音色与演奏法变化

刀郎艾捷克在音色上以颗粒性点状发音为主,各音发声时音头感明显,这与其一音一弓的传统演奏技法相关。乐器整体音色受到传统形制影响,以嘶哑、粗粝、厚实的音色为主,由于共鸣弦的参与和多以歌舞伴奏乐器形式的影响,刀郎艾捷克呈现出十分明显的声部伴奏音色特征。演奏技法上,按弦与泛音是其最为典型的技巧。泛音与二胡、小提琴等弓弦乐器明显不同,采用滑音演奏的饱满音与泛音相结合的方法,以音程度数计算形成的滑音及其尾音产生泛音效果;按音的独特性极大程度受到乐器形制的限制,由于主奏弦与琴杆之间的较宽距离使得按弦与音准较难控制,不同的力度使用将影响音准的变化,这种音准变化产生了大量听觉上大小二度的音程游移,结合微伴音的揉弦技巧,成为刀郎艾捷克特有的演奏特征。

哈密艾捷克音色与演奏技法上,与刀郎艾捷克相比,因受到形制大量改良影响,以丰富装饰音和一弓多音的演奏技法为最大变化。受到演奏方法变化的影响,音色上哈密艾捷克各音之间的音色变化较小,呈现出较为连贯的线性音色特征,整体明亮、流畅、清丽,结合金属箱体与二胡演奏技巧,呈现出独有的“金属”音色。

受到乐器形制变化的影响,改良艾捷克的演奏技法与音色也产生巨大变化。去除共鸣弦之后的改良艾捷克成为三中艾捷克中最为干净、单纯的音色。结合近似小提琴的形制特点,整体音色呈现出甜美、清晰的特点,音色特征的变化也使得整个乐器风格产生显著变化。改良艾捷克继承了传统艾捷克的同时,吸收了大量小提琴与二胡等弓弦乐器的影响,形制与音色产生大量变化,同时演奏技法也得以丰富,呈现出传统与移植并存的形态。其中具有典型特色的演奏技法改良,首先,右手使用小提琴弓子时持弓与运弓也通过移植技法更为丰富。在刀郎艾捷克与哈密艾捷克一弓一音到一弓多音的基础上,发展为练弓、顿弓、跳弓、抛弓、抖弓、拨弦、和弦音等技法,可见与二胡、小提琴弓法近乎一致。但在持弓上,艾捷克在演奏中,根据不同的琴弦位置你可以转动支架与左手肘变化琴体位置,从而维持运弓点与人体始终垂直。其次,在左手演奏技法中,滑音与泛音得到极大程度的改良,滑音丰富为上滑、下滑、回滑,丰富了艾捷克作为弓弦乐器的“人声性”音响效果;泛音也由最初的滑音带动泛音发展为人工泛音与自然泛音,与小提琴、二胡的泛音演奏技巧类同。同时,微伴音的揉弦以及被称为抹音的艾捷克独特倚音演奏技巧得到了存留。广泛的演奏技法使得改良艾捷克不再受到演奏形式的局限,既具有演奏维吾尔族木卡姆音乐等民间歌舞的特性,也能够参与大型民族乐团等演出形式加入现代作曲技法下国内外经典音乐演奏。

三、对民族乐器改良的思考

艾捷克的流变历程从14 世纪开始不断向着专业化、团体化迈进,改良艾捷克自上世纪50 年代开始发展至今已有70 年历史,整个新疆地区大小团体与专业院校都已承认并运用。在前文的梳理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形制、音色还是演奏法,它都朝向科学性的方向在不断发展。现如今,古老的刀郎艾捷克只在南疆刀郎地区仍有保留,大量的改良艾捷克成为新疆弓弦乐器的代表,成为新疆维吾尔族音乐表达中的重要组成。思考这一流变过程,是人类不断进步的必然结果,随着先进科技、文化艺术、思想形态、审美意识的变迁,民族乐曲必然将要面对与世界、科技、时代接轨的变迁。如何保存民族乐器本身的音乐特点,在改良过程中去伪存真,吸收新鲜血液是艾捷克流变带给我们更为宝贵与深入的研究角度。

艾捷克产生流变最为关键的原因是人们生活形式的改观,使得音乐不再以一种区域化、地缘性的艺术文化现象存在,更广博的交流平台不仅为音乐演奏与制造者带来影响,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不断改变着听众的审美形态。艾捷克在流变过程中,共鸣弦的取缔是团体化的典型标志,也是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全人类音乐与演奏形式的标志,但在此同时,微分音等独特的“音乐基因”是流淌在维吾尔族血液中的民族记忆。改良艾捷克将“音乐基因”与广博开放融合,并得到广泛认可无一是民族乐器改良的成功范例,但就目前的研究现状而言,具有民族特色与乐器特点的演奏作品以及相关深入探讨研究不足,是我国改良民族乐器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如何在突破形制与演奏法的同时,配套相关作品与音乐风格的辐射研究为我国大量民族乐器的改良研究提供了启示。

猜你喜欢

泛音哈密二胡
二胡奏出精彩人生
诗韵二胡,国乐传承
论古琴泛音及其在乐曲中的运用
一把二胡
笛子“泛音”技巧的表现意义及演奏要点
谈二胡泛音演奏技巧
谈谈笛子的泛音
诗的精灵,海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