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优秀文本片段指导初中生写作的研究

2020-12-08

魅力中国 2020年22期
关键词:孔乙己写作技巧乡愁

(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第四中学,河北 衡水 053100)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可却始终面临着学生厌、老师烦的局面,家长担忧着孩子写不好作文,买来各种作文参考、攻略;老师抱怨着学生写不出好作文,建议多进行课外阅读,多积累。可语文素养的形成非一日之功,更非速成可就。作文教学犹如一座大山,攀越大山难,翻过小山易,片段写作就是实现攀越的一个个小过程。

一、诵读美文,积素材仿写作技巧

现行语文教材的编选,是经过多方斟酌、多次审定而成,选入的作品都是古今中外优秀作家作品,内容涵盖广,思想层次高;编排时,不论是单元提示、预习提示,还是综合性学习的语言组织,都是力求尽善尽美的。这其中不乏可积累的语言素材、内容素材,不乏可借鉴的写作技巧。首先,得教会学生利用文本积累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先得让学生手中“有粮”。每一篇文章前都有的阅读提示,我们仅当提示来用,对其间优美的表达却视而不见。如《短文两篇》的阅读提示:奉献是一种牺牲,也是一种快乐;尝试第一次有时需要勇气,但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每个单元前的单元提示都是极好的写作素材,如七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陶冶了人们爱美的心灵,锻炼了人们发现美的眼力,这个单元为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这里有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综合性学习前的引言,如七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中的阅读提示:月亮,地球的近邻,人类的朋友。孩提时代,我们唱着“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的儿歌,不知不觉中长大了。这样优美或富有哲理的语句,举不胜举,在课文中更是俯拾皆是。这就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诵读、摘抄、积累,并要适时地检测。其次,得教会学生利用文本模仿写作技巧。任何一篇文章,之所以能成为经典之作,除了语言、内容吸引人之外,在写法上肯定也有其独到的地方。尤其是经过精挑细选的课本。在教材中有不少写人的佳作,这里仅以《孔乙己》为例进行论述。在刻画孔乙己形象时,作者抓住“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就鲜明地写出孔乙己与别人的不一样,这就要在教学时告诉学生,刻画人物外貌一定抓住此人与别人的不同点进行描绘,从而避免了写的人物外貌都一个样的毛病;鲁迅刻画孔乙己的语言时抓住“者乎”之类,而后让人一说起“者乎”的话,就想起这是孔乙己,“者乎”成了这个人的一个代名词,也就是说,写人的语言要突出“真” “个性”。文中的动作、神态描写也相当的出彩。其实,也就是要让学生从文本中明白,人物的刻画,无论是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还是神态描写,都得抓住人物的特征,把人物写真、写活,写出个性,而且有时这些人物刻画的方法还能相互补充、渗透。就像《孔乙己》中的动作描写,也能体现出人物的心理活动。文本中也有不少写景的名篇。像朱自清的《春》,其中可借鉴的写作技巧比比皆是。作者注意近景与远景的结合、整体与局部的融合,在文章一开始,作者就信手用来“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这是总写,山、水、太阳,这是局部,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小草是近景,“一大片一大片”是远景;观察角度也有变化,由远而近,自上而下;还能充分调动人的感觉器官:视觉、听觉共存,嗅觉、触觉同在;联想和想象共用;由景及人,以人入景,一幅幅美好的春之图里加入人的活动,春便更增加了活力与生气;为更生动形象地写出春的美好,作者还综合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凡此种种,都是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仿用的写作技巧。

二、贴近生活,设情境作片段训练

初中的学生年龄尚小,他们的经历是有限的,阅历是单薄的,农村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也非常有限,我们唯有在有限的生活经历中去找寻写作的契合点,用贴近的生活,设置适当的情境,运用从文本中现学的写作技巧,进行片段写作训练。在教学《乡愁》时,我让学生感受作者以“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啊”“而现在”四个时间点展现的时光的变迁,更用“乡愁是……”的句式,来表现乡愁的逐渐浓烈,由个人之思上升到家国之爱。要让学生写作时也表现出这种变化是有极大难度的,所以,我也并不急于求成,只让学生用“乡愁是……”的句式,写一两句话。但在题目的设置上,并不是简单地请学生用“乡愁是……”的句式写一两句话,而是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你们每周日下午从家返校,到周五上完最后一节课才乘车回家,在这五天的离别中你们想家了吗?想家的滋味是怎样的?你们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请以“乡愁是……”的句式写一两句话。

三、师批生阅,读片段识他人之长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但片段作文不像大作文,一学期就那么几篇,片段作文的能动性非常大,它可以就文本的特点,即兴安排句或段的写作,一篇文章甚至可以安排几次的片段训练。这样大的量,每篇细改是有难度的,所以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一般采用以下两种做法。一种是收上来批改的时候,只写等第,圈出情境设置中要求的内容,被圈出的内容越多,说明学生达到了训练的要求,写得就越好。然后第二天下发时,会选出写得好的,读给学生听,并作简单的分析,让学生发现他人的长处,同时也会指出学生片段中的不足之处,以免重犯。

总之,文本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充分利用文本,挖掘文本中可进行片段训练的切入点,设置恰当的情境,让学生在大量的片段训练中学会倾诉,学会借鉴,爱上写作。长此以往,我们的学生定能通过小片段的写作,支起大作文的蓝天。

猜你喜欢

孔乙己写作技巧乡愁
永远的乡愁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乡愁
掌握写作技巧,让写作有“技”可循
九月的乡愁
孔乙己(下)
孔乙己
回头一望是乡愁
挖掘最佳训练点渗透写作技巧
浅说电视新闻解说词的写作技巧